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師的愛與捨
當下,紋身逐漸去江湖味,被視為表達身體自主的藝術,紋身師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有人半路出家,放棄原有的穩定工作甘願冒險。有人孤注一擲,認定紋身是唯一終生職業。原來紋身常常和「理想」二字掛鈎。新一代紋身師是怎麼樣的?他們邁入紋身世界的初衷和機緣如何?這個行業有什麼如此動人?他們的堅持又是什麼?
紋身師Nic
紋出香港舊日情懷
當下,紋身逐漸去江湖味,被視為表達身體自主的藝術,紋身師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有人半路出家,放棄原有的穩定工作甘願冒險。有人孤注一擲,認定紋身是唯一終生職業。原來紋身常常和「理想」二字掛鈎。新一代紋身師是怎麼樣的?他們邁入紋身世界的初衷和機緣如何?這個行業有什麼如此動人?他們的堅持又是什麼?
Nic 從教師轉職為紋身師兩年。紋身舖開在太子的舊唐樓,樓內一樓一鳳繁華,他就是鍾愛港味重的氛圍。「我喜歡王家衛電影那樣的味道。」他特意收集舊物讓懷舊氣氛氤氳。舊式風扇吊燈、美人貼紙、手撕日曆、磨砂玻璃間房板,花式地磚,還有薄荷綠搭配芋頭雪糕色的牆,近期因大廈重建而結業的香港老字號「新奇」紋身店招牌和矮凳都被他收回來了安置在一隅。他珍惜的並非只是舊物件,而是昔日香港情懷。
紋身如同收集名畫
「紋身是個服務行業,要幫客人解決問題,不是只將圖案擺在客人身上而已。」Nic喜歡於給客人留下一些港式印記。客人前度男友的名字他用鐵皮玩具圖案覆蓋,外國人喜歡香港,乾脆來碗叉燒飯、肥雞餐紋在手上……
「紋身的歷史、神祕感都召喚着我。」他首先是個紋身狂熱愛好者。他身上的紋身,不僅僅與家庭有關,而且幾乎都來自名家手筆。
前胸紋上兔子,是兒子的生肖。後背紋上蛇,是女兒的生肖。 (美國紋身師JeffGogue);
右手臂紋上奶奶年輕時穿旗袍的樣子。(中國紋身師楊卓);右側身紋上香港的唐樓和小巴街景,還有太太的模樣(法國紋身師Electric Pick);
右大腿紋上蛇,是自己的生肖,以及一部紋身機,慶祝自己成為全職紋身師。(美國紋身師Dave Tevenal);右小腿前側紋上死神手持沙漏,提醒自己在地球的日子有期限,要珍惜當下。(加拿大紋身師Steve Moore);
右小腿後側紋上羊,媽媽的生肖。(新西蘭紋身師Greggletron);
左小腿前側紋上爺爺那間美華理髮廳老式剪刀和椅,紀念一百歲時去世的爺爺。(德國紋身師Sarah Bolen)
左小腿後側是全身唯一留白,這是留給父親的。「父母是人生的基石,所以在腳上。」
Nic:「你要紋身嗎?」
兒子Sebastian:「我不要。」( 媽媽說, 他去父親工作室見過人紋,知道會痛。)
Nic:「我擦去身上的紋身好嗎?」
Sebastian:「不好。」
「為什麼?你喜歡嗎?」
「因為我喜歡,你也喜歡。」
最近Nic帶兒子去游泳,五歲的兒子問他:「爸爸,為什麼很多人望你?」兒子出生時他身上已經花花綠綠,兒子從小以為這是尋常事,大眾奇異的眼神才是一件令人奇異的事。
Nic認為, 大眾誤以為紋身是種「癮」,其實不然,例如買名牌袋,買再多都可以收起。但身體空間有限,很快就紋滿了。滿了,也就這樣了,他不會洗掉繼續紋下去。他像收集名畫一樣,在身上收集着自己所敬仰的紋身師作品。往往萬水千山飛去國外數次才紋完,他從中把握機會觀摩行家的技法。「紋身圖案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差別在於不可以二次出售,紋身與你同生共死,你無法將它們像油畫或古董那樣傳承、轉售他人。」
上門紋身的無奈選擇
他有很多外國紋身師朋友,見到他對紋身狂熱,鼓勵他入行。於是,他一邊教書一邊做兼職紋身師。在學校每天穿長袖,「我接受有人不接受紋身。」 晚上便幫人紋身,甚至去印度流浪都為民宿老闆、廚師留下一個個紋身作為紀念品。
他說五年前,在香港紋身店做學徒沒有今日普遍,去找外國紋身師學藝也不現實,別無選擇下,只好聽朋友口傳和自學。沒有紋身店舖掛靠,找第一批客人太艱難。最初他在廟街、重慶大廈一帶貼街招,免費上門紋身。第一個客人住重慶大廈,當時這位客人躺在地上讓他在胸口紋一隻四腳蛇……「這樣實在是迫於無奈,當時外行人要躋身這個行頭不容易!在一家正規紋身店做學徒開始,才是最正道。
「成為紋身師的紋身師,這是這一行的最高榮譽。」紋身對三十八歲的他來說並非一時潮流,而是恆久夢想。
文章選自《明周》2428期封面故事《紋身.紋心》。
本專題獲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 「2016年度卓越新聞獎」之「卓越生活時尚報導獎」大獎(Award for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