(編者按:專題組籌備回歸重磅專題「律政風眼」,梳理廿年律政爭議事件,討論律政司司長的角色與政治性。記者於5月訪問前大律師公會會長石永泰,訪問中他指律政司是政治任命,向政府提供合乎公眾利益的法律判斷。在一國兩制的狹逢中,律政司不只是政府的法律顧問,工作避不開政治。訪問將於本周六2546期《明周》Book B刊登,網上版留意明周FB。)
資深大律師石永泰與袁國強於03年成為資深大律師,與袁相熟,稱對方為「袁少」。石永泰整個訪問中沒有評論律政司過去工作表現,也沒有涉及正審議或上訴中的案件,他只集中談特區成立後律政司的角色。
他開首就否定,律政司只是替政府這個「客戶」提供法律諮詢的說法,強調回歸前,律政司是一份工作,是公務員,但現在就是一個政治任命的位置,有責任捍衛本港的法治精神。
「現在講律政司的角色,講到純粹跟客戶(政府),要你做便去做,你給個法律意見,就算勝數不高,要你做便去做吧。律政司另一個角色是提供Politically right的建議。政治上是否不好看,是否給人一個有權用盡的觀感?有否會給人覺得這樣做不太公平?」
不要給人選擇性執法之感
石又指,大眾是會用政治眼光去看你政府一些的舉措,因為本港的法治精神是「有法律權力不一定要用光,審慎用權是法治精神其中一個要考慮的事。」因此,律政司除替政府處理商業案件,司法覆核和立法都要提供技術上的法律意見,當中石永泰強調的是包含「政治判決」的意見,但最後政府是否採納是另一件事。
記者問及DQ事件,石永泰用詞小心說「上屆可以讓曾鈺成做主席,今屆又不讓」,為何有些事別人做,政府又不去挑戰,現在別人做同一件事你去挑戰別人,「純粹法律技術層面,不能爭辯,樣樣也是跟規則來做,但政治觀感上讓人覺得你是選擇性的去搞人。」
由英殖民地年代,來到特區政府,石永泰形容這是由公務員體制變成政治任命,結合了外國的 Attorney General(律政司)與 Lord Chancellor(大法官)。前者是政府的法律顧問,後者是為法治發聲的大法官,07年英國將 Lord Chancellor 定為政治任命的官員,當文翠珊還在擔任內政大臣,處理難民問題時,曾不點名批評法官,法律界期待Lord chancellor替法官發聲。「民主政制裏,法官不可以為自己辯護,只會依靠一些政治任命的官員出到來捍衛,這就是在英國所謂的法治精神。」
石永泰指出,特區政府的律政司的工作正是兩者的混合體,是法治精神的捍衛者,石批評好友,往往法官被辱罵,「他不是沒有發聲,而是不夠強硬。」
<!–
延伸閱讀: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一地兩檢涉及的不只是法律問題
–>
不單是「七警案」審判後,石永泰留意到網上很多言論歧視法官的膚色,侮辱外國大法官,他認為這種批評已不對,律政司應為此為聲,情況不用惡劣至牽涉刑事恐嚇成分如跟蹤,律政司才發聲。上任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處理外傭工居港案,輿論羣情洶湧,黃仁龍最後發聲明,應對法院和司法程序予以最大尊重,盡量避免發表任何可能會干預或影響法庭。反觀袁國強,七警案判決後集會,有人辱罵法官,沒有高官發表聲明。
熟悉袁國強的石永泰似乎體諒他的性格,「袁國強的磁場太弱,說話太謹慎,無Sound Bite,好悶,佢打官司都係咁,開會都係咁,個會就完你想走嗰陣,佢仲陰聲細氣話『仲有有三點想補充』。」
中港「法治精神」大不同
當社會強調有法須依,法治精神,網民籠統留言是「犯法就要罰」。石永泰直指,中港兩地對「法治精神」有不同的看法,中西方崇尚的「法治精神」有所不同,內地的法治是「叫你守法聽話」;西方崇尚的法治精神是權利保障及程序公義。
「因為內地制度下法院的責任是服從黨的領導,習近平說『我們的政治隊伍,必聽黨指揮服務人民』,在他們眼中,法律是達致政治目的的工具。」石永泰強調,正因為兩地法治精神演繹不同,政務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都需要政治智慧。
「為何藍絲總說警察拉人法官放人?內地的法治觀是依法執法,執法是警察。既然執法者是法治一部分,執法者就執行得正確。執法嘛,警察就是法治捍衛者。對於香港人,警察可能拉對人,也可能拉錯人,這由法院決定。這就是我們的法治精神。」
中港兩地對執法守法的定義與角色不一,港人接受西方思想,石永泰說本港的「守法」是提出很多理由需要守法,即公民責任與社會秩序的教育。「如果法治即守法,是否你有一次不守法即違反法治?你想想就知無可能,法治是一種精神。」
不是要避開政治而是要接受訓練
石永泰向記者提出一個觀點:今時今日做律政司要有政治訓練。因為在一國兩制體制下,律政司司長的工作一定沾上政治。
「好多人總是說,應該要分開政治跟法律,看你如何理解。法官判案是不應受政治立場左右,絕對正確。檢控不應被干預,這絕對正確,但你說處理一些法律、法治精神的事項,和政治完全無關,這就絕無可能。」
處身一個在政法難分的位置,08年當袁國強宣布接受廣東省政協的銜頭,至今仍被形容為「強國袁」。石永泰很多時刻替朋友「袁少」感到不值,這個「政協原罪」沒根據,就像回歸前,一班社會精英去做「港事顧問」,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列顯倫與中大校長高錕也是港事顧問之一,但「一旦還坐上梁振英條船,原罪就落筆打三更。」連佔中的禁制令是的士行業申請,大眾也把茅頭指向袁國強。
在表面上,石永泰認為今日律政司沒有政治偏向。「至少,起碼釋法他(袁國強)仍保留香港的司法獨立的姿態,他沒有所謂引清兵入關,態度不是建制派那般熱烈擁抱。」
石永泰跟普遍認為,律政司可以批評,但太多事公眾不清楚,「我唔知佢有冇反枱,如果辭職,可能引起更大的政治風波。」
<!–
延伸閱讀:
- 石永泰眼中的律政司:政治任命 要有政治擔當
- 湯家驊:政治工作避無可避 狹縫中仍應捍衞核心價值
- 林定國:政治問題政治處理 法律問題法律處理
- 被遺忘的216個佔領者
- 【被捕者名單(更新版)】不在鎂光燈下的抗爭者有他還有她
- 佔領者被起訴又一波 懸在頭上的刀落下
- 社運逆流‖黃之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