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首度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宜居城市,目的是「要令香港人活得開心,有希望,對前景有信心,對香港有歸屬感」。報告以長達五十一頁篇幅從文化、體育、交通與保育等七部分,闡釋改造計劃,期望透過撥款和基建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在太平洋的彼岸,墨爾本,一個連續七年被《經濟學人》評為世上最宜居城市,能否作為香港的對照?在墨爾本七天行程中,在不同場景,總共收集到八十五個來自不同膚色、職業與年齡的當地人笑容,在照片中,他們笑得很美。我們嘗試從夏天聖誕節的沙灘進入墨爾本人的生活,繼而從體育、飲食、舊區活化、自然保育與社區共融等不同面向,探索墨爾本人快樂的理由。
原來,比起政策,自由的空氣、多元的文化與平等的看待最教人快樂。
在這個城市,長輩尊重小孩的自由意志;社會關愛家暴受害者、癮君子與露宿者;動物與人類平等共存;職業無分貴賤,金錢並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服務業、藝術家與專業人士薪金相近,於是容許人們追夢。你會發現隨意與當地人搭訕,他們每個人都身懷絕技。這邊廂,兼職做單車導遊的,是一個平面設計師;那邊廂,賣盆栽的老闆,其實是一個喜劇演員。
職業與夢想不相悖,人的思想從囚牢中解放,自由的選擇,生命的尊嚴,動物與少數族裔,獲得相對平等的對待,這些才是「宜居」的核心價值。
「如果沒有動物和大自然,人類還擁有什麼?」受訪的墨爾本設計師一席話縈繞耳畔。
<!–延伸閱讀:
● 【自由城市.墨爾本】編者話:眾生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