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已困擾全球近一年,各地陸續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不過,根據英國《觀察家報》委託Opinium進行一項民調顯示,35%英國人稱不太可能接種新冠疫苗;48%受訪者擔心疫苗不安全,47%憂慮疫苗無效,55%擔心副作用。但整體上有68%受訪者稱,若有疫苗提供且政府建議注射,他們可能會接種,較兩周前微升一個百分點。
至於本港,政府目前亦正在洽購三款疫苗,各提供七百五十萬劑疫苗。三款疫苗均在第三期臨牀試驗中不過,其中首批一百萬劑預料最快下月抵港,預計會為優先羣組安排接種疫苗,當中包括醫護人員、長者、長期病患者,及護理院舍員工等。
由於疫苗預計會分批逐步運抵本港,再按優次及疫苗特性安排市民接種疫苗,變相市民不能選擇接種哪款疫苗;至於緊急使用三款疫苗的法律責任問題,仍是懸疑未決,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許樹昌:三款疫苗不保證百分百保護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現時政府購買的不同疫苗涉及不同技術,內地科興生物採用滅活病毒蛋白質技術,屬較傳統技術,現正處於第三期研究的較後階段。
至於德國BioNTech與美國復星(Pfizer)合作的核酸疫苗,是一種新科技,保護率達95%,但需貯存於攝氏負七十度,到貨後要有大型冷凍倉庫,並在當地稀釋才可注射,他相信,有關疫苗會先在內地生產,將運送到港的過程縮短,但香港同時需解決廠房貯存,以及在無菌環境進行稀釋的問題。
第三款則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及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病毒載體疫苗,但該疫苗研究出錯要再做測試,最快明年下半年供港。由於政府與阿斯利康簽訂的保密協議,現階段未能公布有關疫苗的生產地資料。
他說,一般而言,社區如果有六至七成人透過自然感染或已接種疫苗有抗體,就能達到羣體保護的效果,估計香港明年第二、第三季才可獲第一批疫苗,並要待二○二二年才可以全民「打得齊」。
不過,他表示暫時三個製造商的疫苗都並非百分百保護,只可減低感染後的病情嚴重程度,「疫苗如果完成三個階段測試,證明安全和有效,並有超過五成保護率,任何年齡層人士都可接種。」但他表示,巿民不用擔心新冠疫苗屬於哪種科技或國家,因為每款疫苗能出到巿面都經過嚴謹程序,效用在醫學雜誌亦會看到。
孔繁毅:建議高風險羣組接種疫苗
世衛資料顯示,接種疫苗後的反應通常輕微而且是暫時的,例如輕微發燒、接種部位紅腫或疼痛。部分人士亦可能出現較嚴重,但一般而言亦較少罕見的不良反應。
但世衛和醫療專家一般認為,疫苗可預防疾病造成嚴重傷害的可能性遠高於接種疫苗所帶來的不良反應,例如,破傷風可導致嚴重疼痛、肌肉痙攣和血栓;麻疹可導致腦炎和失明;許多疫苗可預防的疾病甚至會導致死亡。接種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如果沒有疫苗,世界各地會有更多由疫苗可預防疾病造成的疾病和死亡。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與時間競賽,不斷監測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建議高風險羣組應接種新冠疫苗,「每一種新疫苗面世,由於沒有長遠數據,可以理解大家抱有疑慮。雖然有報道提及有人注射疫苗後出現面癱及吉巴氏綜合症的神經系統毛病,但他認為這個機會非常低,亦無法證實與疫苗有直接關係。」
他強調,注射疫苗非萬能,仍須繼續戴口罩及保持個人衞生,疫苗效用亦受不同因素影響,年齡、病歷及身體狀況都會影響抗體產生數量,亦要注意疫苗的持續有效性,必須繼續觀察長期報告。他提及,在緊急情況下,各國使用未經註冊的藥物,藥廠可免責是常見做法,但生產商仍有責任保障疫苗質素。
今年四月以來,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約二千萬元,預計於二○二一年一月在本港對其與內地(即廈門大學和北京萬泰生物)合作研發的一款鼻噴新冠疫苗,他期望可以盡快做第一期人體測試,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作出貢獻。
疫苗對遏止疫情幫助有多大?
- 根據政府新聞網資料,接種疫苗的原理是通過人體的免疫系統來識別其所針對的病毒或細菌、產生抗體及免疫記憶。日後如果身體暴露於這些病原體,自身免疫系統便會迅速反應對抗該病原體,從而達到防止疾病的目的。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疫苗對大流行疫情的作用將取決於若干因素,例如:疫苗效力,疫苗獲得批准、生產和交付的速度,以及有多少人接種等。大多數科學家預計,與其他多數疫苗一樣,新冠疫苗不會100%有效,世衛正在努力協助確保經批准的疫苗盡可能達至高效,以對抑制疫情產生最大作用。
- 疫苗只是應對新冠狀病毒的整體公共衞生措施的其中一種工具。目前絕不能指望用未來的疫苗來抗擊當前大流行的疫情,政府亦會採取檢測、追蹤接觸者、保持社交距離和使用口罩等抗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