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創系列1──台北篇】好丘與學學文創 品牌需要故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亞洲文創系列1──台北篇】好丘與學學文創 品牌需要故事

11%e5%a5%bd%e4%b8%98%e4%bf%a1%e7%be%a9%e5%ba%97_%e9%81%b8%e5%93%81%e5%ba%97jpg
11%e5%a5%bd%e4%b8%98%e4%bf%a1%e7%be%a9%e5%ba%97_%e9%81%b8%e5%93%81%e5%ba%97jpg
好丘信義店的生活選品部門

台灣文化部能制定完整的文化政策,文創也自有更長遠更持續的發展。不過,台灣政黨輪替的背景特色讓政策也未必能全然實踐。文化願景不能一蹴即就,短暫的政策難以扭轉發展的軌道。因此台灣民間角色對推動文創發展十分重要。我們以「好丘」與「學學文創」作為例子,他們特別着重建立品牌特質,如創辦《簡單生活節》等,也加強教育與傳承,為下一代提供創意的環境,接觸美好事物。至於香港的文創發展,暫時仍欠缺品牌意識,大多以事件或個別活動為主,而且缺乏持續性,不像台灣長年累月的深耕,終開出美麗花朵。

着重美好生活

在台北101的附近,有數間矮矮的老房子,聚合成舊式村落。這處是名為「四四南村」的台灣眷村,也是台北好丘的首個落戶之處。四四南村棲身繁華的信義區,被銀色大樓包圍下顯得與別不同,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拍照。這天來到空氣陰冷,卻因「好丘」而增添溫暖。「好丘」設有餐飲、文創產品以及市集等,展示的是一種完整且美好的生活方式。

「好丘」有別於一般的餐飲服務,其重視的,是如何將美好的生活方式轉換成吃的經驗。因此其選用的食材均有故事,好像高雄小林村的無毒青梅與屏東竹田循古法釀造的「豆油伯」醬油等,皆將台灣過去美好的生活經驗注入食物當中,重建人與自然的緊密連帶。「我們希望能通過這裏的一百多個市集與四十多個設計品牌等,展示生活上的成功指標,也讓人能夠微笑走進,感受到美好。」「好丘」的大家長馬天宗如是說。

img_8138
好丘重視給予客人美好體驗,「大家長」馬天宗(後排左一)也不分階級,與員工打成一片。

回溯「好丘」的成立源頭,需要從《簡單生活節》談起。2006年,第一屆《簡單生活節》舉行,除了音樂會外,更有創意市集,集合各地小農與獨立設計師參與。馬天宗說,當時文創仍是新的概念,「『文創』因為《簡單生活節》而清晰。」

《簡單生活節》將各種生活價值與觀念融合,為「文創」的論述添上厚實的內容。不少人以為它只是單純的一場音樂節,「它不只是音樂。就好像朋克(punk),展示的也是生活態度與生活精神。」隨後每兩年舉辦一次,每次舉辦數天。但主辦者卻開始思考,怎樣能將其中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從短暫的期間變成一種長久而固定的理念?於是他們在2010年開始了籌備「好丘」,並於2011年開始落戶在四四南村。「『好丘』所呈現的就是美好生活,通過這個空間來展示”everyday simple life”的概念。」

馬天宗續說,「好丘」着重的是誠懇的本質,因此他們皆深入了解所售賣的品牌,除了要求百分百的台灣製造,更追求良善的標準。好像以香蕉、地瓜與茶葉等在地食材來製作食品。另外,他們亦重視美學上的細節,好像店裏的燈皆以舊式的碗來製造,勾勒出一種特殊的美學氣氛。「我們不是創造了生活,而是呈現台灣某一種生活面貌與形態,並將它們收集起來。」

重視學習與教育

uv0a8715
學學文化創意基金邀請藝術家與孩子分享創作心得,為台灣的文創播種。

「文創」是台灣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但究竟對這些文創品牌來說,它究竟是什麼?

「文創只是一種描述。」馬天宗直說,重要的是文創背後所深埋的當地創意,並累積成文化與生活。他舉例,每年文化的總收入對於總體GDP來說只佔很小的部分,那文創為何那麼重要?「因為文創象徵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識別力,對外的影響力。對內則是人民的幸福感,代表他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他笑說,「好丘」開創後的數年一直虧損,但在他們對價值的堅持下得到大眾的認同,如今逐漸轉虧為盈,也向更寬廣的未來發展。

如果說文創講求的是美好的生活方式與價值,以至於文化識別力,那我們能如何踏出第一步,學習這些重要的概念?由實聯集團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婦在2005年成立的「學學文創」,以文化與創意作核心價值,以教育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學學」二字源自《禮記》的《學記》篇,同樣重視學習與教學。談論文創,通常假想大家也理解其中之意義。但「學學」可貴之處正是從教育與學習來切入,讓設計者從更根本之處來理解文創。

「學學文創」亦設有「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將文創延展至更深入的教育工作,為社會底層的孩子進行美學教育。好像最近剛舉行的《「感動狗」藝術家彩繪助學特展──台北首展》便邀請了姚瑞中與莊普等藝術家參與,與邊緣的孩子分享創作心得。「學學」可以說是從文創的起端開展,教授文創之價值;也同樣將文創的意義延伸到社會核心,示範了文創不單是產品,更是社會教育功能。

甫到達台北,便發現機場已滿佈由文創所塑造的面貌──在地的年輕設計、對美好生活理念的追求。台灣是充滿溫情的地方,當科技將人與人阻隔,台灣仍能將人的關係緊扣。連日採訪後,可歸納出台灣文創發展的特點,既有官方的政策支援,也有民間創意團體的持續深耕,加上機構大力推動教育和培育工作,帶動社會的文創風氣。香港該如何發展文創,可在台灣的經驗得到若干啟發。下一期「亞洲文創系列」,我們去看看近年大盛的韓國風潮背後。

uv0a8715

文創講求的是美好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而從教育與學習來切入,可讓設計者從更根本之處來理解文創。

(部分圖片由The Mills及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