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貨之人來粵東磁廠淘貨,往往頓足捶胸:要麼別帶錢,要麼就帶夠錢,舊式杯碗碟盤、廣彩經典之作,樣樣令你愛不釋手!
作為香港第一家手繪瓷器廠,粵東磁廠1928年在香港設廠,從國內和日本訂購白瓷胎加工手繪,彩瓷遠銷西歐、南美、美,戰前鼎盛時期有三百工人。一家三代勤勤懇懇經營「畫花碗」,至今九十年,廠內僅剩四名技師,所出品的彩瓷已成為香港彩瓷工業的滄海遺珠。
在磁廠的心臟地帶,兩張酸枝寫字帳枱已過百年,現在仍沉穩厚實用作日常見客。第三代主理人曹志雄說,以往兩張枱都放在帳房,爺爺一張,爸爸一張。雖說在廠裏長大,但爺爺很有威嚴,只准孩子們在帳房讀書,不讓碰瓷器。他從小就對那些色彩斑斕的瓷器充滿好奇。
曹志雄中學課餘開始在廠裏幫忙搬運、包裝,早期廠設在大窩坪山坡,的士不肯上這私家山路,由他親自駕車接送客人。
祖父輩沒特別講解廣彩知識,曹志雄從外文書籍、拍賣行目錄鑽研廣彩作為貿易瓷的淵源。從中國外銷瓷器三百年歷史,到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萬邦來朝的繁盛時代,所有與廣彩有關人事物,他通通倒背如流。
東方傳統手藝 越洋開花結果
曹志雄清瘦斯文,像舊式教書先生。隨手拿起一隻碟,他就可以滔滔不絕地分享背後的學問:傳統廣彩圖案五彩繽紛,常見滿幅以黑線勾描的花卉雀蝶或民間人物故事;「西洋紅」玫瑰花蕾是廣彩的標誌之一,外國人又稱之為Canton Rose;美麗的雀鳥羽毛叫做「翎毛」;圖案間的虛白之處填滿金彩,金碧輝煌,所以稱為「織金」;蝴蝶有福耋的意思,綠白菜是百財的諧音……
「這是來自德國的真金色釉、英國的粉彩釉上彩色,全部是外國的低鉛顏料。」曹志雄搬出一件件彩瓷,興高采烈地展示粵東出品的得意之作。
傳統雞公碗和花果邊鬥雞瓷碟遠銷歐美,走遍世界,可謂經久不衰。雞象徵吉祥,能報曉的公雞大受歡迎,早在明代瓷器中已出現鬥公雞紋飾。而民國時代的雞公碗,手繪得好生猛,很有味道, 寥寥幾筆勾勒,即有一鳴天下的英姿,配上桃花、白菜,充滿生活氣息。為了保存廣彩傳統的圖案,曹志雄請師傅參照民國的公雞樣,畫好底稿,絲網印貼花紙,貼燒在餐館訂購的瓷碗上。
六十年代以前,粵東主要負責彩繪傳統餐具和花瓶等小件瓷器,當時全靠手繪。後來訂單愈來愈多,手繪來不及,於是找師傅畫好線稿,做膠印蓋在瓷器上。雞尾、雞頭、雞腳可以印上去,雞身靠大師傅白描,再由其他的師傅上色,每一筆都很細膩。他拿出一疊線稿給記者觀賞,展示一隻雞公碗的誕生。「這是寶藏!不輕易給人看。」
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 香港成為世界工廠。彩瓷廠如雨後春筍,大小林立多達數十間。各行各業的之間有很多來往,磁廠與銅廠、錫廠來往甚密,例如外包錫殼、銅殼的煙灰碟一度大行其道,遠銷美國高檔百貨公司。那時盛況,曹志雄歷歷在目:「七、八十年代,尖沙咀海運大廈一帶,全都是古董、瓷器舖、傢俬舖,遊客來港買中國工藝品,不像現在瘋狂買化妝品、金器。」可惜,當年生意興旺的香港工業鏈早已在時代的洪流中銷聲匿迹了。
花碟情緣「瓷」中自有顏如玉
「他在我心中是『陶瓷王子』。話題總是離不開瓷字,很肯教人,口中滿是陶瓷的故事。」曹太葉正嬌時不時到磁廠來支持丈夫。她是珠寶設計師,喜歡畫畫,又寫得一手好書法,還是網球、劍擊教練,可謂多才多藝。近年到德國知名瓷廠學習,將西洋畫技法用到彩瓷上。二人的一段情緣亦是從買瓷器開始。
60至80年代很多外商經貿易洋行買手來訂購瓷器。1977年2月的一天,在外國公司做買手的葉正嬌帶客人來選瓷器。她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曹志雄就送給她一隻碟,上面寫着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定情信物讓當時芳齡十九歲的葉正嬌對他刮目相看,原來一臉嚴肅認真的他竟有這浪漫情懷。
曹生經常遲交貨,葉正嬌日日打電話追貨。後來才知道當時一批師傅被其他廠挖去。追貨卻追了個人回來。有天夜晚,她又打到廠裏追貨。曹老先生請這位深夜還加班的勤勞女孩直接打電話找兒子曹志雄,二人就這樣開始聯絡。貨未交齊,他卻密密約她去街,拍拖的節目就是去教堂、看瓷器展、博物館。
二人拍拖一百日就「閃婚」了。「一開始只是想與他傳福音,他早餐約我,午餐約我,放工接我,這種大包圍,根本沒機會識其他男仔。」曹太風趣地爆料。
既是職業 便是心機所在
一盞暖黃的燈泡下,駐廠大師傅譚志雄正用毛筆作畫,毋須打草稿, 一筆下去,濃淡分明,活潑自然,人物栩栩如生,可見其功夫已入爐火純青之境。
被客人嘖嘖稱讚的環迴立體聲包圍着,譚師傅不為所動,專心致志。過了一陣,他畫得告一段落,便緩緩放下筆,冷不防語重心長地來一句:「職業來的,靠手藝搵食,當然要做好。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只看你用不用心。」
他開始手執短棍調色,邊磨邊說:「顏色不磨不靚,要像磨芝麻糊一樣,磨至幼糊狀,厚薄由經驗決定。」配色是不傳之秘,「粵東」的師傅都有自己的配色秘笈。
大師傅之名得來不易
當年好多師傅走難落香港,為生計投靠磁廠。工場雖然簡樸,但勝在穩定,包食包住,趕貨時,老細更會買宵夜回來「孝敬」工友。過年時,老闆大宴「羣臣」,親自下廚煮「九大簋」。早年成為廣彩繪工,要跟大師傅拜師三年。大師傅為了保障自己的收入和專利, 都有獨門秘技不輕易外傳。精於鬥雞的,尊稱為「雞王」;擅長人物的,尊稱為「公仔王」。譚師傅年輕時來這裏學師,虛心不怕吃苦,認真跟了多位師傅學藝,「做起草的那個人工高,有本事才能揾食。」日積月累,身邊墊手腕的木枕箱陪伴他走過四十八個春秋,他也成為熟練的大師傅。
年屆七十的譚師傅畫畫,依然毋須戴眼鏡,每天畫廣彩依然饒有興致。「完全無限制,我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人物、花卉、樣樣玩下。」客人買走了,又再畫,完全自由安排。
打不死的秘訣 不是犀利而是誠信
「工友有情有義。」曹志雄說,工廠從未炒人。員工之間不必簽合約,全靠一個『信』字。以往年廿六放假,年三十晚有工友們都自發回廠幫手趕貨。幾十年過去了,幾位老工友依然喜歡返工,天未光就來到廠裏。
目前七成彩瓷由粵東設計好到內地生產,三成出品靠師傅手繪,主要供應給五星級酒店和高級食肆。說起為何粵東可以屹立九十年不倒,曹志雄自信地說:「厚道誠信,是一直以來維持下去的秘訣。我們對客人一向有求必應,自己做不到的生意,會介紹給其他行家。大方做人,心胸廣,門路就多。」
舊時師傅的技法連老闆也不肯教,但年輕的學生來偷師,曹志雄來者不拒。「我不想浪費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免費學習是希望可以傳承廣彩。」他嘆息,可惜學成後都紛紛自立門戶搞現代創作,沒有人做回傳統的廣彩。「很多人說承傳,但連線條都畫不定,構圖沒學到,後生一輩甚至連毛筆都不認真揸,學了一點,就出去賺快錢,畫的卻不是廣彩。廣彩承傳的匠心精神,這是時代所缺乏的。」
第二代老闆、九十多歲的曹榮樞每日來到廠裏坐鎮,負責會計。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他寫下詩句:「四野春光融似水,南海紅棉已著花。」曹志雄見父親老當益壯依然投入磁廠,更堅信要勤懇守護這九十年的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