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樹,認識了十六年的樹。每天不分晴雨陪我等巴士,也是很多鳥兒的遊樂場。每年換兩次裝,現在又是黃葉飄零,準備秋冬collection的時候,我覺得這是最漂亮的時裝展。當有風吹過時,細小的黃葉就會婆娑搖曳,彷彿會讓你聽見輕輕的鈴噹聲,煞是好看。今天下着微雨,麻雀依舊活潑,在樹的椏枝上跳來跳去,不絕聊天,看着聽着,便覺愉快。她是我深愛的樹。」
廿九歲的馬倩瑩是貿易公司採購員,公餘時間是「草原地圖」的統籌─組織草地活動,擴闊大眾對草地這個公共空間的想像。
她廿一歲時患過癌症,一年後康復。電療、化療、掉頭髮的生病經驗令她對生命有新的感悟:更珍惜健康、學習親近大自然。她對周遭更加敏感,看見每天陪伴在我們身旁的樹長得多麼好看。「葉子的豐腴,枝幹伸展的美態,神采飛揚的氣色,換季時黃葉搖曳的可愛,下雨刮風時堅忍的模樣,一切都在教我們從她展現的生命力當中去好好察覺和欣賞身邊所有的美麗生命。」
六七年前,她開始關注巴士站附近的這位「樹朋友」,經常拍照做記錄。
那天,馬倩瑩原本要向記者介紹她的樹朋友。來到沙田運動場外的巴士站時, 她突然一臉驚愕,不知所措:「咦?樹怎麼不見了?不可能的啊!」
走近原地一看,連洞都不見了,已經被草地覆蓋填平,就像從來不曾存在過。再向運動場工作人員查探,原來樹朋友的名字是:菩提。兩個星期前已經移除了!
「我還沒近距離看過她呢!以為她每天都在,原來已經消失了一段時間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馬倩瑩淚盈於睫,一直在現場踱步,難過的思緒慢慢湧上心頭。
數天後,她從沙田運動場的回覆中得知:「樹朋友」2015年7月開始不再長新葉,樹專家落藥後,還是持續落葉、落果、樹皮剝落、 掉下樹枝,10月,運動場向康文署申請移除。 再觀察一段時間依然沒有改善。10月落葉後未再長新。11月中,它被移除了,斬成細件, 送往堆填區……
「我最難過的是聽到她已被裁成碎枝運到堆填區。Robert Capa的說話常常在我腦海中:『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如果我能再親近她多一點,我便能夠了解她多一點,也許我能替她做記錄。也許我不會錯過見她最後一面。就是因為我走得不夠 近,現在只能夠聽別人轉述死因和病倒過程, 過去無法挽回,我會懂得在以後怎樣不讓愛有遺憾,更好捍衞每棵樹生存的權利。」
她淚汪汪地說:「就好像親人一樣,醫生說治療無效,返魂乏術。人最終走了,我每天仍得走同一段路,路上卻再沒有她陪伴,晴天再不見她的翠綠,雨天再不見她的堅忍;但是不代表她會被遺忘,反而是個提醒,錯失太易,愛需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