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人物】貓迹就是香港情懷 荷蘭攝影師借《街市貓》記錄舊社區粗糙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星期日人物

【星期日人物】貓迹就是香港情懷 荷蘭攝影師借《街市貓》記錄舊社區粗糙美

godric_180105_cats_web-12

西港島線開通港鐵,舊舖倒下,地產商推倒舊區建高廈,密不見天的社區慢慢伸延,下一站是連結土瓜灣舊區的沙中線。舊光景消失前促使城市人留下倩影,竟然是貓咪?荷蘭攝影師Marcel Heijnen拍下《舖頭貓》,今集影《街市貓》旨在記錄貓咪背後快將消失的舞台。

一街貓星人,難以捕捉貓咪可愛的一刹,攝影師Marcel有何能耐吸引怕人的街市貓?當記者跟荷蘭攝影師Marcel一同拍攝「街市貓」時,婀娜多姿的貓咪總會自動獻身於他的鏡頭前。同行的女友人笑說Marcel總有一股魅力讓貓圍着他,但香港又有什麼魅力讓他留下?

godric_180105_cats_web-12

今年五十三歲的Marcel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居港工作三年。兩年前重臨舊地,發現香港的舊店舖、街市,甚至大街小巷也是貓。「我的朋友將我加入了『全港舖頭貓聯盟』的Facebook羣組。我隨意上傳了數張用iPhone拍的舖頭貓照片後,他們便鼓勵我做一本貓的攝影集。我還以為一早已有人做,怎料羣組的人說沒有,那就由我來做吧!」

最初,Marcel只打算做一本齊集街市貓及店舖貓的書,但發現實在有太多相,只好每年做一本。2016年他推出了現已加印至第四版的《舖頭貓》。一年後,他自資出版《街市貓》。兩種貓相比,Marcel認為街市貓與人的關係較疏離,「街市貓沒有主人,牠們只是來找食物。」

Marcel Heijnen最初只單算做一本集齊香港街貓的書,但在店舖與街市拍到的貓實在太多,只好分開每年慢慢做一本。
Marcel Heijnen最初只單算做一本集齊香港街貓的書,但在店舖與街市拍到的貓實在太多,只好分開每年慢慢做一本。

殊!!不要嚇怕街市貓

「同貓不同命」,在Marcel眼中,街市貓與舖頭貓的命運完全不一樣。舖頭貓不論牠有沒有捉老鼠的本事,牠已是港人寵物,萬千寵愛在一身,不會怕人,甚至會走近你身。可是街市貓大多沒有主人,有些檔主即使聲稱有養貓,他們也不知道實際上養了多少隻。街市流浪貓只是四處游走找食物,這一秒在菜檔,下一秒就在肉檔,流動性很高。「當我過了繁忙時間去街市,會常遇到一些流浪貓,但牠們比較怕生。」

既然街市貓這麼怕陌生,Marcel又怎樣拍到好照片?每當看到貓擺出有趣的姿勢時,即使距離很遠,還是構圖並不完美,他也會先拍一張照片。貓不是模特兒,牠們不會企定擺甫士給你拍照,一秒過後畫面也不一樣。至少拍了一張相,讓貓咪習慣,Marcel可以再找機會近一點補拍。「我會慢慢走過去,千萬別嚇倒牠們。有時看到貓咪躲起來,或在罅隙中偷看我也很有趣。如有需要,敲響手中的鎖匙也可得到貓的注意。」

可是,貓專家也有滑鐵盧的時候。試過有一次,Marcel接受了一個短片拍攝訪問。攝影隊陣容寵大,除了記者與攝影師,還有大攝影機、收音桿。「那一天,即使再友善的貓也跑到後面。」有了這次壞經驗,這次受訪前,Marcel向記者千叮萬囑不要帶大型攝影機,也不要嚇跑貓貓。別劃破街市的寜靜,拍貓也要愛貓,這是攝影師的責任。

對生果沒有興趣的貓(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對生果沒有興趣的貓(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肉檔的貓(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肉檔的貓(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E!!歐洲沒有街市貓

街市貓四處游走,天生天養,也突顯了香港街市的粗糙美。在《街市貓》攝影集裏,你不會看到貓咪的大頭照。因為Marcel影貓不是為了「呃like」,而是以貓作引子記錄香港的本土風貌。「影貓是為了記錄相片的背景,我想捕捉香港的傳統標記。」一家又一家倒閉的舊店舖,舊物情懷成為消費品,有些被領展粉飾成超市的舊街市,就是這位異鄉人預見即將會消逝的香港情懷。

《街市貓》的拍攝地點遍佈港九新界的街市,有露天的、有室內的,也有食品批發市場。對於生於荷蘭小鎮的Marcel來說,街市是新鮮事。他的家鄉只有超市沒有街市,最多只有那種一星期一次,檔主駛車到市中心擺檔的市集。相反香港街市有固定地方,樓底高及長形的港式街市設計也深深吸引他。「街市比較荒涼及粗糙。那裏有很多箱、貨車,還有骯髒的牆。這裏的空間很大,卻不是每一秒都很繁忙,這種工業美學是香港的標誌。」

貓只是作品的其中一部分,而不是主體,最重要的依然是記錄街市的日常。(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貓只是作品的其中一部分,而不是主體,最重要的依然是記錄街市的日常。(Marcel Heijnen作品,Instagram: @chinesewhiskers)

今天我才愛上香港

二十年前,Marcel在港任職設計師。當初跟街市貓一樣:搵食唧!把香港當作賺錢的地方,沒特別的感情。「留港三年後,我到了新加坡創業。我不討厭香港,但我不懂廣東話,外國人在這裏創業比較困難。反而在新加坡沒有語言障礙,我會覺得新加坡是我的家。」

2008年,他辭去全職工作,展開了攝影師生涯。這亦是他回港最大理由。「我的父親是業餘攝影師,以前家裏有一間黑房,他在那裏教我沖曬相片。攝影是我的興趣,但多數也只拍旅行相。直至我辭職後參加了一系列的創意工作坊,從攝影角度、題材、敍事手法等打開了我在攝影上的眼界。」一年後,他推出首個攝影系列《Residue》,透過玻璃反光拍攝城市面貌。作品也獲畫廊的賞識,曾到不同國家的藝術節參展。

然而,新加坡並不是一個能讓攝影師發揮的地方。香港則是一個適合被拍攝、新舊元素林立的地方。「我不會說新加坡是一個沉悶的城市,只是每個地區也很整潔,基建設施也很齊全,沒有任何粗糙及瑕疵。」

離港二十年後,Marcel認為香港變得更國際化,咖啡店、畫廊、高樓大廈也愈來愈多。許多香港人也從外地回流發展,英文變得更普及,讓他感到親切。而且新的來,舊的也還未完全消退。「香港的文化底蘊非常扎實,不是輕易就能改變的。」例如上海街及西營盤等地區,舊建築依然屹立不倒。新舊交錯的動感是Marcel喜歡香港的理由。「感覺這是我第一次愛上香港吧!」

二十年前,Marcel 沒有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現在,以攝影師的身份回來,卻重新愛上香港。
二十年前,Marcel 沒有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現在,以攝影師的身份回來,卻重新愛上香港。

貓與舊社區共存共滅

《街市貓》與《舖頭貓》的系列沒有帶Marcel到世界大型的美術展,卻實在地走入了香港網民的世界。「以前的作品放在藝術展,只有少數人會看到。雖然貓的攝影集變得主流,但我也沒有刻意取悅大眾。香港人喜歡我的作品除了因為貓很可愛,還因為相片的背景,大家對本地舊街市也有共鳴。」

的而且確,若果背景不是香港的舊街市,不是上環的海味店,我們未必有共鳴。一旦舊舖結業,舊街市翻新,我們再也看不到街市及舖頭貓。原來,貓象徵着舊社區的生命。

其實不只香港,國內也有同樣情況。數年前起,Marcel也會到訪國內不同城市,尋找舖頭貓的蹤影,發現在上海及廣東地區也有為數不少的舖頭貓。可是,貓消失的速度也快得驚人。「每當傳統舊店的現址,換成新商店或連鎖商店後,便不需要再養貓。每隔兩三年回到上海,我便發現又有一個舊區消失了。」

假如街市沒有貓,香港又會變成怎樣?

HKmarketcats-sleeve-170922

《街市貓》封面(由Marcel Heijnen提供)

《街市貓》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1月14日
時間:9:30am – 6pm(平日)、11am – 6pm(週末)
地點:西營盤餘樂里九號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星期日人物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