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觀塘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是一間「短命學校」,這個學年是學校生命的倒數第七年。2016年9月,堅二小學與教育大同在賽馬會推動下,推行一個三年計劃,名為「感‧創‧做大本營」。汲取去年的經驗之後,老師們今年決定為小一學生度身訂做一個「適應年」。課程發展主任黃翠霞老師撰文,總結了上學期的感受。
為何急着要小麻雀開眼?
「好好享受幼兒園的快樂時光啊!」在香港,家中小孩上小學對家長與小孩而言可說是惡夢的開始。作為前線老師,眼看著五、六歲的小跳豆背著大書包,笑盈盈地步進教室,真盼望這些像陽光一樣的笑臉,照遍教室的每個角落……可是老師心底裏卻是催促著什麼似的––是排山倒海而來的課業,還有那個拿着間尺敦促老師的教學進度。對老師而言是無奈,對學生言是無助,對家長言是無了期的爭戰。
小小年紀上小學,要克服的豈止是環境的改變?新老師與新同學,組成新的人際關係;中英數常音體美,是新科目、新功課;還未計新的時間表、新的課外活動……一個五六歲的人兒怎能一下子弄得清?常聽到任教小一的老師說,小一的孩子像一隻隻未開眼的小麻雀,老師面對索食聲孜孜的孩子,疲於奔命,教一節課已經聲嘶力竭。
幼小銜接談了四分之一世紀,此刻仍在原地踏步,最多就是提前在暑假搞個適應周,或者在開學後多一兩周的適應期。老師和家長都在催促這羣小麻雀開眼,看見他們在跌跌碰碰中「適應」下來,我們便以為他們「成長」了。
過程帶來的不安、挫敗,還有抹不完的眼淚,我們又看得見嗎?
在堅樂第二小學,我們想還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我們想跟孩子說:「孩子,你慢慢來。」二零一七年度開始,整整一個上學期,都是小一學生的適應期。我們先從學習科目着手,孩子只需要上中英數三個科目,不用應付繁多的科目與課本。常識課變成校本的「生活技能及品德課」,與中文科結合,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是自信與自主學習的基礎。除了整合科目之外,中英數以相同的單元主題貫串,學習更立體、更多面,也更深入與深刻。英文科加入音樂與肢體活動,孩子上課時可以又唱又跳。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慢慢往下扎根,師長們耐心靜候幼小嫩芽成長的適應期。
上堂,不一定要坐定定
午飯鐘聲響起,也是另一個挑戰時間:孩子要拿到自己的飯盒,自行進食,收拾飯盒,整齊地放回飯箱,用毛巾清理飯盤和桌面。飯後,孩子會做什麼?在堅二小學,他們可以選擇午睡或午息。別以為午睡會浪費學習的時間,有教育專家指出,孩子的小腦袋會在午睡時自我修復,把上午學習的資料在腦海中分門別類。對於一些細仔細女而言(剛夠年齡進小學的孩子),午睡有助他們健康,身體好才能扎實地學習。
選擇午息的孩子,可以在課室挑選喜歡的玩具,例如Lego、拼圖、畫畫等等,孩子可以輕鬆愉快地發展自理、創意、溝通等能力。當午睡的孩子醒過來後,就是四十五分鐘的Fun time 環節。老師會在這段時間,安排上午課題的延伸活動,例如在英文課堂看了一本關於沙律的故事書,我們便和孩子動手弄沙律吃。數學課學了直線和曲線,我們又與孩子一起用大粉筆在操場上畫直線曲線的圖案。
說來說去,還沒有說到測驗和考試。在高年級同學要考試的幾天,我們為小一的孩子安排了幾天的主題式動手做活動––有趣豆豆。他們從閱讀有關豆豆的故事開始,展開了一連串環繞豆豆的活動,利用豆豆拼圖、砌字、種豆、弄糖水等等。
到底小一孩子的考試是什麼?適應年的評量焦點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老師在上學期決定以進展式評估,取代測驗考試這種總結式評估。老師會安排定時的家校茶聚,家長可以透過觀課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以及與老師面談。我們相信這種雙向的評量,比起一張只打分數的成績表來得更實在、更全面。
看着堅樂第二小學的小一孩子在笑聲中慢慢成長,我期望下學期是更精彩的學習的開始。考試?只是孩子們下學期其中一個小小的挑戰。
筆者/黃翠霞(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課程發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