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人物】一個人的音樂可以走多遠?美國獨立音樂天空下有Kiri T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聽見香港

【星期日人物】一個人的音樂可以走多遠?美國獨立音樂天空下有Kiri T

Kiri 小時候曾學芭蕾舞,學會的除了舞技,還有許多古典音樂家的名子。
180318_kiri-t_web-01

「一名黃皮膚的女性音樂人,在美國樂壇能走多遠?」

這不是記者問的問題,而是本地獨立音樂人Kiri T 問自己的問題。

今年二十四歲的她,十四歲時曾加盟何韻詩的音樂廠牌Goomusic,當一名幕後作曲人。高中畢業後,立志成為一名專業音樂人,走到美國著名音樂學府-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修讀電子音樂製作及設計(Electronic Production and Design)。在學時創作的《Twenty-Something》remix 版本在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創下接近五百萬點擊次數,成績非常矚目。但兩年前畢業重回香港小城,才發現本土音樂的窗是細小,樂壇現況大不如前,做一個人的音樂反而更合乎心意。

「我覺得自己的音樂是偏向電子流行樂,再加少許R&B(節奏藍調)的味道。」但大部分香港樂迷依然喜歡容祖兒、陳奕迅式的港式抒情慢歌。因此,這位「浸過鹹水」的音樂人,決定自己開公司,美國香港兩邊走。

這個年代做音樂,不可以預期有監製、唱片公司幫你。我自己就是一個音樂廠牌,要DIY所有事。」一個獨立音樂人能殺出一條光輝大道嗎?

叛逆的創作童年

擁有一把長長曲髮的Kiri 在訪問期間經常說「好緊張啊」。回答問題的時候,雙手也緊握着水杯。陪伴Kiri 受訪的朋友笑稱她是一名「矇查查」、「沒有計劃」的女生。大概是指生活細節吧,因為在音樂的世界,她比誰都清楚自己的取向。

Kiri 笑言自己小時候是一名典型的忙碌港孩,既要讀書,亦要學芭蕾舞、鋼琴、小提琴等。每一樣興趣都要考試,但只要說到音樂,她卻變成叛逆學生。「我從少到大也不喜歡彈考試歌,所以經常被老師責罵。但我反而在收音機聽到喜歡的歌手,例如何韻詩、王菀之的歌之後,會自己用鋼琴找尋那些歌的旋律,然後再創作。」

Kiri 小時候曾學芭蕾舞,學會的除了舞技,還有許多古典音樂家的名子。
Kiri 小時候曾學芭蕾舞,學會的除了舞技,還有許多古典音樂家的名子。

但真正激發她當一名表演者的是偶像何韻詩主演的音樂劇《梁祝下世傳奇》。「這套劇的樂手與觀眾非常接近。我清楚看到他們在彈什麼,那時才發現原來音樂可以這樣玩,I think I can do that too!」14歲那年,Kiri 用Garageband(MacBook內置的編曲軟件)寫了一首歌,膽粗粗電郵至偶像的音樂廠牌Goomusic。怎料竟一擊即中,成為公司的作曲人,邊做邊學。

直至現在,二人除了是粉絲與偶像的關係,還是在獨立音樂路上共同作戰的前輩與後輩。「大家都明白這個年代已經不適合簽一個藝人,反而做freelance,做獨立音樂更好。」訪問當日,何韻詩借出了公司的錄音室,亦把Kiri 介紹給由外地到訪的音樂人。要獨自在香港的樂壇生存,除了實力,也少不了前輩的幫忙。雖然在香港有前輩照顧,但在美國讀音樂的Kiri 依然眷戀當地的創作氣氛。

私密作打入美國獨立音樂榜

「凡是修讀音樂的人,也是對這個行業充滿熱誠,所以我的同學全部也獨當一面。」在美國讀音樂,沒有上莊文化、沒有學會、沒有體育校隊。他們專注玩音樂,有的卻是無盡的派對。只要認識同一種音樂風格的朋友,大家便定期舉辦派對,即興玩音樂,互相交流。

但機遇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2015年,Kiri 把自作曲《Twenty Something》的demo放上網上音樂分享平台soundcloud。這首歌是Kiri 二十一歲時寫的,記錄自己對未來感到迷惘的鬱悶,歌詞這樣寫道︰「I can’t take this new reality/I can’t feel my own gravity/I’m still looking for my clarity」接受不到新生活、感受不到人生的重心、渴望找尋一個答案,是年輕人必經的階段。

一首自我反省的私密作品,竟吸引了著名紐約DJ Lucian 主動提議改編此曲。「讀書時,大家也很喜歡Lucian!那時,他幫了Alessia Cara 的《Here》做了一首remix,他的音樂真的好有型。」改編後的《Twenty Something》成為脫胎換骨的電子舞曲。「真的很震驚!我原本只在睡房錄這首歌,他改掉原本的chord,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效果。」

作品才剛推出,便打入了美國的獨立音樂排行榜。「我記得當日我還在上課,Lucian 告訴我已放上soundcloud。我沒有特別理會,反正平日自己也會上載作品,不會預計有很多人會聽。下課後一看︰咦!上了indie 流行榜,有無睇錯?」

突如其來的爆紅,沒有成為Kiri 的創作壓力,她依然如常讀書寫歌。她問這位著名監製,為何看中《Twenty Something》。Lucian 說Kiri 的唱腔很適合電子曲風,而且歌詞很有記憶點,年輕人絕對會有共鳴。純粹的創作,引起了小小的成功,但在香港樂壇做自己又行得通嗎?

經典從不需要取代

Kiri 在香港的幕前演出不多,但她卻現身於今年1月1日《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的表演環節,更與本地著名監製馮翰銘一同演唱吳雨霏去年派台作品《奉愛之名>》的英文版本。找她站上會展大台,除了因為吳雨霏缺席頒獎禮之外,更因為她正是原曲的作曲及編曲人。細聽此曲的伴奏,不再是港式情歌的鋼琴或結他,而是她擅長的電子節拍。

畢業回港後,Kiri 主力幫主流歌手寫歌,但風格卻不是自己所擅長的。
畢業回港後,Kiri 主力幫主流歌手寫歌,但風格卻不是自己所擅長的。

然而站上叱咤舞台,不代表已經打入主流市場。Kiri 指初畢業回港,只是幫主流歌手寫歌。但能以電音編作廣東話歌,如吳雨霏去年的兩首作品《奉愛之名》與《Come With Me》實屬少之又少。

這當然不能怪責製作人,樂迷的取向也主宰創作人的方向。這次回港,Kiri 應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的邀請,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出席一個關於音樂工業的講座。原本主辦單位希望Kiri 能分享一下做獨立音樂的心得,但她卻被現場的學生潑了一盤冷水。「我問大家喜歡聽什麼歌,他們只說陳奕迅與容祖兒。他們坦白地說不會聽新歌,因為不夠經典。我再問他們會否聽其他語言的歌,又沒有反應。我覺得好難溝通,已經不夠膽再做什麼分享。」

演講室內的一群青年當然不代表全港樂迷,但遇到只接受「典型廣東情歌」的樂迷,確實讓Kiri 感到沮喪。「他們只留戀一種音樂。我甚至聽過有人說︰這一輩的新人不會做到林憶蓮的音樂。但為什麼要這樣比?我自問取代不了他們的心中經典,亦從不需要去取代。」她認為這個年代不會再有一位歌手獨霸樂壇。反倒百花齊花的音樂風格,各自捉緊聽眾羣的樂壇更健康。

畢業回港逗留短短九個月後,自2017年的3月起,她便決定獨自回紐約生活,專注做自己的歌。「我發現自己鍾意做自己音樂,多過幫人寫歌。而且我的音樂在外國發展機會較多,至少跟我合作的人,如錄音師或監製也是同一風格。」

現在Kiri 主力在美國做創作,也希望在今年內推出自己的唱片。
現在Kiri 主力在美國做創作,也希望在今年內推出自己的唱片。

這代表她要放棄香港樂壇嗎?絕對不是。去年12月,美國一人獨立樂團Japanese Breakfast 來港開唱,主辦單位邀請了Kiri 當開場嘉賓,她一口便答應。「我現在是香港美國兩邊走。如果香港有很特別的演出,我也會回來。在美國則主力做創作,以及擴闊自己在行業的人際網絡。」無論是場地、合作單位,還是音樂類型,只要是好玩,她也會想回港參與。

別把自己當少數

訪問最後,Kiri 說她今個月返回美國,準備在夏天推出首張個人唱片。發一張完整的唱片,既希望讓自己找到確實的風格,也令樂迷真正認識這位來自香港,黃皮膚的獨立女唱作人。

「當年畢業沒有勇氣留在美國,因為覺得自己是亞洲女生,在hiphop urban pop 的工業中屬少數中的少數。但近年,多了美籍亞裔的音樂人,如 TOKiMONSTA 都會有巡迴演出。既然有這個趨勢,我也要承認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不覺得是少數,便沒有人會標籤你。」

一名香港女生,能在美國樂壇走多遠?這一刻沒有人能答到,但音樂不只一條路,為何香港樂壇卻容不下她的音樂呢?

180318_kiri-t_web-06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聽見香港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