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意識的進步,讓同志羣體更為顯見。同志的相關議題亦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而流傳更廣,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公共範疇。即將舉行的第28屆「香港同志影展」亦是顯例,每年一度放映豐富的同志電影作品,引發各類討論。同志影展對同志羣體的重要性何在?我們如何過同志影展來連結與接通同志?
從地下到顯眼
香港同志影展乃亞洲最悠久的同志影展,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開展。影展總監Joe Lam,憶述影展九十年代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當時仍是以一種地下的姿態舉行,現在漸漸『浮面』,在主流的戲院放映。」
誠然,隨着更多同志作品獲得重要獎項,好像《斷背山》、《接近無限溫暖的藍》與《卡露的情人》等,讓大眾對「同志電影」此分類成見漸消。Joe亦說到,同志影展過去予人想像是「低一級」,作品質素未必優秀。但本屆影展的作品不少曾參與國際影展,「不論在劇本與製作的水準皆很高。」好像本屆開幕作品《心動120》獲康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電影重現有關愛滋病所牽引的社會運動,在當下的同志平權時代自是引起國際廣泛討論。
除了作品質素提升,在同志影展放映的作品類型亦愈漸豐富,來參與的觀眾也不限於同志羣體。「我們也希望能做到非同志與同志的羣體來觀看。」他分享,一次在影展裏碰到一對五、六十歲的夫妻,讓他感動。關注同志議題,不單是年輕人,更包括老人,觀眾亦見更開明。由此可見,同志影展亦成為同志與非同志連結的場域。他說,去年影展的海報刻意用上兩位女性接吻的照片,在甚少有如此鮮明的同志影像的戲院裏擺放,能挑戰與影響大眾的思維。
<!–
跨性別議題
–>
以鮮明的視覺語言挑戰思維以外,影展亦引進許多主流視界以外的作品。「好像今屆其中一部南非的作品《割愛》,一方面讓我們了解非洲的傳統,好像在劇情裏出現的割禮。另一方面我們亦較少接觸南非的同志文化,對南非的想像亦主要是恐同。」另一部作品《石沉深海》在冰島拍攝,叙述在漁村長大的十四歲男孩逐漸發現自己的「不同」,亦曾獲北歐的電影大獎。
事實上,同志影展亦能折射同志議題的新近發展。Joe指出,今屆影展最明顯的獨特性是跨性別議題的作品數量增多。「作為歷史如此悠久的影展,我們希望能有所突破與新意,走前一些。」他舉例,同志電影不再只有簡單的性別分類,跨性別的影像作品愈漸繁多,今屆亦多了四、五部。好像其中一部《陽剛準媽媽》便觸及跨性別的人士懷孕等議題,較之過去更衝擊性別的界線。他直言,同志電影的議題等隨社會而轉變,好像多了有關同志結婚甚至生育的題材。
<!–
《割愛》
–>
畢竟,同志影展並非直接介入平權運動,但Joe認為,影展仍能讓大眾通過電影更認識同志生活,亦了解同志平權。今後的影展亦擴闊了活動的性質,「好像將會舉辦有關同志電影欣賞、劇本與製作的專題講座,希望能培育有興趣拍攝同志電影的新電影人。下年想籌辦同志短片比賽。」同志影展作為起點,與城市的平權運動共同前進。
<!–《第28屆「香港同志影展」》
日期:即日至9月24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fic Place及The ONE
票價:因影片而異
查詢:www.hklgff.hk–>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28屆「香港同志影展」》
日期:即日至9月24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fic Place及The ONE
票價:因影片而異
查詢:hklgf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