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CG動畫可以達到3D,甚至4D,仍有人創作定格動畫,親手以納米般小的移動幅度,把數之不盡的剎那定格,化靜為動展現故事的起承轉合,如同塵世間有五花八門的即時通訊工具,卻有人堅持提筆給你寫信,哪管只是片言隻字,那都是一首詩。Tim Allen十八年間賦過很多首「詩」,一對妙手讓很多本無生命的玩偶,變得富七情六慾。他是導演韋斯安德遜(Wes Anderson)作品《犬之島》(Isle of Dogs)的動畫師,前作還包括添布頓(Tim Burton)的《怪誕屍新娘》(Corpse Bride)。 CG電腦動畫終有一天取代定格動畫? Tim Allen並不同意。
《犬之島》今年4月在港上映,觀影後我當刻的感覺是「大佬呀,你唔好咁黐線啦!」電影是真的好「黐線」,但是「黐線in a good way」。韋斯安德遜向來有「美感強迫症」,他的電影正是他對美學究極執着的宣言。《犬之島》當然拋了不少難題給幕後團隊。成套戲幾百隻狗,幾百個人,幾百款場景!完場後我0.99秒衝去找製作花絮片段,看罷很想來一個屈體鞠躬表敬意。早前Tim受UA CineHub邀請到港傳授定格動畫製作心法,我告訴Tim,當知道電影中那些火是如何做出來,我更喜歡此片。「對,是用紙巾再用燈照,很homemade的感覺,老實講電腦動畫做起火效果很易,但喜歡定格動畫的觀眾就是愛這種不完美。」他認為那種「人味」是關鍵。「我已忘了幾多次有人告訴我他喜歡看《狐狸先生無得頂》(Fantastic Mr. Fox)中的狐狸毛飄,其實我們是拿飲筒輕輕吹動牠的毛,大家都愛看!」
連結孩提時光
CG電腦動畫終有一天取代定格動畫,這番話他聽過無數次。「短期內我看不到有這一天。看定格動畫會覺得心頭一暖,讓我們憶起兒時,總是幻想玩具有生命,它們有一個世界。」穿起《犬之島》tee,把弄玩偶時總是咧嘴而笑的Tim顯然是個彼得潘。
Tim的任務就是花時間把時間壓縮,製作《犬之島》時,他一天工作十小時,只能製作三秒半至四秒的影像。「那天幸運的話可以有近五秒,不過負責狗角色的動畫師因為要處理狗毛,每日最多只得三秒。」製作定格動畫秒秒皆辛苦,令人人對號入座認為他是個十分有耐性的人。他哈哈大笑說:「這是典型的想法!我們用時間琢磨角色的演繹,但我不會說這關乎耐性。例如寫一首詩你要想遣詞用字、定好結構,那都好花時間,但你不會說自己用耐性寫詩。」
如果形容做定格動畫過程浪漫,那實在是抽乾了苦水。「是夢幻加現實吧,計算成本效益在限期前完成,都好重要。」真人電影可以有兩三take,但由於成本問題,動畫很多時都要一take過。「你可以綵排很多次,但正式通常只得一次。有時我會在鏡頭前真人演一次,傳給導演看,再討論如何微調。」玩偶不會演繹,情感都由動畫師賦予,要像武林高手般把內功隔空傳送。「有點似方法演技,我必須在情感上投入角色,才能讓角色演繹出來。」
近鏡表情難掌握
控制動物細緻的毛髮飄動固然困難,但若跟近鏡表情相比,「狗毛容易處理,只要知道風向。」身經百戰的他,始終認為表情最難駕馭。「角色的情感變化有時非常含蓄,《犬之島》我要做小林市長(Mayor Kobayashi)角色。前半套戲他一直認為狗必須被送到垃圾島,後來他發現這是人生中一個大錯,顯得非常痛苦。」問題來了,導演韋斯安德遜不想角色有太多表情。「我只能把他的懊悔感放在眼神,用眼球的移動來表達,那一刻他的情感對劇情非常重要,是全戲的轉捩點。那真是好難,但我愛挑戰這種鏡頭。」
由他操刀的《Peter & the Wolf》,200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殊榮。他憶起有一幕主角的情感轉折複雜得很。「故事講Peter跟鴨是最好的朋友,但他要親眼看着鴨被狼吃掉。Peter開初非常震驚,不敢相信,慢慢地他覺得事情太恐怖,然後呆掉,只剩眼球丁點的郁動。」重點是導演要求三十秒內要看到整個心理狀況的轉變。「如果我們不理解角色的心態,會令觀眾在故事中迷失,所以近鏡表情一定要拿捏得準。」要當定格動畫師先要有演技,有演技前要懂觀察,然後轉化。「演技90%都在眼神,我會多放心思在角色的眼。我大半生都在留意人的表情細節。我能從眼神看出一個人是否緊張,有沒有分心之類。」
定格動畫教我最好奇的,是角色好像真的懂得說笑談情講道理,複雜的嘴形到底是如何對上?「其實配音員會先為對白錄音,動畫師聽着就知道每格畫面要怎樣配嘴形。《犬之島》角色有可拆可換的嘴(replacement mouth),配合不同音節。」他提到部分電影的主角嘴部有機關,動畫師幫它郁動,便可細緻地對準嘴形。如果對白好長,不斷的拆換或調節嘴吧,想必是動畫師的噩夢吧,他不同意。「對白愈長,通常代表這段戲很重要,或者準備鋪墊重要劇情,我會認為把它做好的責任愈大。」
看大局與重細節
Tim先後跟韋斯安德遜及添布頓兩位大導合作,他形容兩人風格大相逕庭,一個微觀,一個宏觀。「韋斯安德遜對一切細位都捉得好緊,嚴謹掌握時間,角色何時擰轉頭他都有一套規矩;添布頓看重整段情節的氣氛營造多於細節,他會讓動畫師自己控制動作。」
韋斯安德遜電影的場景多到眼花,很多場景細緻又複雜,卻只出現寥寥數秒,但他偏偏要求動作less is more。對着他,很多動畫師都頭痛,因為練得的一身好武功都無用武之地。「他要求簡單直接的動作,好講效率。有些動畫師喜歡耍花招,令角色動作姿態很流麗,他不要這些,他要很俐落的動作,手拿起東西就拿起來。」
動畫師很多時都要「演」四五個角色,由於時間關係,也可能要跟其他動畫師「合演」。要做到零差別,讓觀眾覺得角色肢體語言一致,原來有竅門。Tim解釋:「 先『演』的動畫師會寫低角色的特點,讓後來接手的可以模仿站姿、小動作等,令角色不會有太大偏差,我們稱那些筆記為『動畫師聖經』。」
經常在倫敦,甚至出國開班授徒的Tim稱他很享受這個過程。「我總是覺得教導別人可以讓我提升溝通能力。人生最重要就是能與人溝通吧!」他更滿足於培訓後浪。「看到新人入行,定格動畫family擴展,是很wonderful的事。我希望動畫師的工作環境可以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