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有圖有真相」,但有了圖又是否代表事實的全部?廿一世紀是社交媒體急速發展的年代,全球每分每秒也有人在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中發放信息。在人人也是媒體的時代,我們還能輕易分辨真相嗎?
王嘉儀是電視台歌唱節目《超級巨聲》的第一屆參賽者。去年自立門戶,成立音樂公司,當上一名獨立歌手。最近,她與本地填詞人王樂儀合作,推出新作品《美麗新世界》,更在網上公開自己為歌曲MV「買views」(瀏覽量)的過程。有人說她在諷刺網上的KOL「呃like」,也有人說她在控訴主流音樂圈的生態。
作者已死,話語權被奪走。王嘉儀與王樂儀讓網民詮釋自己的行為,這種真假難分,也正是兩位創作人最想探討的問題。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網上有各式各樣的媒體與文章,我們該怎樣分真假?」
美麗的科技新世界
新曲《美麗新世界》的靈感源自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的同名著作。這部文學作品跟《1984》及《我們》一同被喻為三大反烏托邦的小說。小說背景是2540年的倫敦。那裏的生活因有高科技而看似十分美好,但科技沒有讓人民精神進步,反而有更強的階級觀念與權力操控。
對王嘉儀與王樂儀而言,社交媒體與科技也是他們的新世界。王嘉儀直言沒有科技的話,這一首歌曲也許不會出現。「沒有互聯網,我不會邀請到自己欣賞的台灣音樂人為這首歌做編曲。沒有科技,我們也做不到電子音樂,不可能將我的人聲變成這首歌的底beat。」
資訊爆炸 迫誰變成瘋子
科技固然讓人快樂,但過多的資訊也使人心煩。《美麗新世界》的其中一句重點歌詞是「誰變了瘋子」。瘋,是因為網絡的世界實在太快,使人喘不過氣來。
以社交媒體Facebook為例,我們每天都閱讀到千變萬化的資訊,而且每一個人瀏覽的Facebook 首頁動態(news feed)也完全不一樣。這一秒看到一張有趣的圖,下一秒已經消失於網絡的大海之中。王嘉儀與王樂儀均直言他們很需要休息。王樂儀甚至會在周末放棄智能電話,情願拿起一部不能上網的Nokia,讓自己避世。
「世界變化的節奏太快了。可能上一刻我還相信的事,下一刻已不再重要。但,人是有真實感受的,我在歌詞中寫到『誰碰我指尖』,因為我們也想追求觸感與實在的事。只要有這個信念,你會很容易看到世界的變化。那,為何我們還是看不清?或許,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急促的節奏。」
選擇相信的便等於真相?
瘋,除了因為快,也因為這個社會變得愈來愈荒謬,而且網絡往往加深了這些荒謬。
王樂儀大約在今年7月開始創作《美麗新世界》。當時是四名立法會議員被DQ,與政府通過一地兩檢的月份。「這些事情的討論均是由網上開始擴大。當我們要決定自己立場的時候,我們就得面對這些資訊,跟這一個時代鬥快。」
當局者迷,那我們應該怎樣決定自己的定位?什麼才是真實?王嘉儀卻說:「其實我們這個年代已經沒有真相的了,我們都進入了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era)。只要我們相信什麼,願意follow什麼,那就是真相,到最後只是自己的選擇。」
買views實驗 人氣真假錯亂
歌曲完成後,王嘉儀花了1600元港幣向不同賣家購買YouTube的瀏覽量。這個行為不是為了要諷刺任何人,只是單純想通過一個實驗,讓自己感受真與假的錯亂。王嘉儀笑說:「我們買views的時候,也分不清付了的錢是否已變成瀏覽量。今天是十四萬,明天又變了十二萬,原來連YouTube瀏覽量也可升可跌。」
然而「作者已死」,王嘉儀公開了「買views」的紀錄片後,不同媒體也詮釋她的行為。王樂儀也認為這個現象很有趣:「我覺得這也是對media trend 的諷刺,我們本來不是因為想談論音樂工業而買views,但媒體的報道也傾向將這件事變成真。」
對於這個美麗的誤會,王嘉儀直言不介意。「每個媒體也有自己的取態,這也是好事。我們以歌曲提出了關於真假的問題,很多人也發表自己的想法,我就像牽了一條紅線一樣。」
王嘉儀把買views的過程上載至自己的Facebook專頁
世界再壞 仍舊不怕
在小說《美麗新世界》中,作家將人類分成不同種類,有文明的人,也有野人,他們過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記者問王嘉儀,她是走進了新世界的文明人,還是遠離煩囂的野人。她卻笑說自己是個中間人。
「我也是社交媒體的用家。既然人人都可以隨意發布信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變瘋子。」然後,社會是共建出來的。王嘉儀依然認為科技的出現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只是人類選擇了一個急促的方式去生活。
也許《美麗新世界》在記錄這一個快速的時代之餘,也告訴大眾要在可怕的世界中,找回自己的步伐。哪怕世界再壞,自己依然能夠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