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禍得福?】逃過冷戰政治審查 波蘭海報成國際設計名物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因禍得福?】逃過冷戰政治審查 波蘭海報成國際設計名物 

a-e-da-d-f

海報是歷史悠久的溝通媒介,早於宋朝,人們就懂得以印刷式書畫廣告向羣眾宣傳雜劇表演。時至今日,即使各式網站、社交媒體和通訊軟件已能互動且快捷地傳播訊息,海報在香港依然隨處可見,不過作品傾向鼓吹消費,不少流於商業推廣工具。但對於波蘭而言,它卻被視為面向人民的藝術。

「海報種類繁多,有些涉獵商業考量,有些推動文化發展,有些試圖反映政治、經濟或社會問題。但只要它們有好的意念,我們也能將之定義為藝術。」來自波蘭的海報設計及平面藝術家Agnieszka Mori(下稱Aga)與Max Skorwider如是說。在他們眼中,無論作品傾重社會功能還是商業目的,海報的藝術性在於觀眾欣賞的角度。

Agnieszka Mori(右)與Max Skorwider(左)現於PMQ舉辦波蘭海報藝術展,除向公眾展示波蘭的海報作品,亦會舉辦工作坊及導賞活動。
Agnieszka Mori(右)與Max Skorwider(左)現於PMQ舉辦波蘭海報藝術展,除向公眾展示波蘭的海報作品,亦會舉辦工作坊及導賞活動。

冷戰隙縫中生存的海報師

波蘭的海報在國際間享負盛名,首都華沙更設有世上第一所海報博物館,可見海報對當地社會及文化發展舉足輕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共產政權統治下的波蘭雖然封閉,政府對藝術創作的限制卻相對較小,海報成了藝術家與民眾自由發聲的途徑。

Aga謂:「冷戰鐵幕之下,波蘭審查處處皆是,民眾沒有話語權。然而,政府對藝術的警覺性較低,甚至會主動邀請藝術家重新為西方進口電影及戲劇設計海報。大家因此抓緊機會,以此作為與大眾溝通的渠道。這些作品背後通常暗藏玄機,不少藝術家將想傳達的訊息隱藏在內,漸漸形成風格獨特的波蘭海報學院派。」

她笑言,那時候資源匱乏,街上什麼都沒有,就只有釘子與海報無處不在。「這是藝術家自我表達的唯一方法。他們沒有藝廊,亦不需展覽,將作品直接掛在路上就可以了。」當時的創作帶有強烈的視覺元素,每位藝術家亦個性鮮明,設計久而久之滲透民眾的生活之中,有着不容忽視的影響力。「途人愛駐足觀賞街道上的海報,嘗試解讀內藏的秘密。即使是藝術圈以外的平民百姓,也能憑設計風格分辨出作品出自何人手筆。」亂世出英雄,不少海報大師就在此時冒出名堂,他們的經典之作至今亦為人所共知,甚至成為年輕藝術家的效仿對象,Henryk Tomaszewski便是其中一位表表者。

舊時代的波蘭與滿街的海報。(網絡圖片)
舊時代的波蘭與滿街的海報。(網絡圖片)

波蘭電影海報揚威國際

云云海報種類中,波蘭出產的電影海報最受關注。Max認為,政府對電影的審查間接令波蘭海報自成一格。有別傳統商業電影海報,波蘭設計師巧用抽象構圖和大膽用色,脫離了西方的藝術軌跡。「當時波蘭人還是有機會接觸外國電影,但政府會設置規管限制,例如不能直接引入歐美推出的電影海報。如之前所提及,他們委託國內的藝術家將海報重新設計,不少作品後來更成為各界爭相收藏的藝術品。諷刺的是,這些設計師創作時,往往沒有機會觀看這些電影。」

Aga一面點頭,一面雀躍地補充:「曾經有位英國導演於六十年代接受《衛報》(The Guardian)訪問時表示,他特別喜愛與波蘭設計師合作,因為創作人總能透過視覺效果帶出電影重點,即便他們從未看過這些影片。」Max強調,這些海報之所以強而有力,因為它們總能不言而喻,重點清晰可見,並跨越不同文化和語言約束。「簡約正是海報的設計重點。正所謂 “less is more”,我最欣賞無字的作品。就像標誌符號,無需認識各國語言,單靠圖像也能言明一切。」

波蘭海報一直備受矚目,少了一份硬銷宣傳,卻多了一份詩情畫意。
波蘭海報一直備受矚目,少了一份硬銷宣傳,卻多了一份詩情畫意。

成功的海報何須言喻

Aga與Max現於PMQ舉辦波蘭海報藝術展,展出予百幅作品,並將舉辦海報工作坊及導賞活動。是次展覽格局相當開揚,展品在展場兩邊及中央位置垂掛,並只列明藝術家和作品名稱,沒有詳細的創作簡介。展場前方則擺放茶几座椅和設計書籍,以營造舒適開放的藝術交流空間。

Aga解釋:「海報是『國際通用語言』,解釋和求真是不必要的。我們希望作品無需文字解說也能讓人有所領悟。」觀者無需刻意猜度設計師表達的原意,因為那並不是唯一的解讀。「大家或會有其他啟發,聯想到連設計師也沒有想過的觀點。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也歡迎大家隨便發問,甚至可與親朋坐在一旁討論想法,這才是藝術交流的意義。」

場內劃設休息位置,予入場人士閱讀參考書籍和討論交流
場內劃設休息位置,予入場人士閱讀參考書籍和討論交流

波蘭人眼中的香港

展覽另一精彩之處,就是邀請當地藝術家為香港設計一系列海報作品。「我們展開名為”Tribute to Cities”的企劃,計畫號召一眾波蘭設計師為不同的策展城市創作專屬該地的海報。我們以是次展覽作為起點,香港是我們首個靈感之地。為了籌集下一場策展經費,以支持藝術家到其他城市舉辦展覽,我們歡迎大家隨緣樂助,隨心捐款。為此我們更準備了 “Tribute to Hong Kong” 的迷你海報作為回禮。」

Max認識全部參展藝術家,認為每位也各有所長,但假若硬要選最喜歡的,便是Wojciech Mazur的”No entry” 。
Max認識全部參展藝術家,認為每位也各有所長,但假若硬要選最喜歡的,便是Wojciech Mazur的”No entry” 。

不少波蘭設計師對於香港的印象皆是繁華石屎森林,所以系列出現大量密集摩天大樓和繽紛霓虹燈。Max稱:「有一點相當有趣,就是部分藝術家其實不曾到訪香港。他們只透過互聯網、電影與新聞報導等媒介認識此地,再予以幻想。這剛巧與舊時的電影海報設計情況不謀而合。」

dfa-er-fa-we-f

“Tribute to Hong Kong”系列作品眾多,揭示了波蘭藝術家眼中的香港。
“Tribute to Hong Kong”系列作品眾多,揭示了波蘭藝術家眼中的香港。
有藝術家以政治背景作為切入點,以雨傘象徵香港。
有藝術家以政治背景作為切入點,以雨傘象徵香港。
Max Skorwider以起飛腳的李小龍和維港景緻作為主題(右),功夫果然是不少外國人對我城的刻板印象。
Max Skorwider以起飛腳的李小龍和維港景緻作為主題(右),功夫果然是不少外國人對我城的刻板印象。
dfaefafd

來到這張作品跟前,Aga突然停下腳步。原來,她對此海報留有深刻印象:「洋紫荊是代表香港的法定花卉,我後來才知道這種花不能自行繁殖,是混種植物。這種特性很能代表香港,因為這裏正是文化混集、中西合璧之地。用風扇象徵香港的生活節奏也最適合不過,一直轉動彷彿無法停下來!」

另一邊廂,她對Eugeniusz Skorwider的作品情有獨鍾。「這幅海報出自Max父親的手筆,他既是平面藝術家,也是藝術教授。他簡單將兩個Google Map座標合體成心形,象徵把不同地域文化集結在這個彈丸之地,如此精彩的東西碰撞實在討人喜愛。雖然我在香港已定居三年,但每個地區散發的氛圍也各具特色,需要更多時間去探索和了解當中的驚喜。無可否認,我的確開始愛上這片土地。」

ewaaa

《海報化—波蘭海報藝術展 Posterized. Poster Art From Poland.》展覽
展期:2018年5月25 日至6月10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PMQ元創方A座2樓QUBE智方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