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漫畫之第一國,必推日本,日本漫畫之第一人,必推手塚治虫,手塚以後,江山代有人才出。到了大友克洋為之一變,再到浦澤直樹,又為了一變。前者擅長用細膩至極的寫實手法(諸如人體肌肉伸縮所造成的手臂曲線、被人忽略的膝位褲摺位)去寫漫畫,於是在大簡(最少的線條)中可看到大繁(肌理質感),在大繁(細致建築羣體)中可看到大簡(僅僅一頁載滿了無數所有可供讀者在建築物游走的地方)。後者的故事分鏡和敘事,獨步武林,無聲無息的兩個人物表情切換,已經可以製造不寒而慄的緊張感,追逐逃亡鏡頭的轉換,充滿壓迫力,掌鏡功夫恍如電影大師。有人稱他為漫畫界中的寇比力克,一方面是推崇他說故事的造詣,一方面也是為他題材之多樣化而折服。
一歎英雄出少年
(小四畫成這樣不是天才是什麼?)
近看《浦澤直樹 ── 畫啊畫啊無止盡》(尖端,2019年11月),全書收錄十五萬字官方訪談,附彩圖,不由得三歎。第一歎是:小四至中三連環圖作品收錄在內(從高難度分鏡可見浦澤的確是早熟天才),同時收錄各代表作品精美黑白彩圖,還有兩款各四頁鉛筆稿、鋼筆稿、印刷前原稿和完成稿的對照,堪稱粉絲收藏極品。
二歎關心小人物的命運(和食物)
第二歎是:浦澤對筆下人物帶有強烈的人文關懷。他提到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事,例如親人離世,或者其他很難過的事,結果只是少吃一餐,肚子還是會咕嚕咕嚕地叫。他為此感到莫大悲哀。《Monster》中主角天馬醫生到處逃亡時,浦澤「突然想到『這傢伙現在身無分文,怎麼吃東西啊?』所以,就在天馬口袋裏塞了點零錢(笑)。」還有,「天馬在路邊攔車,司機就會對他說『你要不要吃點東西?我看你臉色很差!』我一定都會加入這樣的場景。」
浦澤的漫畫,經常由一個主角帶出另一個人,又帶出另一個人,明明都是配角,但各自帶着主角的神采。他說,日本財經媒體常常提及戰國武將,有時將他們的生平應用在企管分析方面,但他自己對戰國武將沒有太大興趣,因為覺得多數人應該都是大喊「衝啊」然後兩三下就被殺掉的人。「戰國武將像玩遊戲一樣,指揮一支萬人軍隊,而我們只是一萬人中的一個。如果我們把視角轉向這些人的話,就會看到『肚子好餓啊!』『好想見母親!』這類對話。我很喜歡看這些情景,因為些就是人類的本質。我很想看他們是如何活下去的。」
三歎紙字文化之沒落
(「縱向漫畫」可做什麼?浦澤老師給你最爆笑的答案)
第三歎是:浦澤談到漫畫雜誌的前途。近二十年,曾經盛極一時的日本漫畫雜誌已經難以盈利,很多時只能靠受歡迎的漫畫單行本補貼雜誌的虧蝕。為了轉型,電子數碼版的漫畫也v就應運而生,甚至出現一種專為手機閱讀而設的「縱向漫畫」(一格一格從上到下、讀者在屏幕不斷拉下去閱讀)。浦澤被問及「縱向漫畫可以做出什麼超越兩頁漫畫(傳統漫畫作者通常以兩頁模式思考故事和分鏡舖排)的事」,打趣答道:「可以畫個臉超長的人,大概只能這樣吧(笑)!」這真是全書最爆笑的段落。
不過,接着浦澤認真地說,覺得我們要注意傳統紙字漫畫這種文化的沒落,他認為漫畫以連載形式出現,因紙張數目而受限,反而造就了日本漫畫現在的形式。電子版本沒有紙張限制,沒有截稿日期,其實未必是好事。他的看法是,限制會創造節奏和多樣性。他說:「正因為黑膠唱片可以做四十五分鐘的專輯,所以才會誕生《Sgt. Peppers》和《Abbey Road》這些名作,如果沒有限制,變成以一首歌為單位的世界,其他歌聽起來太難就不聽,這樣不但無法鍛練自己的腦,也會失掉許多可能性。」
《20世紀少年》的真人真事
最後,不是本文主旨,但也忍不住一說的是,關於《20世紀少年》,浦澤在訪談中爆出了該故事的起源。話說有次小學同學聚會,有一個不認識的人非常熱情地找他說話,但浦澤始終想不起他是誰。浦澤接着看到一個小學時出名的孩子王跟那人好像談得很投契。浦澤後來問孩子王那人是誰,不料他答道:「我也不知道。」一股寒意陡然而生!現實的結局是,那人原來是班上女同學的丈夫。
《浦澤直樹 ── 畫啊畫啊無止盡》
售賣點:信和商場各大漫畫店
售價:$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