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創系列1──台北篇】松山文創的文化政策實驗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亞洲文創系列1──台北篇】松山文創的文化政策實驗

tan160612emiliy_1772jpg

在高舉知識型經濟的時代,每座城市也追求獨有的個性,以建立鮮明的品牌。城市的個性並非在統一的標準下塑造,而是通過重新喚醒城市自身斑駁的歷史與記憶,方能顯露其特性。但隨着時間流逝,急速的城市發展成常態,那歷史與記憶能如何保存,甚或活化?

當每一座城市也尋找答案的當下,「文創」這個概念也逐漸流行起來。

松山文創由2011年開放至今,不單提供偌大的空間予公眾接觸文創,更為創作者提供資源與協助。
松山文創由2011年開放至今,不單提供偌大的空間予公眾接觸文創,更為創作者提供資源與協助。

「文創」是什麼?它盛載豐富且多元的價值與理解,而實踐於每座城市也展現出相異的方向與面貌。但文創在不同城市所發揮的共同作用,也是讓文化藝術成為持續、自足地發展成健康的產業,給予城市豐饒的養分。文創亦成了城市轉型的出路,亦為城市添上厚度。因此,我們籌劃「亞洲文創系列」專題,穿梭數個亞洲城市借鑒經驗,包括台灣、韓國和日本,探索各地民間與官方的力量如何配合,理解文創在這些城市是如何孕育推動。最後,回到香港,探問香港的出路──為何我們沒有文創?為何我們需要文創?

在香港,文創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加上缺乏足夠的空間與政策資源等配套,發展尚未完善。在本地困難重重的環境下,即將在明年完成活化的南豐紗廠(The Mills)卻突破傳統模式,嘗試創造全新的文創空間與平台,成為不可或缺的民間推手,及城中新興文創力量。

南豐紗廠是南豐集團策劃的地標式保育項目,由原來象徵六十年代傳統製造業的黃金時代,因應變化與發展而轉化成嶄新的可能性,引領本地應用創意及創新產業,亦希望能延續紗廠的根源,傳承及探索紡織文化。舊有的歷史並未消隱,而是能通過由記憶、科技、生活方式(Lifestyle)以至共學(Co-learning)所拼合而成的平台,以達到集創意培育基地、非牟利文化機構與體驗式零售於一身的目標。被重新發掘,連繫當下,甚至未來的時代。

今期專題,先來看看台北的經驗。

文化政策主導

談起亞洲文創,台北是馬上映入眼簾的城市。台灣自2002年正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一直以來文創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談起台北,也會聯想到其多元豐富的文創品牌,或文化創意園作為城市的後花園。這些為台灣增添溫度的策劃,亦成功地打造了城市的品牌象徵。相對而言,香港一直缺乏由上而下明確的文創政策,而民間力量的投入也常遭到官方打壓,台灣卻是由文化部主掌與落實政策,特闢大型廢置空間改建成文創園區,引入民間團體耕耘品牌,終成功打造出文創盛景,這點無疑最值得香港借鏡。

去年《明周》曾採訪新任的台灣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她銳意革新文化政策,文創亦是不能繞過的部分。一年過去,文創發展有何新的面貌?這次我們與李連權政務次長進行訪談,以了解台灣文創的過去與未來。

台灣文創政策可追溯至民進黨在2002年提出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其中首要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因此文建會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及花蓮的舊酒廠或倉庫選定五大創意文化園區,並以民間活化方式經營。李連權說:「民間活化經營的好處是能引進新的概念。」他舉例,文化園區內有不同的設施,包括商業部分,能吸引大眾前往。好像由社團法人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營運團隊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下簡稱「華山」),是台北首個發展的創意園區。園區內的光點華山電影館,迄至去年共放映了三千二百零五場電影,觀影人次累計十四萬人次。

govtli02

台灣文化部李連權政務次長文創園區以偌大的空間開展為據,能融合商業與文化元素,以持續的方式拓寬視野。台北市區內的華山與松山文化創意園區(下簡稱松山),既有豐富的文創商店,同時設有可舉辦文化活動、展覽等空間,匯聚各種可能性。李連權說:「『華山』與『松山』都是在台灣很好的地段。政府委託民間經營的方式,並不是希望走大眾化的方向。好像我們規定餐飲不超過園區內的百分之十,以避免藝文者覺得商業味太濃。如Starbucks的連鎖店,我們一直反對它設在文創園區,因為它能在其他地方發生。」因此,文創園區更着重新銳特色與實驗性的策劃,好像日本teamLab的互動藝術展覽便曾於華山舉辦。

不過,李連權亦談到文創園區長久以來皆由上而下的方式來策展,卻並非屬於創作者或藝文者的空間。因此文化部銳意發展「文化實驗室」的大膽概念,在「空總」首次實踐。空總即空軍總部,2012年政府曾提出將此地仿效東京的六本木建造「台北城中城」,後來在2015年決定保留全貌,打造成「TAF空總創新基地」。如今「空總」由經濟部轉為文化部管理,成立「文化實驗室」,將開放給不同的藝文團體,以人為本,突破過去創意園的既定想像。

藝術家吳耿禎與剪紙合作社共同創作的《豐沛之島》,在松山文創園展出。
藝術家吳耿禎與剪紙合作社共同創作的《豐沛之島》,在松山文創園展出。

歷史空間改造

松文文創園區落實園區作為台北巿創意櫥窗之理念,以全方位空門使用與多元化概念經營。
松文文創園區落實園區作為台北巿創意櫥窗之理念,以全方位空門使用與多元化概念經營。

李連權補充:「對於空間,我們需要思考未來的方向。同時沒有過去,也沒有現在與未來。」因此,在這些舊有的空間裏,活化的意義也是如何重現歷史意義,對過去的根源保持敬意,軟體與硬體兼備地再造歷史現場。

好像定位為「台北市原創基地」的「松山文創」,過去曾是舊菸廠。菸廠自1998年閉廠,剩下偌大的空間能如何被更好地使用?因此,空間成為文化創意的結合,發展成一座新的園區。2011年,松山文創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管理,並對外開放。松山文創園區執行總監周琍敏向我們介紹,2011年的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是首個在松山文創舉行的活動,參觀人次高企,由此讓松山文創獲得更多關注度。「台灣的文化創意空間不少。我們獨特的定位是擔任培育的角色,亦將文創擴展至羣眾,成為完整的平台。」她說到,不同的藝文羣體的需求也相異,好像空間或輔導金等,因此松山文創也提供不同類型的設施。好像「松菸創作者工廠」及「松菸小賣所」等不同部分,為年輕的創作者提供完整的創作管道。

「松菸創作者工廠」提供空間予創作者,年輕的創作者能申請進駐。而他們的作品亦能於「松菸小賣所」出售,不需付上架費。「第一步是創意與創新。第二步是製造自成。第三步則是銷售。從創意到商業應用均能兼顧,並不衝突。」她說到,年輕的創作者不單需要空間,更需要通路等更核心的協助。因此松山能提供空間與設備的資源,為文創工作者搭建平台。

松山文創以「修舊如舊」的原則活化翻新,更聘任昔日的老員工,延續過去的記憶,並非單純地變成新空間、新造型。「松菸小賣所」更提供歷史教育,讓文創空間能保存昔日的歷史痕迹。

(部分圖片由The Mills及受訪者提供)

jpg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