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 一生 莫關雁卿的中風復康歷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一步‧ 一生 莫關雁卿的中風復康歷程

就是中風這意外的一步,卻扭轉了Edith往後生命的每個小撇步!
就是中風這意外的一步,卻扭轉了Edith往後生命的每個小撇步!
就是中風這意外的一步,卻扭轉了Edith往後生命的每個小撇步!

泛黃的照片上,站在芸芸男士中的一個她,嬌小的身形,臉上那兩顆笑渦,甜美動人。

那時,相中的她,風華正茂,前途無限,聰明的腦袋更早為未來規劃美好的生命藍圖……「我預計五十三歲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五十五歲就可退休後,就入大學教書,想教到六十五歲就退休……」一條花盡大半生心思,看似鋪排得天衣無縫的人生路,兩秒之間卻完全毀掉一個人的意識、意志、能力和過去。

在險死橫生的中風絕境裏,上天終究留一手,讓這位職場屢見其功的英雌─莫關雁卿(Edith Mok)留下絲絲能呼能吸的氣息。但,一切得從零開始。

在二十一年復康路上,經歷無數次跌跌撞撞,今年已是七旬的 Edith,卻未被這場驚心動魄的生死風暴打倒,哪管只餘左手左腳的能力,但步履卻愈走愈穩。現偶爾回頭看,昔日人面不知何處去,但惟獨她仍如桃花樂活笑春風。

Edith當年只讀至中五畢業便出來工作,雖未擁大學學位,但憑着努力及善於人際關係,令她在芸芸以男性主導的職場裏,也能獨當一面。
Edith當年只讀至中五畢業便出來工作,雖未擁大學學位,但憑着努力及善於人際關係,令她在芸芸以男性主導的職場裏,也能獨當一面。

七十寒暑笑傲江湖

楊過的黯然歷練、冷孤沖的遇難沉着、周伯通的笑對人間……這些活在紙上的武林俠士,卻在 Edith 這個嬌小揚眉女子身上找他們的身影。

跟她初見,距今已有一年之久。再敲定這一期一會,她依舊掛着陽光般的笑意,接下是迎來一句熱情問候:「你好嗎?」很難想像,眼前今年屆七十的她,有着如過山車的人生,從生命最高點,墮入死蔭幽谷,卻沒有長者常見的遲暮之感,也未被宿命的折騰而嚇倒,她活得的豁達,不但感染身邊人,還主動出撃,助人也自助。「人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我沒有這種感覺,只是人能活到現在,沒有什麼掛慮,故整個人輕鬆不少。在我 49 歲人生最高峰,突然患上出血性中風,左腦有部分細胞死亡,而我這類病人就算存活,一般最多只有數年,而我同期患病的病友,很多已離世。故當我 60 歲,已做過想做的事,心想那時死掉已賺了。

沒想到過去十年,我賺得更多,從資訊科技界跳進社會服務界工作。」或許,因着一份打不死精神,也令上天要 Edith 委以重任。她從一個復康的「受助者」變成「服務者」,不但在復康政策上發聲,在教育、長者、殘疾人士、醫療等也參予意見。她也利用對資訊科技的知識,應用在無障礙交通、復康服務及 e-learning 上;其次她還參與跟老人院、中風患者、認知障礙症及大學導師 (mentorship) 等不同議題的義工服務工作。

Edith除致力於社福界外,在教育方面也不遺餘力。畢業於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她,在該校設立BOGA STEM(Technology)的獎項,藉此推動增加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識。
Edith除致力於社福界外,在教育方面也不遺餘力。畢業於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她,在該校設立BOGA STEM(Technology)的獎項,藉此推動增加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識。

由大眾走到個別服務

「70 歲前,我的工作集中跟資訊科技界、學界、社福界、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長者們的利益為出發點,但現在開始由服務多數人變成個別人士。」其實,現在雖是退休的她,可能較上班更忙碌,她當義工的服務範疇,覆蓋老中青年不同齡層,除輔導中學及大學生,也當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她閒時更負責一些認知障礙活動等。聽着,筆者也不禁佩服 Edith 的魄力。

經歷大半生高高低低的Edith,晚年生命得以再創新天地外,也非常珍惜兒時在教會跟五位弟兄姊妹(前排左一至四及後排右一)的情誼。無論大家相隔多遠,各有家庭,但重聚時仍有說不盡的話題。
經歷大半生高高低低的Edith,晚年生命得以再創新天地外,也非常珍惜兒時在教會跟五位弟兄姊妹(前排左一至四及後排右一)的情誼。無論大家相隔多遠,各有家庭,但重聚時仍有說不盡的話題。
多年來,Edith無論在資訊科技的事業上和社會服務上,屢獲得不少殊榮,當中2014年更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多年來,Edith無論在資訊科技的事業上和社會服務上,屢獲得不少殊榮,當中2014年更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兩秒頃刻成永遠

一場措手不及的中風,扭轉 Edith 豈止是肢體上,還有心靈和眼界。「回想中風那夜,我跟飯局上的朋友談笑風生,怎知眼前一黑,醒來右邊身手腳已無力動彈,意識模糊,喪失邏輯與理解力,及後我更重複寫一個有四個部首所謂的字。家人不懂我想表達什麼,我也不知自己想說什麼。數年後,重看一頁舊寫的字卻沒有一點頭緒我想說什麼。」

她說整個復康過程可分數個階段,最難捱是最初兩年。「剛出院,要從新學坐站、反覆坐立到每行一步,都很辛苦,約三個月改往私家醫院再進行復康治療,但因費用非常高昂,最後轉回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她指中風患者的復康治療是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心理治療,屬於綜合性治療。「我在整個復康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佔的時間較少。但我對臨牀心理學家的提點猶記在心,他指一般中風患者復康過程是很漫長,由無意識到有意識,需要走過一條很長的平路,一切看似沒改善,但不代表沒進展,你會忽然間會有突破,故叮囑她勿灰心,而治療時心理學家叫她所繪康復進程的圖畫,至今仍烙印在腦海。而回想她昔日康復路,確是與圖表不謀而合。

雖然年屆七旬,但Edith卻精力無限,白天除跟不同義工團體機構開會,晚上在家更可邊看着電視,邊回覆電郵處理文件,往往做到凌晨3、4時才入睡。
雖然年屆七旬,但Edith卻精力無限,白天除跟不同義工團體機構開會,晚上在家更可邊看着電視,邊回覆電郵處理文件,往往做到凌晨3、4時才入睡。

七步成了最遠的距離

人生,所謂有失便有得,這個半杯水的理論,教勇於嘗試的 Edith 沒有原地踏步。喪失了右邊活動能力,就用左邊吧!「起初未習慣用左手走動都要別人幫忙,最辛苦是大小二便,正常人走五至七步輕而易舉,對於手腳有問題的人,就像要走三十多步,寸步難移。」睡房與廁所只是數步之遙,她卻經常忍不住而失禁,因她走得太慢,經常半途便「賴尿」。一年後她才漸恢復意識,並開始能控制及解決大小二便、洗澡問題,但同時她才意識問題的嚴重性。「我由一個女強人變成要依靠別人而生活的人,也有情緒低落時。最難渡過是心理障礙這一段。當意識重臨,我內心也有自卑,只是埋在心裏沒跟人說。故此整個康復期很在乎患者心態。

及後,我仍抱住『打不死』精神,記着康復醫生的叮嚀,重複很多次才可能有少許進展,失敗了要再來過,需要有持續的毅力與堅持才能做到。」她又指很多病人通常做到一半,認為做不下去便放棄。

「我與他們最大分別是不會開首便說不,我一定會說:死都要試下先!到做不來再說,而就算做到盡也是失敗也不會沮喪,我會去想其他解決方式。」就是因為她肯咬緊牙關,從前要扶着走,到今天戴上腳托及拿着拐杖,便能來去自如,有時新相識的朋友,也未察覺到她身軀有問題。

Edith指「爆血管」患者有一半是當場死亡,餘下的生還者,康復期也是很難「捱」,而經過多年,她最開心是右手由不能動彈、毫無知覺,到現在能提起及肩,並再有觸覺,這足以令她感恩一輩子。
Edith指「爆血管」患者有一半是當場死亡,餘下的生還者,康復期也是很難「捱」,而經過多年,她最開心是右手由不能動彈、毫無知覺,到現在能提起及肩,並再有觸覺,這足以令她感恩一輩子。

早逝的愛造就我生命

別以為 Edith 的中風故事只是她生命一個小轉折。但實情是生命對她的磨練是從小而來。「我們每代人都有中風,像我爺爺、父親、兩位哥哥及弟弟也是,估計是遺傳因素影響。我七歲那年父親便首次中風,到我十二歲他第三次再中風,四十歲他便離世!我二哥也是四十多歲中風,我第四個弟弟五十多歲,而我則在四十九歲中風。

從前,還以為家族只是男性遺傳才有。但我中風前毫無迹象,而我的出血性中風是由動靜脈畸形(AVM)而引起,因血管較薄弱,會突然爆裂。」

就是因父親早逝、母親又因多重生活壓力而患上精神病,Edith 與其他兄弟分別寄居在別處,故她從小已很懂事,無論讀書、生活、交友就得靠自己,她小時經常與水上人艇妹、市井流民混在一起,她笑言那時更會粗口連篇。

到了她開始成長,除喜歡游泳也最愛看武俠小說。她形容自己的成長和性格,就像武俠小說的人物。她愛楊過有着類似的成長背景經歷,也缺了一隻手;她愛周伯通跟她小時一樣能左右手並用,他的機靈往往叫人殺個措手不及;還有令狐沖在逆境時總沉着應戰,不受情緒影響。這些名俠義士的性格,早滲在 Edith 的血液裏,而在外闖蕩的歲月點滴的生活訓練,成為她每遇逆境也笑着面對的基石。

Edith說因小時看到父親早逝,媽媽則在六十歲便離世,故經常接觸死亡,當她面對死亡的議題上,並不感到陌生和害怕。
Edith說因小時看到父親早逝,媽媽則在六十歲便離世,故經常接觸死亡,當她面對死亡的議題上,並不感到陌生和害怕。

沒有不可能的事

「做事別先不要給自己畫圓圈規範着自己,我深信 Nothing is impossible,只要對選擇的路向前行,放開懷抱便勇往直前。

我由「紅褲仔」出身,十七歲進入電腦公司,沒想到終能當上亞太區科技總監。在工作總會遇着錯誤,但只要作出修正,加上工作勤快,別人還未動手,我已從錯誤中學習,故看事情的眼光會跟別人不同,加上失敗也不會自怨自艾,笑兩聲便再試過。如太早放棄,是放棄了自己的機會。」她說其實有很多病友的情況較她好得多,但就因常認為自己「唔得」或害怕受傷等原因而放棄。她笑指「我都驚㗎!」像到內地要蹲着去洗手間,她雖不喜歡,但不代表不會去做。最重要是有方法去做,而心理障礙是復康之中最大的阻礙。就是跌了再爬起身,如她在1999年再讀書,決意再完成未了博士學位。

起初很辛苦,借書、訪問、寫論文。但隨着一步步的努力,不但原本喪失了的中、英語能力再逐漸恢復,並於在 2003 年及 2009 年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及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並開展更新更廣闊的眼界。而最叫她意外是,經過多年用盡「腦」力唸書,縱然已壞死的腦細胞未能死而復生,但因多運用腦筋,醫生發現她的腦掃描,自中風後右腦較左腦大了三倍,而未被開發的腦神經細胞再次重新連結並更活躍。而她現在感覺自己的思考力,較中風以前更為廣闊及深入。」這一切,相信,就如 Edith 常掛在咀邊的一句:Nothing is impossible!

臨牀心理學家叫Edith繪畫這張康復路線圖,令她深深印在腦海,明白有些事是一步一步才能踏出另一個美麗新世界。
臨牀心理學家叫Edith繪畫這張康復路線圖,令她深深印在腦海,明白有些事是一步一步才能踏出另一個美麗新世界。

後記:一步一腳印

常聽說:上天給每個人都有不同要學習的功課!就算資訊和科技再發達,面對未來、面對疾患,人仍然是無法掌控。

這,猶如筆者撰稿時,正值百年颶風「山竹」來襲,風嘯嘯、海滔天,一片樹倒屋搖之境況。當風災過後,大家忙於重建家園外,倒是別忘了尊重大自然這個功課!

皆因,無論樹或人,生命都是從一步步走過來的。只要一步一腳印地踏實走着,總找到另一片新天新地!

edith_book_cover-213x300

去年,莫關雁卿出版了一本她的自傳。現透過復康會購買《疾風中的神奇女俠》(義賣價HK$100),會方扣取基本行政費用後,收益將用作支持復康會的復康工作。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網上購買
查詢:2816-2933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