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編者按:尚有一個月,新上任特首林鄭月娥即將公布2017/2018年度《施政報告》。2016年《施政報告》公布,將古洞南蕉徑劃為「農業園」選址,首期佔地8公頃,當中大部份土地已落入地產商手中,政府預算花約10億收地。7月政府已諮詢區議會,準備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惟營運模式一直未公布,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質疑扼殺小農戶的生存空間,早年發展商亦有申請改變農業用途,公眾質疑日後農業園會否向發展商傾斜。
2017年7月,食物及衛生局建議選擇在蕉徑南作為農業園選址,但很多詳情未有公開交代,政府便打算針對工程計劃,在第四季提出刊憲,民間需要留神。我們製作了地圖,希望方便蕉徑居民和民間團體對照受影響的土地情況。
疑問1︰有發展公司向城規會提出在農業園第二期範圍內申請農地改劃,作為低密度住宅發展。政府會否拒絕申請,並由政府作為第二期農業園的單一業主?
疑問2︰過往棕地問題,也與政府缺乏對農地 (AGR) 石屎面積規管有關。政府會否沒有監管農業園的石屎覆蓋比例,埋下日後製造棕地化的條件,提供誘因破壞周遭農地和自然生態?
疑問3︰農業園的工程範圍是否跟現時居住的寮屋居民之家園和農地重疊?政府會原區安置,還是迫遷?
疑問4︰會否僱用管理公司,處理農業園的出租和水電事務?租金又如何釐訂?租金水平會否脫離傳統農業水平,並更改以往的年租制至月租制?農民一直靠免費的山水和河道灌溉,政府會否加設水費一欄,增加農民的生產成本?
疑問5︰政府會否鼓勵水耕場進駐,以「高新科技」取代家庭式農戶?
資料來源︰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 (2017)︰「新農業政策的主要措施進度」,立法會CB(2)1857/16-17(01)號文件。
(撰文: 香港里山倡議研究所, 圖片由明周資料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