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遊戲,自出娘胎我們就注定前路有無數關卡考驗要闖,而畢業就可算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升呢」關卡。成功「過關」的小朋友除可換取經驗值、新技能和新知識,很多時更獲得「升級禮物」——畢業相冊。香港大部分學生哥都很幸福,由幼稚園讀到大學,校方例必為各位拍攝畢業照,甚至印製紀念冊。我們視之為順理成章,但對台灣偏鄉學童來說,這些都盡是遙不可及的珍品。
「我們畢業時拿到紀念冊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很多偏鄉畢業生就只得老師們用數碼相機拍下的一張大合照而已,根本沒有所謂的畢業紀念冊。可是對這些孩子而言,一本畢冊其實不僅僅代表着回憶,更是一份值得驕傲的禮物。」為了讓學生留下成長依據, 當地職業攝影師楊文逸展開了「偏鄉學子畢冊圓夢計畫」,四年來積極到訪台灣偏遠校園,為同學們免費義攝畢業相。
見證原住民文化
原本任職婚禮攝影師的楊文逸笑言,最初只單純想用一技之長幫助人。「台灣偏鄉學校通常位於交通不便的村莊,人煙稀少,人口老化嚴重。這些村落大多以務農或捕魚維生,資源匱乏。我常看見偏鄉孩子們衣不稱身,因為他們只能穿哥哥姐姐留下來的破舊衣物。」礙於生活條件,村民只能着眼於基本的日常需要,孩子們的畢冊夢淪為次要的奢侈品。當地目前約有一千多所偏鄉國小,特偏學校更有一百七十多間,當中不少學童也面臨類近的成長問題。
2015年4月,他膽粗粗求Facebook大神指引,希望找到需要拍攝畢業照的學校,主動提出免費義拍。幾天後,原住民樂團「北原山貓」的成員吳廷宏老師向他推薦位於苗栗的泰興國小。同年,他亦遠赴三峽的民義國小和屏東的牡丹國小拍攝。
雖然長途跋涉,但愈深入探索這些窮鄉僻壤,他愈發現偏鄉部族的美麗,立下決心繼續義拍。「其實台灣原住民的種族非常豐富,生活文化各具特色,很值得大家研究與欣賞。為了拍攝畢冊,學生們都會穿上屬於自己部族的傳統服裝,留下自信的笑容。也許有天,他們回顧兒時畢業照,也能神氣自滿的介紹自己,告訴別人故鄉何在,這是一件多麼珍貴的事情。」
與學生共同成長
義拍企劃讓他見識原住民部落文化之餘,壯麗景致亦盡收眼簾。「在牡丹國小結束拍攝後,我走到校外紓展筋骨。在呼吸新鮮空氣的一瞬間,傳來學生以部落母語即興唱誦的歌謠,歌聲迴盪在校園與池山之間,這使我久久無法忘懷。」這次體驗成了鼓舞他的原動力,只要能力所及,他堅持每年都要拍。不過,增廣見聞亦不如見證學生蛻變來得感動。
三年前,楊文逸為牡丹國小的七位畢業生留影。今年三月,他拜訪牡丹國中拍攝畢業照,竟然重遇當年的國小生。他直言,眼見孩子們茁壯成長,的確叫人感動萬分。他總是被學童單純的靈魂所觸動,彼此間的微妙連繫甚至蘊釀出真摯情誼。「有別於婚紗或人像照,偏鄉孩子不如成年人般容易控制,尤其他們都在山林長大,習慣無拘無束,不能使用過於拘束的方式與他們互動或安排動作,有時更需把自己當成小孩融入其中,邊玩邊拍。」
集群眾之力
萬事起頭難,楊文逸最初嘗試上網搜尋偏鄉學校名單,向學校自我引薦,卻多番被誤認為詐騙集團,首年只有三間小學願意接受義攝服務。「當時沒有學校相信有人願意為學童免費拍攝且輸出畢冊。」翌年,企劃漸見迴響,加上傳媒報道,越來越多學校接受義拍邀請,甚至有校方主動聯繫。來到第四年,「畢冊圓夢計劃」已在五十一所學校留下足跡,來年更期望多為二十一所學校拍照。
企劃當初只由楊文逸一人肩負重任,可惜獨力難支,於是他便招募熱血夥伴協助隨行攝影,團隊規模亦愈趨成熟。「如此累積下來,前來幫忙的夥伴已超過三十位,有些參加了三年,有些今年才剛加入。」解決了人手,營運資金卻是另一個難題。團隊除負責拍攝畢業照及證件相,還會把畢業冊印製成書。「製作畢冊花費很大,加上偏鄉學校皆位於大眾運輸工具不能輕易抵達的地區,拍攝學校多了,租車費用將是另一筆龐大開銷。」為此,他近日在網上啟動募資計畫,希望招募有心人的實際支持,讓他們繼續為孩子創造美好回憶。
感染學生回鄉服務
「拍攝累了一整天,回到電腦修圖時,再次看見那些天真爛漫的笑容,記起孩童們嚷着長大後也要加入我們,想跟我一樣用自己的才能幫助更多人。我想,沒什麼能比這個收穫更有價值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深信自己的付出總能感染學生,並在他們心中默默種下善的種子。「其實幫助人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就如同這個計畫,一路上我也得到許多人的扶助。如今我們合力以擅長的技能助人,慢慢的,亦會影響及教化身邊人。」
他感激,這股良善循環的風氣正在偏鄉逐步萌生。「偏鄉學校有時很缺導師,不過近年有許多部落年輕學子學成回鄉服務,實在振奮人心。」他將之形容為「擴善」,把善種散播,並植入孩子的心田。有朝一日,愛與關懷終能開支發芽,並在四周開花結果。「正如敘利亞的白盔隊所說,“To save a life is to save all of humanity”,幫助一個人就有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截圖自官方專頁)
偏鄉學子畢冊圓夢計畫
官方專頁:https://bit.ly/2HqmX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