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可以很浪漫,但必然會有它不浪漫的一面,而誠品書店一直在平衡兩邊。在商業及人文素質上,誠品都為華文地區建立了許多標準。到底這些年來,它有過什麼重要的建設?
《誠品好讀》
年輕的讀者也許未曾讀過,但《誠品好讀》是一代文青曾手捧一本的刊物。2000年創刊,2008年停刊,這本月刊共出刊89期,其後續刊物《誠品學》亦出版了八期,並於2005年時發行到香港。《誠品好讀》在當時就將閱讀展示為一種生活品味,並以文化角度切入不同社會議題,作深入討論。
《誠品好讀》曾於2012年復刻出版2001年7月號的內容,並加入新的內容。該期封面故事為雜誌學,說的是台灣百年的雜誌發展,也是《誠品好讀》的一種自我探索。一本雜誌,可以建設出一代人的品味,停刊將近十年,《誠品好讀》卻孕育了一整代文化青年。
廿四小時閱讀空間
你會在什麼時間閱讀?廿四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彷彿告訴你,廿四小時都可以是閱讀的好時間。台灣誠品的敦南店,以廿四小時營業聞名,閱讀的人,終日都有了一個展示閲讀,接觸新書的空間,讓閱讀的能見度變得更高。誠品敦南店開始時不是廿四小時營運的。原來敦南店是最早開業的誠品書店,1989年3月12日開業時,是位於仁愛路圓環上,原於地下室,之後擴建至2樓,直到1995年因合約到期,才搬到現在的國泰敦南大樓現址。
因為搬遷,誠品在徵文活動中發現逾四成的參與民眾,都希望有一所廿四小時營運的書店,於是就成就了誠品敦南店的廿四小時經營。
香港的讀者,也曾擁有過這種空間。香港誠品銅鑼灣店開業時,曾經廿四小時營業,但後來就取消了這個安排。
誠品蘇州店
在誠品的發展史上,蘇州店比香港的分店似乎更值得記上一筆。香港銅鑼灣店是誠品於台灣外首家分店,但香港分店與台灣分店,也是以繁體書為主。然而作為進軍內地的第一店,蘇州店意味着誠品建立了一個可靠的通道,將繁體書運到內地出售。蘇州店現在仍以簡體書為多,但繁體書仍佔一定數量,在文化層面上,擔當了交流的功用。
而蘇州店對誠品本身另一意義,就是它為誠品首家自持物業的分店。誠品購入了蘇州金雞湖鄰近的土地,建立了總面積達5.6萬平米的綜合建築群,當中書店占據1.5萬平米,剩餘的面積由文具店、咖啡館、餐飲、時裝店、家品店、展覽館等組成。在這個商業綜合體旁邊,還有共76套高級公寓出售。
文化作為顧問經營
2008年,勤美誠品綠園道店開幕。這是誠品首次以顧問經營管理模式經營,同時亦是華文地區文創事業發展的一條新路徑。誠品在新的地產項目上的經營,為鄰近地帶提升商業價值,而誠品就可以就提供這種發展機會及提供顧問服務,收取費用。
這種有計劃式的文化區發展,有異於世界各地自由生成的藝術區,壞處當然是生命力不會夠自然生成的藝術區強,但對書店來說,其實已經填補了文化產業難以謀利的那個空缺,為各式文化產業提供了參考作用。
誠品講堂
現在如TED一類的網上短講片段極多,又有如Coursera一類網上課程網站,但傳統的講堂方式,其實有其可取之處。講堂不一定由正規學校提供,如誠品就從1997年起,開設誠品講堂,以開放的知識交流平台,內含哲學、歷史、趨勢、電影、生活風格、藝術、文學、音樂等領域的文化內容,累積己逾2,500堂課程、逾600位專家學者授課。
這種民間的學堂,在民間知識傳播上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近年香港民間學院,亦是希望從事類近的工作。不過,在台灣誠品,廿年來可以授了逾2,500堂課而繼續營運,而在香港,卻有可能如香港民間學院般,會被指無牌辦學而被迫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