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錢變成數碼……】虛擬世界的喜與憂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當金錢變成數碼……】虛擬世界的喜與憂

19.04.2018
A binary code displayed on a laptop screen and representation of Bitcoin are seen in this illustration photo taken in Krakow, Poland on November 2, 2023. (Photo by Jakub Porzycki/NurPhoto) (Photo by Jakub Porzycki / NurPhoto / NurPhoto via AFP)
101各種虛擬貨幣也可以用來付款
101開普勒學院四人團隊:(左至右)鄧進一、鄭朗然、歐陽駿(首度技術官)及彭琨(副總裁)。
101他們用畫圖方法解釋以太幣的智能合約概念
101鄧進一對有人操控虛擬貨幣市場並不感到意外
101虛擬貨幣價格波動,等閒一天內可升跌兩三成。
101未來紙幣有可能消失嗎?

Sidi25和Leslie抱有同樣的信念。他是斗篷幣(Cloakcoin)開發團隊的一分子──自初始團隊因糾紛解散後,讀大學時,機緣巧合,與數個此前不相識卻認同斗篷幣信念的開發者組成新團隊,歷時三年,推出新技術Enigma,標榜匿名隱私度極高、無法被追蹤的貨幣。他主要負責公關事務及撰寫評論,團隊依賴電郵溝通,散落世界各地。

「金融體系暫停了整個世界的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金錢被印刷,(價值)已不被黃金或任何其他系統支撐,唯一的安全栓,就是口號”In God We Trust”。」這一點與虛擬貨幣一樣。「基辛格(七十年代美國國務卿)曾經說過:『誰控制石油,就控制人民,誰控制金錢,就控制全世界。』這句話應該令大家思考更多,每個個體究竟還有多少私隱在手裏。金錢被中央銀行創造,再給其他銀行借貸出去,這就是目前增加金錢的方法。我並不是金融體系支持者,因為數十年來,我們的信任一直被濫用。所以我支持區塊鏈,因為只有你可以保存和擁有自己的錢,你不需要信任何體制中人,換言之,區塊鏈認可使用者的主權,你可以匿名交易。權力於是回到人民手中。」

這是一把雙面刃

匿名的結果是,在暗網市場,罪犯喜歡利用另一種聲稱難以追蹤的門羅幣(Monero)交易。「這種用途的確存在,但不代表支持非法交易。」Sidi25說。

未來學家 Thomas Frey預測,2030年前,虛擬貨幣將會取代百分之二十五的法定貨幣。雖然中國封殺,南韓叫停,不過,日本和澳洲已承認比特幣的法定支付地位,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將加密貨幣納入監管,俄羅斯和阿聯酋甚至計劃發行官方加密貨幣。

記者接觸過致力保護曾在香港收留斯諾登難民的加拿大非政府組織For The Refugees,他們近年收到大量來自虛擬貨幣的匿名捐款,包括以太幣、門羅幣和以比特幣為基礎但改進了匿名技術的達世幣(Dash)。 「保持匿名是人權,而中央化、被操控的紙幣,有可能將被廢除。」Sidi25說。

隱私貨幣是一把雙面刃,可以是罪惡溫牀,也可以是弱者的保護傘。

ICO騙局層出不窮

開普勒學院(Standard Kepler)去年5月成立,是由四個「九十後」組成的加密代幣發行及交易平台,作為一間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顧問公司,成立至今已為十三個ICO籌得過億美元。創辦人鄧進一(David)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專注區塊鏈商業應用開發研究。拍檔鄭朗然(Ryan),曾任職投資銀行,他解釋ICO這名字是對應股市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他們會負責審視ICO公司如何加上區塊鏈元素,研究貨幣流通策略,草擬白皮書,然後透過發行ICO,招募有興趣者投資。網絡調查公司YouGov去年在美國進行調查,發現比起股票,千禧一代超過三成更傾向投資虛擬貨幣。

他們認為,有人操控虛擬貨幣市場,並不令人意外。「虛擬貨幣短時間出現巨大升幅,很明顯,有一班人很早買了一大批比特幣,現在透過賣出和買入托市,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隨着市場成熟,相信情況會減少。」

在虛擬貨幣世界中,ICO騙局極多,他們平均一星期遇一次。「ICO世界中,好多Scam(詐騙),因為牽涉的金錢數目龐大,而且,目前規管不清,相關部門低估了虛擬貨幣詐騙的嚴重性。」例如早前內地出現盜取別人Bitcoin無法立案情形,原因是Bitcoin既不是產品,又不是外幣和資產。

他們慨嘆,內地對外資訊不流通,「民眾容易被擺佈,例如有老闆買了某種虛擬貨幣,然後操控最著名的兩個『幣圈』吹風,從中獲利。」

David曾經試過見到有人拿着他們的白皮書,要求他們做項目,「『吓,呢份我哋自己做嗰喎』,然後他就講聲不好意思,去找第二個。」他們展示另一份收到的白皮書,開發團隊裏竟然有Airbnb和Spotify的行政總裁,真是信不信由你。 其他怪事還有許多「堅離地」項目,例如買靈芝送「靈芝幣」,不知好嬲定好笑。「有好多人從未試過擁有這麼多財富。」早前新聞報道,有香港人攜現款一百四十萬跟內地人做交易,結果遭賣家設局打劫。其實,在香港購買比特幣最普遍的方法,是到互聯網尋找信譽良好的場外交易平台。

ICO成最新投資熱點,傳統金融公司也想分一杯羹,不過,負責人可能對ICO缺乏深入認識。David 苦笑說:「最近跟傳統金融公司合作發行ICO,對方提出其中一個條件竟是不可收取虛擬貨幣(按:投資ICO多以虛擬貨幣付款),理由是財務不懂計數,一定要money in money out.」

如何在自由和規管下取得平衡

雖然有人認為虛擬貨幣和非虛擬貨幣,將會出現廝殺,不過,Ryan說:「虛擬貨幣和法定貨幣並非對立,(幣圈和傳統金融圈)愈來愈相似。」他自言進入ICO圈,看到有關市場其實並未成熟,他贊成虛擬貨幣現在需要一定程度規管。Ryan指出,一般人想投資ICO項目,但到對方開設的官網看,內容可能並不真實,反而傳統新股上市,出招股書,要受各方面嚴格監管。不止一次,香港人創辦項目,找他們做ICO,去到最後關頭,捨香港,遠走有政策和規管配合的新加坡,香港白白錯失優質項目。2018年財政預算案提到聚焦金融科技,包括區塊鏈,卻未有披露撥款詳情,政策在規管方面的答卷是零。

David說,最受歡迎的ICO地區是新加坡和瑞士。「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消失。」Ryan感嘆:「香港想搞創科,好應該把握一次機會,人工智能我們開發人才不足,但是,另一浪潮區塊鏈,香港有優勢,因為香港本身是金融中心,我們有能力做到。」

倫敦於2月宣布,希望發展成全球區塊鏈中心,3月21日至24日即將在港舉行英國創新科技節。講者之一、新加坡創科局SG Innovate的CEO Steve Leonard認為,這將會為三地帶來許多深度合作機會,「必須認知到,區塊鏈在許多領域上,包括取締假藥、食物生產及供應鏈,都可以解決人類面對的不少問題。」他們同時致力扶助科創企業,應付醫療、能源和全球性挑戰。

世界將往何處去

全世界的銀行正在求變,但銀行建立區塊鏈以進行全球交易的步伐不如預期。Leslie說:「銀行業如果真的了解比特幣,一定知道銀行業將來會式微,因為無人再願意相信銀行。」

香港證監會2月初發信,要求七間香港交易所下架被視為「證券」的虛擬貨幣。雖然如此,David和Ryan仍看好虛擬貨幣的未來。「跟科網股爆破一樣,最終會出現Apple和Google。」

沒有人可以確保預言百分百應驗。

關於虛擬貨幣,不同人有不同說法。股神巴菲特說:「ICO下場會很悲慘。」騰訊主席馬化騰說:「虛擬貨幣有可能取代實體貨幣。」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Steve Wozniak說:「我已賣掉所有比特幣。」Paypal創辦人Peter Thiel說:「市場仍低估比特幣潛力。」《Early Birds Gets The Bitcoin》十一歲的比特幣專家作者Andrew Courey說:「我不會再買比特幣了,我認為這是一項風險極大的投資,我寧可擁有亞馬遜的股票。」

(編按:投資有風險,請量力而為,本文內容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