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徑是《Lonely Planet》評選下的全球十大步行徑,其中一個路段——盧吉道,是一條能俯瞰維港由西至東兩岸景緻的風景之路。適值疫情爆發的日子,走在盧吉道的健行者、晨運客、觀光旅人,更是如過江之鯽。
「私家重地」 指示牌從天而降?
上周六(22日),不少遊人步至盧吉道27號路段時,均對一條分岔小路所設下的路障感到困惑,「前面是私家路?那不要行了。」「以往我和同行友人都能沿路直上,行到盡頭的較高位置,便會坐在石壆觀賞花和風景。」「以我所知,這路段是官地來的‥‥‥」
豎立於分岔小路的路障,是一個「警察」雪糕筒、及一個寫上「私家重地閒人免進 Enter at Own Risk Dog May Bite」的指示牌,所標示的「私家重地」為一條約兩米闊、一百米長的小路,小路盡頭是一座於1916年建成、被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英式大宅。2013年,城規會曾通過發展商申請將大宅改建為文物精品酒店,後來公眾人士作出反對,計劃最終擱置。
現場所見,「私家重地」的路旁石壆,部分被拆毀成為一個約兩米闊的缺口,缺口位置是凹凸不平地沙地,鋪上幾塊木板成為通道,可以通往路旁的綠色地帶——一個長滿植物的小斜坡。當時大約有七、八名建築工人在小斜坡上施工,周邊不少樹木已被砍伐,砍伐後的樹幹和被拆毀的石壆石頭物料被堆放在一旁,亦擺放了槌子和長梯等工具。
當日,曾有市民向警方報案,表示懷疑有人破壞郊野公園範圍的生態植物及具有歷史價值的石壆,建築工人得知市民報案便隨即停止工程。警方到場後,表示會調查路段是否有人非法霸佔官地,並指示建築工人將路障收回。
開山搭橋九年 綠地兩度死而復生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中記載,盧吉道是二戰前的香江八景之一,有「仙橋霧鎖」的稱號。整個範圍的歷史價值極高,道路於1913年至1922年間興建,尚未有道路名稱時,曾稱為”the Road from Victoria Gap to High WestGap”。當時的工務局年報更說明,建路的目的是為了觀賞維港風景。道路需時九年才能落成,因為山勢陡峭,以當時技術,從山下搬運原材料上山並不容易。建路時更要提防泥石流,該處曾發生四十五噸大石倒下的意外。工程牽涉開山和搭橋,即在沒有石的路段建造長達1,543呎的擋土牆,同時要在峭壁上興建長達1,448呎的架空棧道。
根據漁護署的資料顯示,盧吉道上除了一些住宅地段,其餘綠色地帶均屬郊野公園範圍。植物學家吳世捷曾表示,盧吉道的生態價值相當高,沿路左面是蕨類和佈滿苔蘚的岩石,右面則是參天樹木,樹身普遍高達十米,而且物種豐富,包括梭羅樹、白桂木、香港大沙葉和香港茶等,均標誌着路上未被發展侵擾時的原始狀態。盧吉道經歷過兩次植被恢復,戰後,政府一方面禁止燒山,一方面重訂植林目標,防止水土流失,同時保障集水區食水供應。所以,現時盧吉道的植物不少源自戰後復生。
地政署回覆本刊確認為政府用地
地政總署回覆本刊查詢,表示盧吉道27號大宅外通道(即上述分岔小路)為未批租及未撥用的政府土地。曾是27號大宅的前住客姚吉甫醫生表示,他在1999年至2012年入住該幢大宅時,得知大宅對出小斜坡的綠色地帶屬於政府土地,當局會定期派員進行修葺,大宅業主亦有責任保育路段上的植物,避免發生山泥傾瀉。
民間團體美港聯盟發言人羅雅寧表示,該會日前去信地政總署,促請署方調查是否有人非法佔用盧吉道27號政府路段,並進行非法砍伐樹木及破壞具歷史價值的石壆石頭物料,暫時未收到署方關於這方面的回覆。她表示,美港聯盟會要求政府不要將該處租給任何人士,留給公眾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