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藝術還是數學?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的迷宮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是藝術還是數學?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的迷宮

18.04.2017
網上圖片
白天與黑夜(1938)
版畫畫廊 (1956)
埃舍爾的自畫像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有些人依靠視覺認識世界,只要能看見的東西,仿佛便是真實的事物。可是眼睛亦有欺騙人的時候,當數學與藝術結合時,客觀世界或會以違反邏輯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作品玩弄着視覺元素,有人近日更向他致敬,把其畫作製成3D遊戲,讓觀者陷入循環的迷宮之中。

在校數學成績不佳 旅居創作版畫

埃舍爾把平面圖形透過幾何排列,並以光暗、顏色、比例等操作,讓觀者產生錯覺,作品理應通過一系列精心計算。匈牙利藝術家Istvan Orosz曾經這樣評論埃舍爾,「對藝術家來說最可怕的事,就是欣賞者走馬看花地觀賞畫作,但他的作品永不會出現這情況,當看到其版畫時,你會認為更重要的是停下來思考。」事實上,埃舍爾對數學的認識並不如眾人想像般那麼深。「在中學時期,我的算術和代數成績很差,即使到了現在,我仍覺得歸納數式是件困難的事。當我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它激發了我的想像,我的成績才稍有進步,但我從來未在這科目取得優異的表現。」

埃舍爾父親曾希望兒子能成為建築師,便安排他在建築學校內就讀。埃舍爾認識了該校的藝術教授馬斯奎塔(Samuel Jesserun de Mesquita),激發起對木刻版畫的興趣,後來更旅居於歐洲多個城市作畫,如羅馬、瑞士和比利時等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埃舍爾才舉家返回荷蘭定居。那時他的版畫技巧已臻成熟,並多取材於南歐建築物和風景。

幾何學家考克斯特(Harold Scott MacDonald Coxeter)極其欣賞埃舍爾的畫作,他得知埃舍爾早已畫過多種數學結構,便邀請埃舍爾到其課堂旁聽,結果埃舍爾卻聽得一頭霧水。「對我而言,這些作品到底是數學,還是藝術?這仍是一個疑問。」

挑戰固有邏輯思維

埃舍爾曾到訪西班牙,並深受摩爾人(Moors)充滿規律的圖案啟發,於1937年創作出第一件錯視作品《變形I》,但他對此並不滿意。經過一年的改良,終於成了其知名的畫作《白天與黑夜》。畫面下方本是黑白色棋盤格子,菱格逐漸化為鳥的形態,區分開黑夜與白晝:白鳥在黑夜裏飛翔,而黑鳥則在白天出現。這不僅是黑白同置的效果,亦是探索大自然規律秩序的重大嘗試。

埃舍爾畢生共創作了近五百件版畫,利用錯覺透視打造重複的影像,挑戰世人的邏輯思維。在眾多畫作裏,他最喜愛則是於1956年完成的《版畫畫廊》。在與朋友來往的書信中,他曾提及:「透過球面凹凸和循環排列,這幅畫產生了一種無開始也無結束的效果。我特地以連續的物體來營造變化,如畫廊中一幅幅的畫、或是小鎮一排排的房子。」驟眼一看,映入眼簾的先是左側正在欣賞圖畫的男子,但當視線隨着建築物框架向右延伸,卻發現框架竟是圖畫的一部份。那麼畫內的男子是觀賞者,還是純粹為圖畫的角色?輪迴般的循環空間尤如錯序,卻又詭異地和諧交融,這正是其作品的玩味之處。

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