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約在鍾慶龍(Tommy Chung)位於九龍塘的家庭錄音室。攝影師問他,可否一邊彈着結他,一邊讓她拍照。頭戴草帽,一身優閒裝的Tommy卻溫柔地笑着拒絕:「還是不好吧,這種裝帥照片以前拍很多了。」看看Tommy推出的三張藍調唱片封面,發現都是他低頭彈結他的照片,難怪不想再拍。結他彈了四十年,Tommy更希望別人留意他的音樂。
半途出家的音樂人
Tommy自小住在九龍塘。他指六十年代的九龍塘外國人多,他也耳濡愛上外國流行搖滾樂(pop rock)。中學後期,Tommy到英國讀書。某天讀到當地音樂雜誌《Melody Maker》的推薦,好奇之下買了一張藍調黑膠唱片,一聽便停不了。「好像有一個覺悟,這是我生命中最愛的音樂。」自此,零用錢都花去買CD、買結他。然而,他沒放棄學業。大學在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讀法律,畢業後更成了執業大律師。「大律師的工作非常繁忙,很多時候也要工作至凌晨,回到家只想趕快睡。」音樂只能業餘做,但業餘不代表低質。
1994年,Tommy為夏韶聲的大碟《今天昨天》彈奏結他。當年年底,夏韶聲在個人演唱會中,邀請了Tommy及日本著名藍調樂隊Blues Creation的核心人物竹田和夫擔任表演嘉賓。二人的相遇,改變了Tommy的音樂生涯。「所有竹田和夫的唱片我幾乎全買,想不到會見到他真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後竹田和夫邀請Tommy到東京灌錄他人生第一張唱片《Play My Blues》,令Tommy成為香港首位發行純藍調唱片的音樂人。「後來竹田和夫搬去美國住,我其後的兩張唱片《Blues Talk》與《Blues Time》要飛到美國加州錄音。」
得到日本大師的賞識,不禁令人好奇Tommy的結他師父是誰,怎料他說是自學的。「藍調未必要人教。藍調音樂結構不複雜,變化不大,一聽便認得出來。」由於辨認度高,彈奏時要分出高下,就看音樂人如何演繹。「流行音樂是百分百創作,但藍調有藍調的格式。我們不追求寫一首沒有人聽過的歌,也不是單純把音彈好,而是追求演繹歌曲的感覺,還有演出時的情緒狀態。」要找到自己的風格,需要長時間培養。「要玩好音樂,真的要跟樂器日夜相處。」
直至2002年,當時四十一歲的Tommy決定辭任大律師,成為全職音樂人。放棄高薪厚職,投身極不穩定的音樂人生涯,Tommy坦言是個不容易的決定。「當了十八年半大律師,我覺得自己要做一件真正喜歡的事。錢固然美好,但不是全部。我不想年老的時候,後悔自己沒這樣做。」
酒吧孕育藍調樂手
辭去工作的一年前,Tommy在尖沙咀赫德道開設了全港首家藍調酒吧,並起名為48th Street Chicago Blues(下稱48th Street)。「紐約曼哈頓48街是最有名的樂器街,而芝加哥藍調以口琴為首,是我很喜歡的曲風。我將自己最愛的合二為一,成為我酒吧的名字。」每逢星期六晚,Tommy與自己的樂隊(Tommy And The All Blues)都會在酒吧演出,由晚上10時開始,興奮起來隨時玩到凌晨4時。
這家酒吧沒有骰盅、沒有卡拉OK,只有現場樂隊演奏。本地音樂組合鍾氏兄弟的鍾一匡(Henry Chung)也曾在此演出。「我那時在美國讀書,暑假回港便加入Tommy的樂隊一起演出。」Henry是藍調口琴家,他形容Tommy是本地藍調音樂之父,因為48th Street孕育了一批本地藍調音樂人,很多今時今日依然在玩的樂手都在那裏成長。「Tommy提攜過很多後輩,例如曾為方大同打鼓的李一丁、盧凱彤的樂隊鼓手Steffunn黃偉勳、本地藍調樂隊Helter Skelter的主音及結他手Vincent Lam等等。」
Henry認為在酒吧演出最能推動音樂人進步。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他曾在華盛頓黑人區的餐廳駐場演出一年,每個星期六也會表演。「那一年好像進了少林寺修練一樣,進步神速。用哪種演繹技巧感動觀眾、吹哪種旋律會令觀眾興奮起來,也因現場演奏累積經驗得知。」回到香港的酒吧演出,Henry發現本地的藍調音樂生態其實跟美國差不多。「聽眾都熱愛藍調,懂得分辨演奏的人是否專業。觀眾聽得投入,會給予反應,也成為了音樂的一部分。」
本土觀眾不足
1992年起,Tommy已到日本各地演出,如北海道、東京、大阪等等。雖然語言不通,還要經常坐長途車到各地演出,但Tommy很羨慕當地樂手的生活。「日本樂壇很多元化。流行音樂、偶像音樂、搖滾樂、爵士樂、藍調音樂等等,每一個音樂種類的觀眾羣都很狂熱。他們會買唱片,會入場看演出。即使是小眾音樂,樂手也可以單靠演奏維生。」在香港,難矣。「香港人三分鐘熱度。我的酒吧剛開業時,有很多香港人光顧,但很快便剩下歐美及日本遊客。」好景不會每日常在。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Tommy表示那場疫症嚴重打擊酒吧生意。「酒吧原本靠外國顧客,因為沙士,他們都不來香港了。」
加拿大著名藍調音樂人Wolf Mail曾經也聯絡過Tommy,希望能慕名到48th Street演出。但沒有觀眾,又怎能養得起員工及樂手?「那時,我也只會婉拒他。我們地方不大,又沒有可觀的報酬,怎好意思請人來。最後,我將他介紹日本的朋友,讓那邊的廠牌經理人帶他去日本巡演。」
本土觀眾羣不足,因此Tommy決定在2005年,酒吧的四周年派對那天光榮結業。「商業環境不容許酒吧繼續下去,不能勉強。」Tommy至今仍回味沒有全職枷鎖的自由快活。「那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什麼也不用理會,只需要專心做一個樂手,做好表演。」
走入爵士世界
酒吧結束營業,不代表音樂人生停下。「我有新的音樂旅程。」只是節奏慢了下來,演出次數減少,場地不再固定。Tommy表示最近開始踏進爵士樂世界。「幾年前開始聽爵士樂。現在每天也在學習,要研究新的音樂了。」
唯獨不變的,或許是對表演的熱情。訪問前的一天,Tommy還在灣仔的酒吧The Wanch演出。 記者笑着問他,有沒有像十多年前一樣,玩至通宵達旦。他悄悄地答道:「我9點半演出,但前前後後的樂隊也是朋友,大家最後一齊即興夾歌,都玩到凌晨一兩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