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伊斯蘭攻陷伊斯坦堡時,其實貓咪也攻陷了這座城,俗語有云:「殺一隻貓,就必須建造一間清真寺。」伊斯坦堡堪稱貓都,網上曾瘋傳貓游泳的片段以及貓與海鷗搶食的趣怪照片。會游泳的貓,好像成了這個城市備受尊敬的吉祥物,事實果真如此?
Hilary坐在Café,已十足貓女士架勢,醒目的藍紫色銀髮,金色的Issey Miyake格子包,黑色街貓柔順地窩在她的懷裏,不時有貓走過來撒嬌,像魔法一樣。
根據義工機構Tails of Istanbul數字,伊斯坦堡有十三萬隻流狼狗,十二萬五千隻流浪貓。談到拍攝七隻幼貓的大熱紀錄片《Kedi》,她批評只是「一張美麗的明信片」,掩蓋了真實的問題。
浪花淘盡 動物權益
她來自倫敦,十二年前隻身來到土耳其當玻璃藝術家,卻成了英語老師,以及流浪貓的拯救者。七年前,回家路上,傳來微弱的貓咪叫聲,她發現兩隻初生貓咪被困溝渠,其中一隻貓眼睛受到感染,送去看獸醫,最後不治死去。剩下存活的那隻,她收養了,自此對流浪貓的悲慘命運,再無法視而不見。每天晚上,她化身貓天使,尋找流浪貓,照顧生病的貓,更逐隻自費絕育。
她製作了一個告示,上面寫着:四年內兩隻貓可以變成二萬零七百三十六隻。「土耳其的動物保護條例,形同虛設,毫無制度可言,遑論監管或為流浪貓狗制訂絕育的機制。」
每天黃昏6點,Hilary分別在大廈後花園和門外餵貓,共六十隻,七年來風雨不改,沒空也找人代餵。她一走到後花園,二十隻貓如鬼魅魚貫出現。她帶着由水樽底部改造成的貓糧器皿,還有幼貓貓糧、醫藥、點心和水。其中一隻小貓,一星期前在後院貓屋裏出生,正是貓咪對她信任的明證。
「貓咪每天等你,可以感受到你的善意,連不認識的貓,都好像知道我是誰一樣,來打招呼。可能牠們都聞到我身上貓食的味道吧。」
她為每隻貓取名,並溫柔呼喚:經常博大霧吃完再排隊吃多餐的Two Dinners;頭髮蓬鬆、綁上蝴蝶結的Ziggie;大大聲高八度、嬌嗲無限的灰貓Squeaky;性格調皮、沒有斑點的Spotless;她的至愛、瞎了一隻眼的Clarence……每隻死去的,她都記得,失蹤的,她擔心可能被拐,不時要動員網絡調查貓的行蹤。
她指着對面的狗,牠被困一畝三分地吃喝拉撒,從未嘗過跑步,「土耳其人對動物權益毫無概念。」
一個人的力量
一個人力量太薄弱,要結合羣眾,便努力派單張,用破爛土耳其語搭話,同時在社區貼出雙語告示,宣傳為流浪貓絕育。她餵過的貓,已經有三十隻被收養,目前社區有十名貓義工;2011年創立Facebook流浪貓互助羣組”Cihangir…Cool for Cats”,聚集五千人幫助貓兒。
Hilary數次被人從後襲擊,留下疤痕,又被人用粗口問候,叫她滾回英國,有車主的窗給貓弄污了,她一併捱罵……
「有人無禮,我會反擊,我不會因為自己所做的事,被迫成軟弱可欺的軟柿子。」她學會攝錄被打的過程:「必須令其他人明白,照顧流浪貓,對社區更好。」
堅持不易。光貓糧和絕育費用,每月就花費近3000港幣,即使獸醫打折,也造成沉重財政負擔。不過,她鍥而不捨,希望盡力改善貓的命運。她發現許多人不懂與貓接觸,便設計課程在小學授課。過去兩年,她每星期致電區議會,終於在今年4月成功爭取興建流浪貓屋,這半年,累計興建了六間。她說,伊斯坦堡的Cihangir社區,已經是對貓最好的地方,可以想像其他地方的慘況。
問:為什麼你這麼喜歡動物?
“Because people are such arseholes? People are not kind.”她無奈苦笑,只有善心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