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錄片《The story of plastic》審視香港塑膠問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環境議題

從紀錄片《The story of plastic》審視香港塑膠問題

18.08.2020
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 view of plastic waster in a garbage dump site in Lhokseumawe, Aceh province, Indonesia on Wednesday June 12, 2019. Based on a study released by McKinsey and Co. and Ocean Conservancy, Indonesia us the number two plastic waste producer in the world after China. The large amount of waste production, especially plastic shipped to the Indonesian seas,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making coastal areas and small islands dirty and full of garbage. (Photo by Zick Maulana/NurPhoto)

數年前,一段海龜被一根飲管扎着鼻子的短片,喚起全球對塑膠污染海洋的關注,這幾年間,不少團體發起清理海上廢物行動——可是,這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紀錄片《塑膠真相》(THE STORY OF PLASTIC)揭示塑膠污染不僅指涉我們在海灘和海洋中看到的塑膠垃圾,背後還有更複雜和更令人擔憂的問題。

影片的影像令人驚嘆,鏡頭呈現一個又一個名副其實的垃圾山、被塑料垃圾堵塞着的河流和海洋,還有因為塑料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毒氣在天空瀰漫——原來,更多:全球塑膠年產量以億噸計;十五年內出產的塑料中,九成未經收回。

這似乎是一輩子也難清理的塑料拉圾,亦不是發起清理海上廢物行動就能解決的問題。至於香港,又怎能獨善其身?

自從中國於二○一八年實施廢物進口禁令以來,不少塑料廢物轉向傾倒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大多數這些國家缺乏處理數百萬噸塑料廢物的基礎設施,因此對當地環境和社區造成了嚴重破壞。

whatsapp-image-2020-06-03-at-11-23-13-am

香港的塑料垃圾很「自由」

「香港是自由港,轉口全球塑膠垃圾也非常『自由』,長年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垃圾。」綠惜地球環境總監朱漢強說。去年底,聲稱向香港退運垃圾貨櫃的國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該會調查發現,本港是今年泰國(首九個月)的第二大廢塑料來源地,同時是和菲律賓(首七個月)的第三大廢塑料來源地。過去一年,東南亞國家飽受洋垃圾之苦,近月相繼向輸出地退運數百個問題貨櫃,當中三宗涉及香港。

「香港的廢塑料出入口管制過於寬鬆,讓大量塑料垃圾經香港輸出鄰國,雙手沾滿垃圾銅臭。」很多報稱可回收的廢塑料,並非大家想像的乾淨膠如膠水樽和牛奶瓶,而是夾雜着破碎電路版、尿片、冷飯菜汁等的塑膠垃圾,難以回收再造。」朱漢強說。

baled-waste-dumped-at-sungai-rambai-jenjarom-photo-credit-mageswari-sangaralingam-consumers-association-of-penang_2

這是因為很多發達國家礙於高昂的人力成本,寧願補貼廢塑膠出口,也不要在地處理,使得這海量的垃圾貿易變成一頓大茶飯。中國二○一七年中宣布禁止「洋垃圾」進口,香港翌年的轉口貨量因而大跌83.4%,儘管如此,香港依然轉運了近二十八萬公噸廢塑料,生意額達七億二千七百萬港元。香港始終維持着其作為廢品貿易樞紐的角色。該會分析香港統計處二○一八年數據,發現上述二十八萬公噸的廢塑料,近八成轉口至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我們從東南亞國家角度出發,統計廢膠來源地的排名,發現香港的供貨量在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名列前茅。以泰國為例,香港二○一九年(一月至九月)貨值及貨量,連續兩年高踞第二位。其中香港供貨量更迫近該國總入口廢塑料的三成。」

Aa plastic pollution on a beach in Dakar, Senegal on March 4, 2020. (Photo by Jerome Gilles/NurPhoto)

發達國家何不直接把廢塑料運到東南亞,而要經香港轉口?「風險管理是關鍵,這也是促使香港成為垃圾自由港的重要原因。」朱漢強解釋。垃圾貿易商在香港成立公司,再以香港名義轉口廢物到發展中國家。萬一被當地海關揭破,亦只會退回來源地——也就是香港,而非山長水遠回到歐美等地。假如貨物已獲發達國家政府補貼出門,他們自然不會接收打回頭的垃圾,屆時貿易商便要另找出路,頗費周章。香港作為自由港,絕大部分貨物均可自由出入,加上垃圾貿易中介多、地理位置接近發展中國家,即使退運,也方便散貨。

他說,管制全球有害及生活垃圾貿易的《巴塞爾公約》 去年五月議決,二○二一年起規管全球廢塑料貿易,除非得到入口國家批准,否則不得輸出混合、不可回收及受污染的塑料垃圾。而監督全球廢品貿易的「巴塞爾行動網絡」(Basel Action Network)指出,香港作為過境及轉口地,卻未有履行國際法定的義務,拒絕垃圾貨櫃進入香港。若果有廢品貨櫃入境落貨後再行出口,亦應知會及先取得入口國的同意。該網絡創辦人Jim Puckett表示,「過往,發達國家把香港新界當成電子廢物的垃圾崗,現在輪到香港這樣對待東南亞國家(把廢塑膠丟給對方)。」

延伸閱讀: http://rethinkplastic.greenearth.org.hk/

plastic-waste-outside-surabaya-indonesia-credit-stiv-wilson-the-story-of-plastic_2
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環境議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