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民間神祇中,在過年時最常見亦來者不拒的,相信非財神莫屬。七十年代本地某大銀行每逢過年時向市民大眾贈送的財神海報,由粵語片藝人梁醒波扮演財神,不但街知巷聞,波叔的造型更成為財神的典型。而「接財神」也成為從前不少屋邨孩子在過年時「搵外快」的好機會;手持寫上「財神」二字的紅字,逐家逐戶派財神,亦是從前在公共屋邨長大的人的集體回憶一部分。但究竟,如此深入民心的「財神」,是何方神聖?
在這短短不到200米的街道上,十餘家大大小小的佛具店毗鄰而處,不少老店都數代相傳。油麻地上海街堪稱香港的「佛具街」,木雕的、陶瓷的、玻璃、印刷品,或者供奉神祇的各式用品,如佛燈、香燭、佛珠、供品等,應有盡有。
兩位武財神
「老闆,我想請尊關帝像擺放在自己舖頭。」一中年人步進郭一天的佛具店內,試着在各大小造型的關帝像中,找尋他的心水。「郭記」老闆郭一天給他逐一介紹,這個看來威武肅然,那個眼睛炯炯有神……他說,店內神像佛像近1,000個,在入貨和訂單當中,更以關帝為數最多。而關帝,即是人們眼中的「武財神」。
關帝又稱武財神,但現今人們已不會考究他的名字( 關羽,字雲長 )和生平(與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只知道他代表公正無私、義薄雲天。昔日警局請關公坐鎮,社團人士亦供奉,人際網絡可說遍通黑白二道。
也有民間供奉趙公明為武財神,主持買賣公平,訴訟公道,求財如意。這位戰國時期的武將,黑面濃鬚,頂鐵冠,執鋼鞭,跨黑虎。《封神演義》稱,趙公明曾受封於姜子牙,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部下四大神祇皆有招財進寶的法力,人稱「五路財神」。所以過去錢業、南貨業、典當業等,都視他為行業守護神。
多變文財神
「顧客喜歡的造型、面貌以至背景,多少是依據他自己的主觀意願和民間既定俗成的印象而來,也要合眼緣。」郭一天說,早期只有少數商人在家中擺設關帝像。當時多以人手刻劃,產量不多,彌足珍貴,是有錢人的象徵。那升斗小市民怎麼辦?就是帶備香燭到市集的廟內會關公。不少寺廟內,除鎮殿的大型神像外,均會見到關帝蹤影,更有左右護法伴着,白淨清秀的是關平,在正史中他是關羽的兒子,但在小說中卻成了關羽的契仔,實則是他的「秘書兼私人助理」,手持關羽的印鑑「協天宮」;另一位黑面的是周倉,乃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角色,看造型已知道他是武打高手。而關公手上所持的「青龍偃月刀」,相傳重120斤,妖魔鬼怪靠攏這刀時,刀身會發出震懾的吱吱聲響。
人如何造神?工匠的傳神秘技
「竟給你找着這個地方,知道我們這家店是老字號。」一位看舖的男人說。
他續說,「我阿爸做過好多廟宇的神像,塔門天后廟、索罟灣天后廟、蓬瀛仙館、雲泉仙館、屯門三聖廟……沙田萬佛寺之前的羅漢像,看起來較瘦,後來由我們負責,變得更生動圓潤。」
祥利的王燮祥師傅,從事神像雕刻工藝超過五十年,本地不少廟宇的神像都出自他的刀工。刻劃神像,手工固是重要,更關鍵可能是,為每個神像賦予恰當的神韻,「傳神」便是最難。
七十歲的王燮祥,靠在椅子上,一頭白得光亮的頭髮,聽着兒子說着自己的威水史,笑笑點頭,鼻樑上的老花眼鏡重新落入襯衫的口袋中。
如果以為能雕刻出高200公分、重200公斤的大型觀世音菩薩的人,一定長得高頭大馬、身材魁梧,那就錯了,王師傅外貌更像一個文質彬彬的瘦書生,但他說自己沒讀過很多書。一如許多四、五十年代南下來港的人,父親在他兒時離世了,他十多歲隻身逃離家鄉,晚間順着燈光照得通明的夜空,徒步偷渡來到香港;抵達後一無所有,由零開始,找到一家造像的店當學徒。
工多藝熟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土地公公被安放於街頭的大樹下,而天后、洪聖等神祇,則各有廟宇。當時木刻神像的工藝曾興盛一時,客人主要是油麻地避風塘的水上人家,供奉民間神祇和祖先的家庭。「街上總瀰漫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氣味,或者是街上的溝渠,也夾着木匠工場的木香。」隨着第一線晨光從屋縫間照進來,王先生把店舖的木門板陸續趟開,便開始用鐵鎚叮叮噹噹的工作起來,又不時和師兄弟三數人,清理工場擠得滿滿、地上刨成卷狀的木屑。
王師傅說,當年學師其實是大打雜,執頭執尾,邊做邊學,晚上自己取來木頭練習,大小數十種雕刻工具,平鑿、圓鑿、針鑿、鈎子……隨手拈來練個不停,工多才會藝熟。「做這一行,都靠自己磨煉,只有練好了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雕刻中運用自如。」
雕神像的第一步是選材。「雕神像所用的木材,以檀香木最好,因為檀木紋理細緻,很能表現雕工。而且檀木有一種香味,正好跟人們對神的想像、附會相合。」只是檀木容易斷裂,又易因潮濕而腐朽,所以現在一般神像雕刻都以樟木或杉木為主。
木材砍伐後,須放在陰涼的地方,讓其自然陰乾,約一至三年後才能用來雕刻。處理好的木材,先開斧砍成大塊雛形,然後才用小刀雕刻細部。「開斧前,先要在腦中想好神像的姿態,然後在木材上打出幾條基本線,接着才動手。通常頭與全身的比例,在站立時為一比七,坐姿為一比五。」
修面最考功夫
之後便是用較細的雕刻刀,慢慢修整神像的衣襟、衣褶、面容,而其中又以面容的雕刻最重要,稱為「修面」,除整體造型要拿捏準確,王師傅又舉觀音像為例來說明:「觀音溫柔慈祥,要面形豐滿,眉毛修長呈弧形,嘴與鼻孔齊寬。眼睛與鼻樑微上傾斜,意志堅定而集中。」又如土地公,面部多半呈略扁的正方形,五官較集中,鼻子幾成三角形,兩腮則因微笑而鼓起。
「祥利」位於油麻地上海街,這街上已有十數間神像製品零售店,而祥利曾經佔了其中三間門市,市場佔有率不俗。工場於七十年代開業,因就近避風塘,顧客多為避風塘的漁民,售賣水上人的祭祀用品,如製作木雕人形公仔,又曾為茶樓大堂的木雕鳳凰打磨,鋪上金箔。後來在佛山設廠,全盛時期有八十多名師傅。
「神像的造型,多是參考流傳下來的神像海報畫像,或留意《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內的角色。雕刻五官時總要思考再三才動刀,因要捕捉到傳神。」 細部雕刻完畢,便用砂紙打磨,使整個神像光滑平整。接着便是為神像敷上金箔、施彩勾繪。待其乾後以生漆再塗刷一遍,最後貼上金箔,便完成神像的雕塑工程。
「起貨時,神像都要先用紅紙包裝妥當。」當王師傅忙於接待客人的訂單,東拉西扯講述自己的故事:先人的生平、戰事的苦難,上一輩如何為餬口奔走時,王太會一邊絮絮的向客人交付神像神位的安裝,又忙於翻通勝擇吉日時辰。
「我不大計較神祇的宗派與背景,儒釋道與祖先都一併信奉。但始終不忘在魯班師前奉上清香一炷;農曆大年初一,則要預備拜神雞、燒肉和水果拜神。」王生眼梢已長出魚尾紋,如今訂單和營業額的責任都落在三個兒子手中,「神像製作是老行業了,工程交由他們全權負責,一個在內地看廠,指導師傅生產;兩個負責工程。這一定是佛菩薩和諸神的旨意,希望我們一家也做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