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另類教育】父母首先要教好自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愉快學習

【尋找另類教育】父母首先要教好自己

01-21
infographic

香港教育改革推行二十年,坊間補習社越開越多,Playgroup學前班如便利店一樣,總有一間在附近。「全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s (TSA)風波至今仍未停息,在龐大的家長壓力下,陸續有學校主動罷考TSA。不過,TSA真的是問題的根源嗎?TSA的前身是學能測驗,當年同樣被指導致過度操練而取消。回看香港教育改革,不難發現,「求學總是變成求分數」。

這邊廂在香港,學校為了加快學習進度,不惜「跳級跳課」,要求學生使用高一年級的書本,跳過的課本內容就由學生自學完成。那邊廂在台灣,最近傳來較令人鼓舞的新聞,就是台北市取消學生的寒假作業。台灣的教育改革比香港更早實行,雖然同樣惹來一片鞭韃之聲,但是亦促使各種「另類教育」在台灣萌芽、成長。所謂另類教育,只是回歸基本,認清教育不等於讀書,學習不等於考試,學生比分數重要。

香港緊隨台灣步伐,似乎也開始重新思考教育究竟所謂何事,當中最重要的角色,非家長莫屬。當日被稱為「怪獸」的家長,今日終於「反動」起來。有人自學育兒理論,成立家長教育的平台;有人甚至創辦學校,由媽媽變成校監;也有一羣熱心的教育工作者,將廢置的村校變成在大自然學習的樂園。

從下而上、從內到外的民間反動,能夠改變香港的教育模式嗎?

「大家覺得誕下小孩就會懂得為人父母,但是做醫生老師之前都要讀書,為何做父母這麼深奧的事卻沒有人教?」翟苑芝說。

因為這個問題,翟苑芝當初她與另外四位新手家長決定一起看書自學,交流心得。後來發現一般家長未必有心機時間讀長篇大論的研究,於是成立POPA Channel,以短片動畫分享他們所知。團隊經常選擇有爭議的題目,包括母語溝通、不看電視等,讓家長可以反思。

既要守規矩又要有創意?

「我們只是道出研究結果,並非指出對錯。有家長認為自己小時候都是看電視長大,為什麼現在會有問題?但是我們以前五歲才開始看電視,現在的幼兒五個月大就要看教育影碟;以前看完一個節目就會跟鄰居好友出去周山跑,現在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時代不同,處理手法自然不同。」

POPA團隊認為各種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處,並無對錯之分,家長應該觀察孩子的性格,選擇適合的模式。嚴厲的方法會教出服從的小孩,小孩較為守規矩;自由放任的方法就會教出較有主見和創意的小孩,但是孩子會比較佻脫。「家長要明白每種方法都要付出代價,你不可能抱怨一個平日跟規矩做事的小孩不懂得『走盞』,或是要求孩子服從但有創意又不能頑皮,小朋友會精神分裂。」

翟苑芝笑言兒子為了顯得與眾不同,試過刻意調轉鞋穿。「其實都是小孩應有的調皮一面,家長不用發火。」
翟苑芝笑言兒子為了顯得與眾不同,試過刻意調轉鞋穿。「其實都是小孩應有的調皮一面,家長不用發火。」

講個故事也要計算效率?

翟苑芝認為,現在很多事情好像都出了錯。「催谷是大人的概念。大人對小孩講一個故事,就會期望有回報:要學識幾多個字、要明白孔融讓梨的意思。小朋友不會為識多幾個字而高興,但是會覺得多去幾次公園就是開心。孩子很簡單,家長肯花時間講故事,他們就覺得被愛。

人們長大後,總是忘記自己以前是如何一路走來。「嬰兒出生後要適應許多事情,先要學會呼吸、進食、排泄,還要了解四周的陌生環境,」只要站在小孩的角度看世界,就能夠明白多一點,親子關係也會好一點。

家長之間互相比較,常被視為競爭的源頭。翟苑芝拋出一句:「比較是可以,但不要怕輸。」比較的原意在於了解同年紀小朋友的能力,可以知道孩子的程度,嘗試讓孩子挑戰自己。不過嘗試後失敗的話,就別要逼迫孩子。「有些家長怕輸蝕,別人的兩歲孩子能夠用成人筷子,我的孩子就要在兩歲時左右手都用到筷子,實在毫無必要。

每個小朋友都有獨特的優勝之處,家長是否可以多專注發展小朋友的長處?「孩子都有感受,家長經常踐踏小朋友的話,他會難過。

家長是孩子問題的源頭

重點其實是要因材施教,但是家長要細心觀察子女才做到。翟苑芝以她的四歲兒子為例,「他十個月大就開始說話,以男孩而言是比較早。從他說話的方式,我們發現他主要靠聽覺吸收知識,於是就多些跟他說話。平日開車時也會播音樂,仔仔聽兩日就懂得唱。」又例如有小孩觸覺較強,假如家長怕小孩有危險而經常阻止他們觸碰事物,反而會妨礙孩子學習。「家長應該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小孩自己了解新事物。仔仔在家中的書桌上,放滿做手作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顏色筆、膠水,甚至剪刀。他清楚知道桌上的所有工具都可以用,不能用的我都放在抽屜,他要用就先要問我。我們只需要在他使用剪刀前,提醒他小心。」

POPA Channel的Facebook page每天都收到許多訊息,問題包羅萬有,例如小孩打人、不肯看書、戒夜奶、咬手指等等,許多問題最後都是回到家長身上。「小孩打人通常是因為不滿,假如家長平日以打手板作為懲罰,在小孩角度就變成『爸媽不喜歡就打我』,所以小孩有不滿的時候就會打人解決。」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多看書,但是家中一本書都沒有之餘,甚至長開電視,自己又只顧玩電話。「孩子沒有互動機會,除了看着有聲有畫的電視,還可以做什麼呢?」

不少現任家長都未曾接觸這些想法,對於祖父母而言更加是前所未聞,新一代家長與祖父母於育兒問題上有爭執是家常便飯。翟苑芝苦笑說:「我也明白祖父母的心態,孫兒就是要寵。」

成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比起與小孩溝通更困難,父母又是長輩,溝通是唯一方法。「之前我去買育兒書的時候,也多買一本給爸媽,還寫了一封信給他們,希望他們明白我們可以一起和小孩成長。」

翟苑之認為家長才最了解孩子,「假如教育制度不適合小朋友,我會代孩子說『不』, 但是家長是否可以一起改變這個社會?」
翟苑之認為家長才最了解孩子,「假如教育制度不適合小朋友,我會代孩子說『不』, 但是家長是否可以一起改變這個社會?」

珍惜孩子的第一個十年

誕下兒子的頭半年,翟苑芝依然繼續上班,後來才轉為全職母親。「全職家長不是必需,但的確是理想條件,許多人為生活只能做雙職家長,這也沒辦法。」苑芝的爸媽當初並不贊同女兒的決定,覺得她浪費學歷和犧牲了工作前途。「孩子在十歲之後就會有自己的朋友圈,換句話說我只有十年時間與他緊密相處。當時我問自己十年後想做什麼,是否想做總經理?既然不是,我相信自己十年後的人生可以有其他選擇。能夠換來這十年與兒子的相處,我認為值得。」

多數家長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翟苑芝就期望兒子能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有自信,有解難能力。「我相信,如果仔仔有以上所有特質,他能夠在任何一個地方生存,而且過得快活,真心欣賞自己和其他人,珍惜身邊的環境,這樣就無敵了。」

「小孩喜歡爬草地就由他去,衣服髒了可以洗,手腳沾泥可以洗。難道去公園玩也只抱着孩子嗎?」翟苑芝說。
「小孩喜歡爬草地就由他去,衣服髒了可以洗,手腳沾泥可以洗。難道去公園玩也只抱着孩子嗎?」翟苑芝說。

Facebook: POPA Channel
網站:http://www.POPA.hk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愉快學習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