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活】媽查活化排檔 保存香港精神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社區生活】媽查活化排檔 保存香港精神

媽查(Macha)作為一個社區實驗小攤檔,希望透過如pop-up gallery、小買檔、工作坊……種種不同可能性,令人與人可以交流看法。
媽查的成員包括(從左至右)陳瑋茵、許佩娜、陳家莉、王景軒和楊文俊。
媽查的成員包括(從左至右)陳瑋茵、許佩娜、陳家莉、王景軒和楊文俊。

正如引用了 Charles Aznavour 作品《La bohème》說明藝術創作需經生活煎熬提煉,康美樓作為 Patricia 一個以聚合創作人來活化這區的社會實驗,多年來不單聚合了一班班來自不同國家及本地的創作人,當中也有不少人認同Pat那種將生活、創作和改造社會的理念,本身是平面設計師的劏房住客陳瑋茵(Yan),就是其中之一。

Yan 家人在北河街擁有一個排檔,戰後香港經歷幾次大規模移民湧入,很多一技旁身的工匠都會擺街,當年外公就在排檔打鐵養活一家人。因為香港政府在 1972 年停止發放所有小販牌照,當Yan外公過世後,牌照只能由家人承繼。

Yan說:「近年外婆年事已高身體不便,媽媽見兄弟姐妹又沒什麼興趣,一家人曾想過把牌照交回,但始終是外公花了大半生留給我們的記憶,加上我覺得綠色排檔始終是香港歷史一部分──以前的排檔就是政府讓窮人可以有一個自力更新的機會,排檔代表了只要努力付出就有收穫,這種價值觀我覺得應好好保留。現時排檔每年牌費是 4,000 至 8,000 元不等,我想過,與其像其他檔主將排檔租出去,但因為法例規定檔主必定為持牌人,現時食環為阻止檔主出租檔口,每隔幾日都會查牌,如果租出去每幾日還是要去檔口以防被揭發出租,那倒不如將這份遺產發展──因為近年社會環境令我覺得自己要為香港做點什麼,既然綠色排檔是香港一種特別的傳統經營方式,眼看一些人整到鬼五馬六,就想其實可以怎樣保存這種代表了香港人精神的排檔?」

媽查(Macha)作為一個社區實驗小攤檔,希望透過如pop-up gallery、小買檔、工作坊……種種不同可能性,令人與人可以交流看法。
媽查(Macha)作為一個社區實驗小攤檔,希望透過如pop-up gallery、小買檔、工作坊……種種不同可能性,令人與人可以交流看法。
h170902duen058

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於是 Yan 找朋友來集思廣益,結論是:「排檔雖小,但空間始終是空間。我們何不利用這空間跟其他人分享?攝影展又好,加幾盞燈做裝置又好,買可持續產品又好……內容不重要,最重要是這個小空間可以給人一個展示種種目標、種種努力生活的成果。我們想以 facebook 為連接平台,徵求各種想法和企劃。雖然做生意不想太政治化,但我們有想法,因為大家都係求進步,不是求退步,想正面地利用手上資源做點事。這個排檔企劃試做下來,我又想到另一個企劃,希望記錄其他排檔的故事,聽婆婆公公講下當年怎樣生活,賣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小手藝。」Yan說:「當年面對的條件和環境都比今天差,但就算一家八口迫一間房,日子都過得沒今天扭曲。」她希望從一些口述歷史,了解過去,想想怎樣看待當下,想辦法解決困局,創造未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