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50】古為今用 保濟丸是怎樣製出來的?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品牌50

【品牌50】古為今用 保濟丸是怎樣製出來的?

y180426ym0414

「常備保濟丸,有病唔使怕。」這句保濟丸的廣告歌詞是否耳熟能詳?相信每個香港家庭不同世代都曾放過保濟丸在藥箱「看門口」。

有沒有想像過,六十年前的保濟丸,會是什麼味道的?

李眾勝堂保濟丸總經理朱家榮最近打開一瓶玻璃樽裝保濟丸,拿出一粒封存六十年前藥丸,好奇地咬了一口。「味道很淡,但居然未壞!」

用特製木板一鏟,正好七十二粒。
用特製木板一鏟,正好七十二粒。

危機意識 最重要的企業思維

在大埔工業區的廠房,參觀保濟丸生產流程,一陣陣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沒想到,工序竟是如此簡單快捷:藥材打碎、磨粉、造丸、消毒、包裝。

從前的保濟丸每小枝是七十二粒,共重1.89克。用一特製木板一鏟,正好七十二粒,細看,其實有大有小,粒粒稍有參差。原來當年靠人手轆丸,落水、落粉、一層層加上去,讓丸沙變大。為何是那麼多細細粒,而不是大大粒?朱家榮說,小粒更容易吞服,溶解快,幫助吸收。現在雖然是五十多粒,但仍維持總重1.89克。

如今的生產全程高速自動化設備,藥丸入瓶時,一百六十八支一齊「入樽」,包裝機每分鐘包四百支。下月廠房更將添置機械手臂,裝箱更快。以前生產一盒保濟丸需要二十五日,現在只要三天。

將主要藥材攪拌和碾碎工序
將主要藥材攪拌和碾碎工序
生產工序,藥坨被拉成丸條。
生產工序,藥坨被拉成丸條。
丸條切成 「丸粒」
丸條切成 「丸粒」

微觀得以精準 宏觀得以整全

朱家榮解釋,目前全部以中藥西製的思維來標準化藥丸。透過近紅外線指紋圖譜,每款藥材都會顯示自己的「指紋」,幾秒便可識別有效成分含量、產地等重要資訊。除了質量管理系統外, 實驗室為廠房製成品測試重金屬、農藥、微生物,確保一切符合規定。

「西藥講究精確度、針對性,是微觀的哲學。中藥注重整體治理,賦予身體和宇宙萬物的關係,是宏觀的哲學。」他本身是註冊藥劑師,長期研究中藥,很被古老智慧所吸引。

李眾勝堂保濟丸總經理朱家榮是 註冊藥劑師,欣賞中藥的古老智慧。
李眾勝堂保濟丸總經理朱家榮是 註冊藥劑師,欣賞中藥的古老智慧。

任何一顆都是最重要的

「日產三萬盒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保證這三萬盒藥丸完全符合品質要求,只要稍微差錯,都會產生嚴重後果,都是不可以原諒。」

一再強調藥丸堅持百分百香港製造,想必不會忘記那場教訓。

藥丸由十多種中藥製成,藥方百年不變。2010年,老字號遇到猝不及防的衝擊。因被新加坡藥物監管當局驗出一款膠囊裝產品,摻雜了可致癌的禁藥「酚酞」和減肥成分「西布曲明」,香港衞生署指服後可能引致非常嚴重的副作用,當時令藥商同時回收被驗出含西藥的「保濟丸膠囊裝」及傳統的「保濟丸拾樽裝」。

說起這次衝擊,朱家榮正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就職,充滿了考驗和挑戰。他說當時出事的「膠囊裝」外判予內地藥廠加工生產,結果判上判,藥物被污染。百年品牌遇到信任危機之後,領悟到嚴格的品質管制的重要。「之前所有師傅都不相信會出事。自我感覺很好,卻忽視了漏洞。幸好老品牌生命力很頑強,從內在反省革新,更新設備和標準化流程,希望用國際嚴謹標準來製藥,慢慢又可以重新站起來。」

七十年代女工 憶花樣年華

2015年,工廠從扎根多年的北角搬到大埔工業區,算是一個巨變。然而,所有員工都繼續留下來。

老員工黃綺雲、黃達志示範當年如何一鏟就是72粒。
老員工黃綺雲、黃達志示範當年如何一鏟就是72粒。

老員工黃綺雲1970年就在保濟丸工作了,那時的工作都要熟人介紹。她最初做的是包裝,每日工酬按件計算。盒子靠煮漿糊來黏,只要一聲「漿糊到!」,女工們一擁而上興奮地去取漿糊。在單調枯燥的工作中,漿糊的厚薄調節,也能夠自得其樂。她記得趕貨時,大家甚至會把紙盒帶回家摺。在那年代,這份工令人羨慕,「不是那麼容易進的。大廠準時出糧,有早無拖,從未減人工。能夠在大工廠返工,有種榮譽感,像穿名牌衣。」

保濟丸八十年代於北角廠房內進行的人手包裝工序。
保濟丸八十年代於北角廠房內進行的人手包裝工序。
當今的現代包裝自動化節省了許多勞力,工人由人手包裝改為品質監控。
當今的現代包裝自動化節省了許多勞力,工人由人手包裝改為品質監控。

七十年代的製藥廠確實是一份美差,員工說,在保濟丸工作有大家庭的溫暖感覺。天冷天熱,廠裏會送名牌內衣雞仔嘜,平時有剪頭髮津貼、餐飲津貼,還有集體到台灣、日本旅行。遇到師傅誕,廠裏設宴,全體工人在天台到會,菜一上桌,大家瘋狂搶餸。隨着企業發展需要,黃綺雲後來獲調往寫字樓工作,當時保濟丸大打廣告,地鐵開通前請客戶現場看廣告位。她正好代表公司,在沙塵滾滾的施工現場一睹究竟,選最當眼的位置落廣告。

原來,那時代的保濟丸工廠多美女。1971年,廠的代表獲選為「香港節」小姐冠軍。黃綺雲也被派往參加花車巡遊,印象深刻。

保濟丸代表1971年獲選為香港節小姐冠軍。
保濟丸代表1971年獲選為香港節小姐冠軍。

與一種味道 共同成長

「全廠後生女多,好青春。」 生產部員工黃達志年輕時在這裏結識了他的女神,娶得同事做嬌妻。如今入職四十七年,他成為了製藥部的總管。

大家笑談,這裏的員工長期以來身體格外好。「不知是不是聞多了!」黃達志說,做藥廠最大的獨特之處就是身上總有味道。有人說「他走出去整支保濟丸一樣(帶藥味)」,不過自己聞慣了,反而不覺。

那年代沒有焗爐,北角藥廠在天台曬丸,真的是望天打卦。霎時雨之前,工人早已觀測風雲色變,雨滴落地之前,全體員工都緊急衝上天台一起爭分奪秒收丸。一旦淋到水,就像月餅蓉一樣不要得。「每次真的像打仗一樣,速戰速決!」

保濟丸有不少標新立異的嘗試。十支獨立盒裝,在五十年代算是一件事。繁複費時,向來是個考驗。七十時代包裝盒轉為彩色印刷,盒上以維港景圖作為設計,至今不變。

以七十年代維港景作為包裝盒設 計,至今不變。
以七十年代維港景作為包裝盒設 計,至今不變。
八十年代於北角廠房準備分發貨物的情景。
八十年代於北角廠房準備分發貨物的情景。

屹立不倒 愈細微處 愈要用心

保濟丸母公司「雅各臣」行政總裁岑廣業本身亦是註冊藥劑師,在西藥行業擔任管理職務多年,「我常覺得香港有條件有自己出品的藥物品牌,自己的藥自己製。傳統中國智慧應該結合現代的管理理念。」他說,老字號有種情懷,讓你感到用心在細微之處。第一次參觀保濟丸時,他聽說多年來李太堅持取材用最高等級,即使成本高出許多也願意。「這讓我更明白一份做藥的心。」七十年代,廠裏用兩萬獎金給員工鼓勵他們創新,當時一台包裝的機器由意大利進口,可謂相當先進。

「雅各臣」行政總裁岑廣業提出,香港有能力自己的藥自己製。
「雅各臣」行政總裁岑廣業提出,香港有能力自己的藥自己製。

「我對老字號有個情意結,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與保濟丸一起長大,真是由細食到大。」岑廣業仍記得,小時候吃保濟丸時,打開蓋子時藥丸很容易倒瀉到桌子,他與哥哥一起鬥快撿起來。小學三年班參加辯論比賽,上學前肚痛,媽媽拿了一支保濟丸給他,藥到病除,十分神奇,讓他可以繼續參賽。時光如白駒過隙,遙遠的童年記憶卻歷歷在目。

如何創新、年輕化,似乎是所有老字號共同面對的命題。為了貼地氣,保濟丸找來被人稱為「文青女神」的年輕藝人袁澧林做廣告代言,希望走近年輕人。

至於效果如何?也許時間可以帶來答案。

(部份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李眾勝堂始創於1896年光緒年間,祖店設於佛山祖廟大街文明里。始創人李兆基早期賣涼茶為業,以精研配方煎製「普濟茶」在大街擺賣,遇有街坊腸胃不適,即贈草藥或送上涼茶,不收分文,後創製「保濟丸」。

1930年代,李氏後人遷移香港,於上環文咸東街繼續設廠經營保濟丸,六十年代遷往北角,改由機器生產。2010年,李氏後人與雅各臣科研製藥有限公司合作,保濟丸成為雅各臣集團成員。2016年9月21日,雅各臣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品牌50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