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仍然不明白什麼是電影?」香港電影是一間百年老店,一個老外「作客」在「主場」公然向你說這番話,充滿「挑機」的壓迫感。向這位教授請教「港產片」的去向,他的意見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只要細心聆聽,還是心服口服。這個外國人堅持入戲院看電影,用非理論的方法貼地分析他心中的香港電影是什麼回事,相對一些否定「香港電影」的電影人,更擲地有聲。
他叫 Dr.Sean Tierney ,一個來自美國的港產片狂熱份子,專研跨文化研究,來香港十一年,在中大傳理系任教,處處唱好香港,「香港地不拘束,你做什麼,別人不會管你,有自由的空氣」,魁梧的西洋博士Sean Tierney 霸氣道。
近日電影圈內人在質疑已經沒有「香港電影」,近年港產片產量大跌,前路黯然無光,甚至有人質疑「什麼叫港產片」?香港電影百年一路走來像一場空。Sean Tierney 說,港產片有其獨等性,他覺得只要有廣東話,就有港產片。眼前的港產片要never die,他說香港人首要的是要入戲院看電影 (任何電影),才會知道什麼是電影。
什麼是「香港電影」
對於李小龍迷Sean Tierney,他同意香港電影很難再創出昔日的高峯。現在的港產片無疑是進入另一階段,但不代表消失,要令下一段路走得清晰,首先要知道港產片的特色是什麼。
「港產片就是出人意表的。」要Sean Tierney 三言兩語講港產片的特性,他選擇了這樣形容它,亦是他喜歡港產片的原因。「你看古天樂的《喵星人》,怎會想到一隻貓會想殺死全家,這不是常理的吧,但『好香港』。」Sean Tierney 分析,香港電影一直流着「真係估你唔到」的血液,那種「即興性」十分過癮,可是廣東話言語的籬藩,劇情片突兀的情節,過去的粗製濫造也令港產衝不出去。
「我看周星馳《笑林足球》之前的電影,只是陪笑。有一次,我太太跟我看王晶的電影,張家輝大聲說『我要睇波啊』,鏡頭轉到女人的胸部,我太太笑不合攏。我知道了,又是廣東話笑話,言語間的幽默背後都有個故事,外人很難懂。」Sean Tierney 努力學廣東話,也未能全然了解港產片,但他某程度上覺得是好事,因為這是港產片的獨特性,只是翻譯字幕上再精準一點,才能吸引外國觀眾。
我愛王晶的正能量
近年香港電影走小品化,重燃社會關懷的題材,Sean Tierney 說這是好事,今日的觀眾去入戲院不是只求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為了看催淚電影渲洩情感,「像許鞍華的電影,你看後不會感到很恐怖,不用流眼淚,但電影傳遞一種訊息。縱然《桃姐》找了劉德華演,票房也不是太好。今年像《一念無明》,觀眾看後,會令人想再說情緒病這件事。小本製作,港產片應付得到,便可以繼續下去,這是好事。」
我們講港產片,不能不提「雙王」大導 ─ 王晶與王家衛。前者是港人不屑一顧、玩弄屎尿屁的導演;後者是憑《阿飛正傳》、《重慶森林》與《一代宗師》奪得金像奬最佳電影的導演,是香港藝術電影的招牌。香港電影的高低檔次的幅度大,Sean Tierney 看港產片微觀香港人,令他注視的是「王晶」式「單刀直入」的Energy,那正是香港電影的討論一直迴避港產片的那種正能量。
「很多人說你教電影, 一定喜歡王家衛,你錯了!我很喜歡王晶。因為王晶清楚你要的東西,你不喜歡可以不看,四周沒有人在煙霧瀰漫的逼你在思考人生。」Sean Tierney略帶點批評的口脗說王家衛的藝術電影,只是滿足外國人對「Orientalism (東方主義)」的想像。
「很多人說王家衛有什麼symbolism (象徵意義)。你明白嗎?你真的明白?王家衛只是滿足了 “what chinese mean” ,然後荷里活拍007時便會到香港拍數場戲,套用中國傳統的音樂,找一個像張曼玉叼香煙穿旗袍的中國女人。但外國人不會想『王晶』,雖然他表現的香港是較為合乎現實。說到底,中國人看誰的電影多?是王晶。」 Sean Tierney 這種誇文化研究學者所痛恨這種西方視角,正如研究日本電影文化漠視寅次郎的長壽電影《男人之苦》,而同時盲目地相信北野武的暴力語言能夠代表日本。
Sean Tierney 認為香港電影,同樣陷入這困局。所有電影人,再問多自己一次:究竟什麼是香港電影?
北上不是罪
千禧年後流行合拍片,港產片的精英都北上掘金,近年電影人開始回流做好香港電影。Sean Tierney認為,難敵內地金錢的引誘是正常,所以這位教授跟有家室的電影人朋友語重深長的說:「自從你生了小孩,我從始不批評你拍的電影了」。
可是,Sean Tierney 感受到內地那種只顧” Make movie to make money” 的氣氛令電影人的創作脫離正軌。「與其說香港電影人對中國市場有Fantasy ,不如說他們Laziness 。你看劉鎮偉現在的電影多terrible ,他們(那批電影人)想像中國人是八十年代的觀眾,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故事 。只是為搵錢,但我想他們又不是很在意……。現在中國人學會你拍電影,很快不要香港人了。」
過往最輝煌的港產片,Sean Tierney 如數家珍的說《倩女幽魂》、《金雞》、《猛鬼差館》、《英雄本色》……,與內地一河之隔,這類電影過羅湖河漂白後,頃刻間冤魂四散,乖乖留在香港放映。市場狹窄,形成今日香港電影的困局。「過去有多少齣出色的港產片有鬼、有殭屍、有妓女、有黑警、有黑社會….。如果內地可以拍,單是講東莞娼妓,夠吳君如拍五、六集《金雞》了。 你要做這類電影,你要接受,只能在香港做。像《救殭清道夫》(2017),我很喜歡,但賺不到錢,因為它不能在中國上映。」
Go to cinema is still important
Sean Tierney 說,真正令港產片慢性凋零的是香港人還未懂電影。Sean Tierney 說,很多讀電影的學生都不太去戲院看電影,買了DVD,又或者上網下載電影,然後充作電影評論員,對此他嗤之以鼻。他指出香港的年輕人欠缺一種入戲院的經驗,在戲院左顧右盼摸手機,沒有體驗電影的真實感,亦沒有「支持創作人」的意念,慢性戕害電影業。
「在戲院中,眼前的世界只有一個大螢幕。」這樣就是入戲院感受電影。
「我看《迷魂夜》,觀眾看得驚恐。我不明白,林雪個樣有什麼好驚?你說這是否一齣好電影?不是!但如果是孟蘭節的情緒釋放,是很值得付錢去看的。」Sean Tierney 依然熱愛到戲院看港產片,他說手機或家中的電視取代不了戲院,在戲院可以感受電影釋放出的能量,了解四周人的想法,至今入戲院「看電影」仍然是唯一途徑。
「有學生竟然向我說:這套片太爛,好慶幸,我只是Download那齣爛片。」這些激得Sean Tierney坐直腰說數遍。他遇上這種學生,他們拍的短片的成績只有「F」,Sean Tierney要他們知道不付鈔支持,結果就如他的短片一樣:有汗出無糧出。
香港電影金像奬到今年已經37屆,電影產量由昔日每年二百多部驟減至近年四十多部,有些電影票房只有六位數字,上映一周便落畫。香港電影會消失嗎?「香港電影不會死的,你看來自馬來西亞、英國、美國的唐人如此愛看港產片,不然不會Youtube不會這麼多人看。只要有廣東話存在,都有香港電影,特別在今日的網絡世界,製作電影可以變得更隨意。」
香港人着緊港產片,Sean Tierney認為終究是,香港人會否入戲院看好的電影,感受電影的魅力,感受觀眾的反應,在戲院大螢幕感受這個狹縫中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