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普遍不喜歡特朗普,但為什麼到了競選的最後階段,反而鮮少找到相關的展覽呢?
「我很高興我們仍能作這一類的展出,」Joshua Liner Gallery的總監Karyn Behnke說,大家的冷淡,大概是因為紐約人已經疲累了。「由希拉里宣布參選到現在,應該差不多有一年時間吧?大家已經對這題目感疲倦了。而很多藝廊,其實不太喜歡太直接、政治化的展覽,這些有時效性的作品不太受觀迎,而美術館所受的限制就更多。所以我們很珍惜可以展出這類作品的機會,而且覺得在這時間點,需要有藝廊作相關的展覽。」
Karyn強調,自己的藝廊並不是一個有政治取向的空間,但藝術應該開放予討論不同的議題,「我們正好遇到有策展人希望辦這題目的展覽,所以就在這時間點辦展了。」
「得到這結果,我也有挫敗感,但藝廊的日子應該也是一樣的過。你逛逛附近的藝廊,你會發現,其實與其他日子並無分別,展出如常。有時我也會想,藝廊提供的養分,是否只是一些知性上的快感,甚至與現實生活無甚關係呢?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的,所以一有機會,我也希望利用手頭上資源,可以做些回應到現實的展覽。」
不能失去的自由
「特朗普這個人太難預測了,不過我想即使他當選,對紐約藝術圈的影響也不會太大。」Karyn說,紐約的藝術圈,主要是由美術館、藝廊、非牟利藝術空間等組成,而這結構也發展完善,短期內即使誰人當選,影響也不會太大。
「尤其在Chelsea區的畫廊,本身已經有其運作的邏輯,基本上誰人當選日子也是一樣的過。」
不過,她認為這只是中短線的平靜,特朗普當選對藝術圈的影響,好可能在長線才浮現。「這裏藝術發展的蓬勃,其實是由許多東西構成的,自由的創作空間就是其中一項,特朗普當選會否影響到表達的自由呢?這點我們也不清楚,但表達自由不只是抽象的東西,例如紐約有不少給藝術家聚集的空間,它們可能因為政府的資助,而可以用較平租金提供空間。這些空間,其實是自由表達背後的支援。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有變,紐約失去了這些空間,其影響應該是日後才慢慢浮現的。」
街頭反抗之聲
在藝廊之外,街頭、民間藝術對大選的回應則比較直接。在紐約街頭你不時會見到政治相關的作品,而一些與藝術無關的機構亦會有作品以作表態,當中最為人注目的就是Hanksy將特朗普化為大便的街頭作品。有趣的是,有人將這作品轉變成商品,製作成扣針,並在曼哈頓區的Trump Tower外兜售。
另一方面,在選舉期間,許多雜誌亦選用了與選舉相關的創作,例如《New York Magazine》就連續兩期用了女性主義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封面,以反對特朗普當選。然而這些媒體、藝術上的反抗,通通也無法阻止特朗普當選。
另一種聲音
事實上,與這次大選相關的藝術事件中,最受關注的卻是有藝術家假意舉辦諷刺特朗普的展覽,最後卻真的支持特朗普,導致了藝廊撤展。
紐約Pierogi Gallery主動取消了其舉辦的展覽《Daddy Will Save Us》,並發聲明指這活動的策展人Lucian Wintrich違反協定,原本說是諷刺特朗普的展覽變成支持,是「破壞藝廊及他自己聲譽的舉動」。這事件也引起了討論:到底支持特朗普是否也是藝術應該包容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