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異地遊】不似香港的香港 正待我們去發掘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異地遊】不似香港的香港 正待我們去發掘

01.11.2008
鄭靜珊、張育嘉
陳銘恒、劉玉梅鄭靜珊
travel_cover

生於斯長於斯,香港於你是如此熟悉,卻如此沒有新鮮感,因相對太久而變麻木,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將要為你帶來一次全新的香港體驗。這個不似香港的香港,令你頓時不知身在香港,還是外地?

當中的奧妙,是利用短暫的空間迷失感,以一個陌生的角度去看這片早已熟悉的地方。當香港再不是香港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是一張迥然不同的香港面貌,而且,當中的異地風景或感覺竟是近在咫尺,是你往往擦身而過的地方。

貝沙灣望海草坪:外國人的親子周末

這位家住碧瑤灣的外籍爸爸,趁周末專程帶幾個孩子來打木球;年紀最小的兒子,比標準木球板還要矮呢。

這位家住碧瑤灣的外籍爸爸,趁周末專程帶幾個孩子來打木球;年紀最小的兒子,比標準木球板還要矮呢。
這位家住碧瑤灣的外籍爸爸,趁周末專程帶幾個孩子來打木球;年紀最小的兒子,比標準木球板還要矮呢。

提起數碼港這個I.T. 項目,閣下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是它跟《Iron Man》的Long Island 豪宅有幾分相像。其實位於數碼港南鄰的高尚住宅貝沙灣, 也自有一番異地風情。若論建築風格,貝沙灣第五期那一列洋房別墅不至於特別出眾,但別墅前面一大片沿海的草皮, 卻洋溢着一股外國獨有的假日氣氛。

在南區的海景前面加一點希臘風味的點綴,令貝沙灣這片草地充滿地中海氣息。
在南區的海景前面加一點希臘風味的點綴,令貝沙灣這片草地充滿地中海氣息。

草地上一對圓頂的涼亭,固然為附近帶來稍稍不協調的地中海情調,但真正教人迷惑的, 其實是那些彷彿外國殖民過來的遊人。看電影長大的朋友也許會明白我的意思:荷李活片裏的爸爸要跟孩子聯絡感情,總會拿起棒球跟孩子“play catch”;在周末的貝沙灣,筆者就親眼看見一位本地爸爸戴上棒球手套,跟女兒一拋一接玩個不亦樂乎。那邊廂,又有洋人爸爸帶着三個小豆丁,一本正經地練習英式木球。隨便跟他閒聊,才知道他們老遠從碧瑤灣那邊走過來,只為這片附近少有的草地。究竟,香港地的綠化空間是真的太少,還是公園草皮的規矩太多?

深水埗舊樓:回到老廣州

舊樓在大埔道的一條陋巷的盡頭,穿過那扇破舊門,裏面卻別有洞天。你不敢相信,在深水埗鬧巿,有大廈奢侈地擁有一個籃球場般大的天井,天井中間還吊幾串金桔皮,旁邊種上一株不知名的大樹,三五街坊線衫踢拖在天井聚首一堂打牌打牙骹。這裏完全聽不到外面馬路上的車聲,恍如置身不知名的鄉郊小村裏。

舊樓充滿生活氣息。
舊樓充滿生活氣息。

大廈的U 型格局在港更是絕無僅有,幾十戶住客穿過大門進入天井,再分左中右三條樓梯上上落落,樓梯把手是水磨石,又黃又紅早已褪色。每層寬闊的走廊有如半個私家露台,未入屋已充滿生活氣息;家家戶戶門口放上雜物櫃,頭頂還有一排排晾衫竹,門前頓成晾衫場;向半身牆欄一靠,是阿媽樓上向街一喊,在樓下天井跳繩的奀妹立即飛奔回家開飯的情景。

(左)僅容一人通過的水磨石樓梯;(右)居民在天井耍牌聊天,一派悠然。
(左)僅容一人通過的水磨石樓梯;(右)居民在天井耍牌聊天,一派悠然。

這幢只有門牌號碼的無名大廈,時光恍如停留在幾十年前,我說它有老廣州味,是那種在開闊的空間有點亂七八糟,但又很人味的生活情趣。如果能配上周璇的《天涯歌女》,從那綠色鐵框窗流出天井,我不會相信自己身處2008 年的深水埗巿中心。

我跟在天井打牌的街坊談起這幢大廈的歷史,竟然沒有一人肯認是住客。畢竟這裏不是旅遊點,居民怕生活被打擾,對外人都顯得很抗拒。住在三樓的黃女士,住了十多年, 算是老住客,她只願隔門口跟我談,「我估大廈有四十多年,業主、住客都換了好幾轉,以前曾經有人想收購重建,但找不齊業主,最後不了了之。」

舊式鐵窗已難得一見。
舊式鐵窗已難得一見。

長洲教會:中東情調建築

便以利會長洲堂,是一幢兩層高的平房建築,於一九三六年建成,其頂部的齒型裝飾,在藍天下竟飄着濃濃的中東情調。

便以利會長洲堂
便以利會長洲堂

東涌:馬來棕櫚風情

在東涌機場緩跑徑上,靠海的一片草地,種植了大量的棕櫚樹,密密麻麻的形成一片小林,十分有馬來西亞的熱帶風情,不期然唱起:「馬來亞春色綠野景緻艷雅,椰樹影襯住那海角如畫⋯⋯」

東涌東輝路附近草坪一景
東涌東輝路附近草坪一景

旅程還未結束!

為了尋找景點,我不得不向各方好友同事搜集資料,結果讓我們發現一件有趣事:只要是稍為空曠開揚的地方,樹木多一點,有山有水,我們就會很理所當然地覺得那裏不像香港。這反映了我們怎樣看香港──到處高樓大廈再加屏風樓的一座石屎森林吧!

可幸地, 大家還能列出不少「不似香港」的地方,造就了今次的封面故事,石屎森林並不是香港的全部。在它的周邊和間隙,散佈許多值得我們欣賞的景和物,而我們提出的這些景點,只是拋磚引玉,還有更多「不似香港」的地方,正待我們去發掘。

就讓我們用嶄新的視野,繼續旅程,去發現這裏就是香港!

鄭靜珊、張育嘉
陳銘恒、劉玉梅鄭靜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