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冷知識】關於梵高 你或許未有留意的7件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文冷知識】關於梵高 你或許未有留意的7件事

20.01.2017
網上圖片、YK
10012539_891717
sdfhjgfdsa

提及梵高,除了名畫,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起他左耳的故事。多年來坊間流傳很多版本,而一般也認為梵高是因精神病復發而自行把左耳切下來,並將之寄給妓女Rachel,希望藉此贏得美人歸。另一邊廂,也歷史學家如Hans Kaufmann和Rita Wildegans堅信耳朵是被畫家好友高更在一次爭執中割掉。

不過醉心研究梵高歷史的藝術史學家Bernadette Murphy在上年出版的著作Van Gogh’s Ear: The True Story中卻披露重大發現,指出耳朵原來是贈予曾被牧羊犬咬傷的農戶之女Gabrielle Berlatier 。而翻查入院紀錄,的確真有其人,Murphy更斷言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即使Berlatier出嫁了也繼續與梵高保持緊密的聯絡。雖然羅生門現已難以證實,畢竟太多人證物證已消失於時間洪流之中,但假若你還對調查深感興趣,不妨收看Murphy與BBC合作拍攝的紀錄片The Mystery of Van Gogh’s Ear!

此圖為當年診治梵高的醫生Félix Rey的手繪診斷書,裡面記錄了梵高左耳的傷勢,指出他是把整隻耳朵給切走,而非只有傳言中的耳珠部分。(圖片來源:new.com.au)
此圖為當年診治梵高的醫生Félix Rey的手繪診斷書,裡面記錄了梵高左耳的傷勢,指出他是把整隻耳朵給切走,而非只有傳言中的耳珠部分。(圖片來源:new.com.au)
藝術歷史學家Bernadette Murphy(左)及傳媒人Jeremy Paxman(右)在節目裡帶觀眾一起查證梵高左耳背後的真相。
藝術歷史學家Bernadette Murphy(左)及傳媒人Jeremy Paxman(右)在節目裡帶觀眾一起查證梵高左耳背後的真相。
不少藝術研究者、藝術愛好者及歷史學家也為梵高的「左耳之迷」而瘋狂,美國就有一名藝術家根據梵高的自畫像,以3D打印技術重塑「梵高左耳」,並送往德國的一家美術館展出。
不少藝術研究者、藝術愛好者及歷史學家也為梵高的「左耳之迷」而瘋狂,美國就有一名藝術家根據梵高的自畫像,以3D打印技術重塑「梵高左耳」,並送往德國的一家美術館展出。

收看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h15VAeMKk

2

曾有朋友跟我講過,藝術造詣越高的藝術家,身、心靈越有「缺憾」,他們才越能洞悉凡人不能體會的世界,創作出叫人無法想像的作品。雖則說法並無科學根據,但的確有不少在歷史留名的藝術家都受疾苦困擾,梵高正是其中一位。

他終生被病魔纏身,原因眾說紛紜,不少研究學家追究其惡劣的生活習慣。先是他長期選用的顏料(尤其是鉻黃)含鉛量極高,毒性極深,直接損害他的身體狀況。另外,他喝酒成癮,加上貧苦生活令他食無定時,經常只以苦艾酒和咖啡取代營養食物充饑,最後親手將健康斷送。不少醫生和精神病醫生透過分析文獻記錄及梵高留下的信件內容,推斷他曾罹患顳葉癲癇、躁狂抑鬱症、側柏酮中毒、鉛中毒及迫書寫症。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展出梵高當年用來作畫的顏料及畫板。不過大家無需擔心,用眼看是絕對不會中毒的!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展出梵高當年用來作畫的顏料及畫板。不過大家無需擔心,用眼看是絕對不會中毒的!
34444

梵高乃是多產畫家,一生創作了多達900幅油畫,另外亦繪畫了約1100幅草圖,所以如果硬要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實是難事,皆因值得大家探討的畫作確實太多。不過在云云畫作之中,我就覺得對於《星空》(The Starry Night)的研究最為有趣。

首先,科學家提出《星夜》的獨特畫風並不是梵高的創意表達,而是中鉛毒的副作用而已。他們深信顏料讓梵高長期中鉛毒,而鉛中毒的其中一個症狀正是視網膜腫脹,這會令患者看到物體圍繞著圓圈狀的光暈,效果就如畫中發光的星星。另一項有趣發現,就是科學家深信《星夜》是幅暗藏科學元素的藝術品,認為梵高似乎透過畫中的漩渦及線條,精準表達了物理學的亂流現象(turbulence)。不少人覺得,在聖保羅精神病院留醫、飽受身心煎熬的他能如此具象地描繪出氣流水流移動和光影概念,並非單憑巧合就能做到。

TED曾製作一條講解「星夜亂流」的動畫影片。
TED曾製作一條講解「星夜亂流」的動畫影片。

收看TED-ed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erSm2ToFY

23456

坊間一直流傳梵高是以手槍自殺終其一生,梵高博物館也是如此對外宣稱,連英國雜誌《Burlington Magazine》亦認為在心理學和歷史學角度而言,梵高死於自殺非常合理,(梵高死時被發現口袋藏著的一封信也加強了自殺論述的肯定性)。

不過2011年出版的《Van Gogh The Life》一書指出梵高並非自殺身亡,而是被熟人或是一名16歲學童所殺害。2014年,美國雜誌《Vanity Fair》亦刊登一篇質疑梵高死亡真相的文章,提及法醫提出的疑點,認為他中槍的位置及子彈的角度是難以由自己親自落手,傷口也不是近距離射擊所致,加上他死前才剛購入大量新顏料,該時期完成的作品也似乎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完成,種種跡象顯示他並沒有自殺的動機。然而,真相已無從考究,你又會願意相信哪一個版本呢?

1890年8月7日的L’Echo Pontoisien報章刊登了一篇關於梵高自殺的新聞,原文內容為“Van Gogh, aged 37, Dutch nationals artist, has shot himself with a revolver in the fields, only wounded, he died a day after in his room.”
1890年8月7日的L’Echo Pontoisien報章刊登了一篇關於梵高自殺的新聞,原文內容為“Van Gogh, aged 37, Dutch nationals artist, has shot himself with a revolver in the fields, only wounded, he died a day after in his room.”
k-j-m-h-n-b-g-fv-c-d-x-s

近代史上記載最長壽的法國婦人Jeanne Louise Calment死於1997年,享年122歲。她接受某傳媒的訪問時表示,自己年輕時曾於親戚的店內跟梵高有過一面之緣(約1888年)。她更形容,梵高外貌醜陋,為人無禮,感覺缺乏修養,讓人心生厭惡,更指出當時大家都直呼他為瘋子。不過很諷刺,除了Jeanne能有幸體會後人對梵高的欣賞及尊敬,19世紀住在阿爾勒的法國人又怎會料到,這位飽受人間疾苦的「過街老鼠」死後竟有如此的成就呢?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dsafewafweafdaf8876

早在數年前,有來自日本的色彩研究學家推斷梵高是色盲病患者,論點在於他作畫時獨特的顏色選擇。學者分析其大膽的色彩配搭,發現他尤其偏愛明亮的黃色,且經常缺乏大自然常見的協調色系,因此判斷他患有紅色色盲症。

日本色彩學家曾淺田一憲曾展開「色彩體驗實驗室」企劃,模擬梵高眼簾下的世界。你看出分別了嗎?
日本色彩學家曾淺田一憲曾展開「色彩體驗實驗室」企劃,模擬梵高眼簾下的世界。你看出分別了嗎?

不過最近梵高博物館在官方網站澄清,梵高絕不是色盲,原因是他能完美地在作品上應用正確的色彩理論(Color Theory)。博物館補充,大家誤以為他有選色障礙,全因大部份畫作(尤其紅色顏料)受化學作用影響而不斷退色。事實上,大家的確難以再從真跡中看到當年原有的色彩。

資料來源:Van Gogh Museum

cfdsvc-d-s-z

為了讓藝術融入生活,不少商品也會將藝術作品注入其中。以Van Gogh Art de Sweets為例,品牌就找來梵高博物館合作,於春節期間開設pop-up store,將梵高的藝術滲透在飲食文化的層面之上,務求把視覺跟味覺享受連結。品牌以「落入梵間」的美食作招來,特別挑選多幅梵高的畫作融入食物包裝設計之中,令其用途加以延伸,成為獨特的家居擺設。

這款朱古力盒內藏一副印有畫框的梵高作品,底部貼上絲帶「扶把」,只要輕輕一拉就能讓畫像座檯日曆般站起來,成為精緻的檯頭擺設。
這款朱古力盒內藏一副印有畫框的梵高作品,底部貼上絲帶「扶把」,只要輕輕一拉就能讓畫像座檯日曆般站起來,成為精緻的檯頭擺設。
適逢新年,品牌推出梵高賀年禮品,當中包括這系列名畫利是封。
適逢新年,品牌推出梵高賀年禮品,當中包括這系列名畫利是封。
16144990_10158039363955433_1266021553_o
為了讓包裝有更多用途,品牌更推出擺放飾物的絨布內隔,讓包裝盒成為實用的飾物箱。
為了讓包裝有更多用途,品牌更推出擺放飾物的絨布內隔,讓包裝盒成為實用的飾物箱。
書形包裝盒不止是個存放的朱古力容器,更是一本「小冊子」,印有幾幅梵高的畫作和介紹,讓人一邊吃一邊認識這位留名千古的大藝術家。
書形包裝盒不止是個存放的朱古力容器,更是一本「小冊子」,印有幾幅梵高的畫作和介紹,讓人一邊吃一邊認識這位留名千古的大藝術家。
16106432_10158039362840433_1500903696_o

Van Gogh Art De Sweets期間限定店
地址|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二樓期間限定店200F
營業時間|10:30 a.m-8:30 p.m.

網上圖片、YK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