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佛家傳說中,盂蘭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而潮人在盂蘭勝會祭祀先人, 是對祖先的憶念,以盡孝道。難怪開創 「潮州學」的國學大師饒宗頤為粉嶺潮僑盂蘭勝會揮毫的墨寶,為一個「孝」字。
說起盂蘭節的意義,九十六歲的饒公將之凝鍊為「慈悲」二字,他對記者說: 「連死去的人都要去救。不僅關愛在世的人,還關愛死去的人。」他說,「生」與 「死」是人類永遠都在探索爭論的問題。 潮州人對七月盂蘭勝會相當重視,叫做「施 孤」,即佈施孤魂,施食救眾生。日本稱盂蘭為「お盆」「お」表示尊敬。自大唐以後,十分盛行。潮州人的盂蘭節在儀式、祭品、用具等方面均有增進或改變。
「新一代連潮州話都不會說了。」苦於無年輕人來傳承這個習俗,這是記者採訪多個盂蘭會籌辦者的共同擔憂。猶記得第一晚神功戲登場前,戲班播放了一首現代曲《水手》,在吵雜的鑼鼓聲中,隱約聽到幾句歌詞:「長大以後為了理想而努力,漸漸的忽略了父親母親和故鄉的消息……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跡,驕傲無知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踏過的海洋和天地……」在這個敬鬼神盡人義的民俗節日,如果現代人不尊重老一輩敬 畏鬼神和天地的民間信仰,也似乎疏遠了人間的情義。
我們將會更進一步走進香港潮州人的圈子,重溫一些舊時光,採訪一些舊人(包括有「潮劇任劍輝」之稱的小生陳楚蕙及潮劇戲迷),同時也了解那些在香港出生但不太會說潮州話的「八十後」, 為何頻頻在盂蘭勝會中亮相,藉以了解香港一百二十萬潮州族羣的文化底蘊。
明周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