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2003年8月19日,剛履新的地鐵公司主席錢果豐與記者見面時,手持一個印有地鐵標誌的欖球,並做一個了美妙的比喻:欖球的圓周部分代表服務社會,尖頂部分代表商業原則,地鐵未來要在社會服務及商業原則之間,取得平衡。
與九鐵合併成為港鐵後,這個「欖球」擲得又高又遠,但過程中卻變了形──大眾對她的印象是:圓周代表商業利益,尖頂部分才是大眾利益。
港鐵在擴張過程中,得到政府授予車站上蓋物業發展權。然而,地鐵公司於2001年上市,利潤不用再全數上繳政府,而是如一般上市公司將之分發股東(包括政府),那地鐵到底是公營、私營還是公私合營企業?地鐵私有化之路,有什麼啟示?
6月17日起,年賺147億的港鐵在一片反對聲音中堅持連續第三年提高票價,且增幅達5.4%。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既是政策制訂者、又是監管者和經營者,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