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要預「阿爺」一份 梅窩要住十萬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明日大嶼

發展要預「阿爺」一份 梅窩要住十萬人

lantau-026

這是一個發達大計。

機場、港珠澳、東大嶼都會、人工島、中國機遇、國際樞紐、未來城市、新港島、新中環……

如果要為整個大嶼山起一個樓盤名字,只能叫做:「發達」。

發展等如發達,成了不辯自明的唯一邏輯。

發展和發達以外,我們還能聽到其他聲音嗎?

土地除了建房子、大展鴻圖、變成大都會之外,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用途?

梅窩有一幢歷史悠久的袁氏大宅,經歷過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當年的國民黨軍人袁華照曾於梅窩抵抗日軍。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袁華照帶同子孫定居梅窩,買下二百萬呎土地,栽種荔枝、番石榴和甘蔗等。袁氏在梅窩可謂無人不曉,第三代繼承人袁哲之今年六十七歲,依然看守着大宅,以及其他袁氏土地。他很喜歡自己的土地,也很喜歡大嶼山的發展大計。

袁哲之表示有不少政商名人曾開價收購大宅,他依然堅持不賣。
袁哲之表示有不少政商名人曾開價收購大宅,他依然堅持不賣。

別看袁哲之頂着一個大肚子,年輕時他是學界四百米及八百米跑冠軍,曾被招攬入南華會。二十一歲時,因為爺爺去世,才返梅窩接手家族事務。袁哲之說,自己曾應遠東銀行創辦人邱德根邀請,擔任梅窩分行的經理長達八年。袁哲之自1985年起擔任大嶼山南區區議員,一直做了差不多十年。

無懈可擊的發展大計

「興建泳池、市政大樓、銀灣邨搬遷等事情,我都有份。」袁氏是梅窩的大地主之一,我們在銀城酒家訪問,那酒家也是袁氏的生意。「1989年曾經一個月賺一百萬,但是之後三年,總共蝕過一千萬。人人都去大陸旅行,沒有人留港消費。」袁哲之隨手一指,旁邊新建居屋的用地也曾屬袁氏所有。「我配合政府發展,把土地拿出來興建居屋。」袁哲之表示,阿爺在鄉下增城都有過千畝土地,在梅窩有幾百畝土地不算是什麼一回事。

袁哲之年輕時是運動健將,有模特兒的身材。
袁哲之年輕時是運動健將,有模特兒的身材。

「港珠澳大橋在小蠔灣有出口,只要由小蠔灣開條隧道直達梅窩,五分鐘就到。機鐵亦可以設立小蠔灣支站,就似迪士尼一樣,集體運輸交通就最好。酒家旁邊的舊樓,今時今日仍然值六千元一呎。你說將來會值幾多錢一呎?」

在他眼中,政府的大嶼山發展計劃可謂無懈可擊。「梅窩加上東大嶼都會,起條隧道通往喜靈洲,再經交椅洲就到達堅尼地城。香港要增加土地就要移山填海,只得青嶼幹線一條路是死路一條。稍有差池,機場如何運作?豈不成為國際笑話?」

樂見五年後大變

他說,用不着五年,就可以見到梅窩有所轉變。梅窩的面積等如半個港島,基本設施齊備,而且土地平整。「港珠澳大橋通車,將來全國大都會應該是在香港。香港有人才、土地、科技、金融,由加工轉為服務行業,漁業農業到時就會被邊緣,差不多時間就會被淘汰。」我問,有不少人嚮往梅窩的寧靜,希望在此復耕農地,你覺得可行嗎?「我都有個有機農場,耕田沒有問題。只是我就算開放所有土地讓人種植,有心人不知有沒有十分之一。」

袁哲之自有一套生活哲學,優質生活像政府的宣傳口號:低密度、宜居、基本設施齊備。「長洲熱鬧,但是空氣不及梅窩好。梅窩有大嶼山阻擋珠江口的廢氣,東涌反而首當其衝。」那麼,按照他的藍圖,梅窩十年會是什麼光景?「十年後,梅窩能夠有十萬人住就好,有車有隧道,不知幾旺。」人口多不是會影響優質生活嗎?「那很簡單,樓宇全做低密度,只要賣得貴,居屋都要貴,自然能夠限制人口,十萬人就是十萬人。那些環保人士常常關注我們,你話鋸一棵樹,朱凱廸即刻瞓喺棵樹度,一副『你鋸埋我啦』的姿態,在我看來都只是做戲。我在此生活六十多年,有什麼風浪未見過?」

袁氏大宅旁邊多出幾幢居屋,袁哲之認為梅窩可以住上十萬人。
袁氏大宅旁邊多出幾幢居屋,袁哲之認為梅窩可以住上十萬人。

袁哲之自豪地表示,自己的土地都是真金白銀買回來,所以什麼都敢講,訪問內容肯定叫人耳目一新。的確,袁哲之勝在坦白,明買明賣。「利益分得勻,就不會有人出聲。最緊要保留原居民同埋在這裏土生土長居民的權益。政府協調又好,賣大包又好,劃一條線,滿足到這羣人,幾時之後出世的人就不再有丁權。這也可行呀。」袁哲之年輕時是運動健將,有模特兒的身材。

梅窩最好 香港最大

袁哲之相信,將來全中國都要以香港為首。「你看張德江都要視察東大嶼計劃,就知道領導人、特首、行政會議都一樣,大家都暗中入貨,坐埋同一張枱。就算你讓我規劃,我都會預阿爺一份,不然怎樣『過會』呢?」

他家中放着一幅與增城市政協委員的團體合照;當年國共內戰,你死我亡,今天兩黨的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袁哲之的言論像狂風掃落葉一樣,頓了一頓,袁哲之才將聲量放輕:「訪問前,太太叫我別要說太多。」我問他既然喜歡發展,為何留着袁氏大宅不賣。他笑說:「慢慢賣,才是可持續發展。」轉個頭又聽到他與茶客聊天說:「太公的地怎會賣!」這幢逾八十年歷史,列入二級歷史建築物的梅窩袁氏大宅,近年日久失修,有倒塌之虞,袁哲之一直在媒體上公開要求政府資助維修,保育歷史。鄉土之情,固然要兼顧,但經濟掛帥,較不重要的,只好靠邊站。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明日大嶼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