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導演作品勢必剛烈,女導演肯定陰柔?把性別二元對立放在哪個範疇都早已過時,當Kathryn Bigelow能拍出《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陰柔?邊度柔?香港女導演風格前衞,早在七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許鞍華已拍出《胡越的故事》、《瘋劫》等大膽之作,張婉婷、羅卓瑤一樣各有代表作。女性幾十年來一直參與電影幕後、選片、發行工作,三位不同崗位的女性電影人,包括電影公司Golden Scene董事曾麗芬(Winnie)、新晉導演譚惠貞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節目策劃胡芷晴(Didi)對所謂的「女性視角」電影,看法各異。
陳靜(DaDa)在金像獎頒獎禮一句「多謝高登先」令非電影行內人一夜間都認識了電影公司Golden Scene。「話事人」Winnie是行內奇葩。她是《狂舞派》出品人,當導演黃修平與編劇陳心遙周圍sell呢套本土跳舞電影,不斷得到「唔得」評價,Winnie偏向虎山行,拍板投資開拍。這位女漢子講咗句「人人話唔得,我偏偏最鍾意做」,霸氣?佢只係有嗰句講嗰句。「佢哋當時問我你肯定嗎?原來佢哋有因為呢句話攬住喊,我都係後來先知。我講時唔係驕傲語氣㗎﹗」《狂舞派》叫好叫座證明了她的眼光,事實上她近年為香港引入很多冷門作品,爆冷狂收的也不少。慧眼當然非一日煉成,她早在八十年代加入嘉禾電影公司當秘書,由於要協助宣傳、買片及發行部門,令她周身刀。參與發行、買片工作的巾幗幾十年前已有,當年麗宮戲院有位張太太負責買片;洲立電影也有行內無人不識的黎姑娘。「日本電影發行同業同我講佢哋點都升唔到去最高級,最上面嗰個一定係男人。」這樣看來香港女性參與電影工作的待遇與機會超前日本。Didi則謂:「香港的確多女性電影工作者,但就冇日韓咁多活躍女導演。」她提及《漫長的藉口》導演西川美和。「佢觀察得好細緻,故事通常由男角主導,佢覺得自己係女性,有種距離感反而容易寫啲。」Didi認為女導演細膩敏感,有不一樣的視角。「我覺得啲鏡頭溫柔啲。」首次執導的譚惠貞笑謂:「揸機拍嗰個都係男人喎,我真係覺得唔係睇男定女導演,係睇個人喜好,我都好男人,我都好想拍動作片㗎﹗」
譚惠貞首部執導作品《以青春的名義》由劉嘉玲監製,是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幕電影。今屆恰巧有很多女導演或刻劃女性情感的作品。《以青春的名義》本來是導演大學時的五分鐘習作,她把劇本延長至九十分鐘。譚惠貞說:「劉嘉玲要面對出軌老公,吳肇軒要面對成日飲醉酒嘅阿爸,佢哋各自有缺失,力挽狂瀾維持根本唔存在嘅關係。呢十幾年來香港人都好無助,佢哋都一樣話唔到事。」劉嘉玲飾演的中年婦人角色,反映香港女性的性別枷鎖。譚惠貞說:「一個接近五十歲嘅女人,發現老公有外遇,個女仲好細,十幾年冇踏出社會做嘢,係咪真係仲有其他選擇?雖然香港女性地位幾高,但我覺得相比中國,甚至亞洲其他地方嘅女性保守,更加走唔出框框。」
今年電影節入圍作品中,同樣以中年女人為主角的還有毛舜筠主演的《黃金花》。此片由八十後鮮浪潮創作人陳大利執導,是Winnie的心水推介。「一個媽媽要照顧有自閉症嘅仔,同時面對丈夫呂良偉有外遇。」《黃金花》是個師奶當自強的感人故事。
有份為電影節選片的Didi就強推張艾嘉的《相愛相親》。作品訴說三代女性情感。「張艾嘉寫劇本唔係計用幾多年去寫,佢根本用整個人生去寫。我一直認為女人睇女人戲特別有共鳴。女人天生就有種感性,妳會無形地被呢啲題材吸引。」
《藍天白雲》、《白色女孩》、《空手道》等女性題材電影都是今年焦點。Didi謂:「我認為多咗觀眾對呢類電影感興趣,因為女性角色容易凸顯衝突位,例如『神奇女俠』呢種英雌角色就係好好嘅衝突位,又例如鄧麗欣主演嘅《空手道》,講一個女仔打空手道又打拳。投資者覺得呢類題材有新意,會願意開拍。」女性在社會擔綱的角色不同,確為電影題材帶來無限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