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在討論淘汰鎢絲燈泡時,只集中談及節能方面的考量。但不同種類燈泡的色溫效果,對於室內空間的氣氛有着關鍵性的影響,因而亦對身處其中的人的心理、生理兩方面,產生無形的感染力。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慳電膽或LED燈泡,都無法徹底取代鎢絲燈泡原來的格調氣氛,不少專業燈光設計師都相信,使用哪款燈泡,都要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
明暗變幻奏出光與影的交響樂
燈光設計大師的家,如何用燈?
在關永權眼中,燈光是很抽象而無形的,設計圖紙上看不到效果,需靠想像力來呈現。燈光,是藝術與科技的結合。這好比音樂,作曲時是聽不到樂聲的,但看着音符就知道曲調,知道用什麼樂器。燈光設計中,選擇用什麼燈,會是什麼效果,一樣了然於胸。
他家的燈光以暖色為主,處處是暗藏、反射和「間接照明」,營造舒適自在的空間感受。夜幕降臨,一臉怡然自得的他開始指揮燈光交響樂了。現在是飯廳的「專場」,因此除了幾盞搖曳閃爍的燭光,客廳的燈齊滅。
他親自設計了一套精妙的燈光調節系統。手裏的遙控器就是指揮棒,抬頭天花板的「樂器」不多,卻分為獨立的「聲部」,各盡其職:燈槽裏的LED 延伸了視覺,也拉闊了空間;石英燈牆上的裝飾畫龍點睛;安裝了鎢絲燈泡的吊燈,更是光線弱的「調情」高手。
漸明漸暗間,小夜曲奏響了,安靜而悠揚。幾盞石英燈先退場,鎢絲吊燈漸暗,演奏「低聲部」,LED 漸弱,一種紓緩輕盈的氛圍蔓延開來。他說:「這是喝咖啡、吃甜品的環境。」緊接着石英燈姍姍而入,與LED 和應,鎢絲燈光的快板逐漸高揚,頓成主奏。
下一個「樂章」為西餐環境而奏,隨後是中餐、開會等不同場景所需的環境光……每一個光的組合,不是集體變暗或變亮,而是強弱有序,多種明暗組合若旋律抑揚頓挫。
合理地調節燈光便是省電
用光的精妙不在全局的通明,而在多光源令細節明晰。設計幾種光源,不僅省電,亦提高了生活質素,明暗襯托出空間層次感和深度。「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欣賞到整個空間。」很多人以為在客廳開一盞大吊燈或一盞大火數光管就夠亮,其實未必,不如在身邊開一盞小燈。關永權表示,房間無需用均勻的光線營造一片亮堂堂,無需開很多燈照耀全屋:哪裏需要就亮在哪裏,合理地調節燈光,便已經省電了。
「光源豐富,不代表燈的數量多。」他家廚房亮燈的明暗亦可隨心所欲:「進去拿一杯水,用不着開太多燈。」牀頭燈只需要1 瓦LED,看書足矣。哪怕周圍一片黯淡,打開衣櫃便有三組LED,挑衣著裝時不會選錯顏色。牀頭櫃的背光效果,柔和的光令絲玻璃透出一份雅緻。而兒子的睡房,天花板只有一盞主燈,卻線條明晰。不是所有display 的燈光都要用射燈,可用逆光效果作出剪影;利用窗簾做間接照明,也可增加空間的立體感……「調光如做菜調味,看你會不會搭配。」而有人天花板掛滿燈,光源卻仍很單一,效果也乏味。
關永權多年的設計哲學,蘊含節約環保概念。「用最少的燈具,造出最理想的效果。」他說,Green Lighting 絕非易事,也不是口號,由設計開始,選擇最合適的燈具,而不是猛用慳電膽。「用慳電膽不代表環保,數量過多,就變成浪費了。」「而燈光,除了看光度,看數字,我們還在乎舒適度和燈光美學。理想的燈光,可以調節明暗,開燈並不需要開得最亮。」家居較適合調節為柔和舒適的暖色調。燈光的亮度調節,也是對心情和視覺感受的一種調節。
每一種燈泡都有自己的角色
關永權喜歡鎢絲燈可以調到很暗很暗。這點慳電膽望塵莫及,「LED 燈調到15%已經開始閃動,或者變白。」他說,鎢絲燈泡在設計領域更多用在吊燈、水晶燈、地燈、壁燈等裝飾性燈具上,慳電膽替代不了,LED 也暫時做不到。
在他眼中,每一種光源,每一種燈泡都有自己的角色。他建議,設計酒店和辦公環境,用電量大、用燈多、且不需要調光暗時,就可以用慳電膽。若需要重點照明,需要投射效果時,則可考慮石英燈。
「要從人的需求出發,不能說全部都用慳電膽,或者全部都用LED。」話說回來,他又特別在意,一個普通的鎢絲燈泡只要幾元,而一個LED 燈卻賣八十到二百元,對基層家庭來說是一個較大的負擔。LED將是鎢絲燈的替代品,但從價格和技術來說都還未成熟,日後LED 的成本會愈來愈低。他認為,目前淘汰鎢絲燈泡並非最佳時機。
「如果政府真正要節省用電,應該給商界指引和限制,不能坐視不理。」在燈光設計界馳騁了三十多年,對各地燈光文化很有體會。他感嘆,香港人有個通病,事事想出眾過人。體現在用光方面,就是愛「鬥光」。許多商舖的燈光愈裝愈多,愈裝愈亮。太亮的環境會影響視覺、心理、情緒。「不是吸引客人,而是嚇人。去珠寶店簡直光到離譜,要戴副太陽眼鏡!」
那次採訪他經營的意大利餐廳,夜幕降臨時,他將所有的光調暗。他說,白天開燈,要與日光較量,看上去並不夠亮。但是到了夜晚會感覺太亮了,不怡人。
燈光之美,不在於誇張渲染,人性化的環境,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他所堅信的。
鎢絲燈泡的魅力在於可以調暗
另一位燈光設計師王志勇認為,在香港的建築中,總是找不到黃昏和早晨的光線。他說,真正的「綠色選擇」是關燈,或者少開燈;而最美的光,是日落的光。他說,他家很暗。看得見就行。客廳
的燈光,全部射到天花板。「暗有暗的美。」
「沒必要用的燈,就少用一盞。」這是他的設計理念。住在南丫島,他每日必定拉開窗簾,感受天然光。他說,有位朋友中午十二點就開燈,只因為他嫌走到窗前去拉開窗簾太麻煩,而燈的開關就在身旁。
「鎢絲燈泡的魅力,不在於它的亮,而在於可以調暗。」作為燈光設計師,王志勇眼中的鎢絲燈泡不僅回收簡易,生產製造過程中所帶來的垃圾和有毒物質亦較少,「鎢絲燈泡適合用作簡單的家具照明。色溫令眼睛更為舒服,不像一些節能燈會發出高頻噪音,令人或動物頭疼。」
在他看來,淘汰鎢絲燈的方案令人費解。「政府企圖告訴我們『這不好,買個新的吧。』慫恿你消費,但是不會講明白,這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政府不會公布和討論,生產慳電膽和LED 燈的缺點是什麼,背後又增加了多少對資源的浪費。為何我們用了更多的節能燈,最後卻導致更大的耗能呢?」
改變用電思維
他最關心的是,強行換上新的替代品,增加的垃圾如何處理?「運到印尼嗎?還是菲律賓買塊地填埋?」他很質疑:這個舉措背後,誰在花錢,誰又在賺錢?「先妖魔化一樣舊事物,有利於新事物的推廣,這是基本的政治伎倆。」
「燈光設計和燈具選擇,都應該是以人為本。首先要問,為誰服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我們的社會卻習慣了以本傷人。」在金紫荊廣場,對面的LED 大招牌無時無刻以變換閃動來宣告它的存在。
他說:「這投資,起碼一千萬。這些燈日夜閃動,恨不得照進別人的夢中。」他望着維港兩岸的燈光,燈火背後是虛張聲勢的張狂品性。他嘆息:「這只給人一個印象:香港真有錢!但這些榮獲最亮、最大型、最……的燈光,我不會用美來形容。」
今年,旅發局在維園舉辦中秋節活動,樓高四層的「巨魚」燈籠以三千盞LED 小燈籠組成,37 米長,旅發局更將其申請打入「世界最大綵燈展品」健力士世界紀錄。王志勇認為,如果不從教育着手,面對香港社會這種根深蒂固的用電思維,即使立法,也不會真正改善環境。生活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關鍵不在於用什麼,而是如何用。「適當運用鎢絲燈泡,相比二十四小時
持續濫用慳電膽,哪個更節能呢?」
P r o f i l e
關永權(Tino Kwan)
亞洲首位華人照明設計師,在燈光設計界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多個專案曾獲得國際及本地設計大獎,揚名國際。點綴過IFC、半島酒店,以及世界許多知名建築,獲獎無數。
王志勇
新晉燈光設計師。香港演藝學院畢業,主修舞台燈光設計。曾到法國修讀視覺藝術,十多年來在本地及海外九個國家參與超過一百個燈光藝術設計項目,涉獵的範疇包括舞台燈光、建築及展覽。曾為多個國際品牌擔任燈光設計工作,其中包括路易‧威登、香奈兒亞太區分店以及香港環球貿易廣場觀景層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