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石燒牛扒 體驗野炊的原始況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山徑加油站

熱石燒牛扒 體驗野炊的原始況味

26.02.2018
1-6

乘着風和日暖,Thomas與Sam分頭行事,一個撿石頭一個折枯枝,不消一會備妥柴堆和椅子,開始野炊。二人曾受過童軍的原野烹飪訓練,即盡量利用自然資源,不用現成爐具,亦有人稱作無具野炊。諸如椰子雞湯、洋葱焗蛋與竹筒飯等都是以食材作為盛器而煮出來的食物。

1-1
以樹枝固定洋葱蓋,洋葱變成燜焗的容器,煮出滑溜的溫泉蛋。

兩人同是「九原野孩」的成員,解釋野炊也可細分作兩種做法,「有成員是西廚,可能較講究烹調技巧、重視煮前的醃製調味。我們是童軍出身,就會擅長求生技能,例如如何採集食材,通常最簡單是海產,然後直接用柴火來烤焗。」

食物實驗 熱石燒牛扒

簡單的原野烹飪已不能滿足他們,每次野炊都如同一次食物實驗,將瘋狂想法實踐。他們試過在海邊煮鹽:「游完水曬太陽,會見到身上有鹽結晶,以前上堂又學過科學原理。剛好在海邊煮食,不如試下。」

1-2
椰子人蔘雞湯 椰子殼較堅硬耐熱,可以盛載需要久煮的湯品。

於是他們將海水慢煲個多小時,直至結出薄如蟬翼的晶鹽,再來個海鹽煎牛扒。今次,他們從溪澗撿到一塊平滑石頭,竟想到用熱石燒牛扒,「有些餐廳都有這道菜,為何不可搬到野外呢?」以柴火燒了個多小時,牛扒一放下去便滋滋作響,先炙燙四邊以封存肉汁,再每面煎數分鐘,完成。

1-4

奈何牛扒油分不夠,欠缺色與味。這時他們開始動腦筋:雖沒有帶備食油,但帶了蒸飯的臘腸。於是就先將臘腸放在石上出油,再煎煮牛扒,頓時油香四溢。「是童軍經驗教我們怎樣執生、怎樣取捨,訓練在野外適應力。」簡單如撿樹枝,是要用枯枝或是特意砍樹?「久了便會知道,地上枯枝比枝椏更乾身,更易起火。」Thomas說。

喜歡玩火 原始悸動

看着火苗從樹葉躍起,燒成熊熊火焰,Sam指這是氣爐沒法帶來的悸動:「Gas爐好像好理所當然,不用思考,沒火了就換,沒有感覺的。」自己起火,由撿柴枝開始就要留意尺寸,然後有策略地依序點燃,由開初見到的「虛火」,後來耐心「養火」:「見個火好大會好興奮,見到火細又好緊張要加柴,要想怎樣解決,火是千變萬化的。」他倆像栽花一樣,認真看待這團火。

1-5
他們帶備的現成工具只係打火石、cookset和刀具。其餘都是天然材料。

「其實上幾代人的生活都習慣用火點火,火可以取暖、趕野獸、營火會,我們細個都玩火啦。」不過,受香港規例限制,露營者只可在指定地點或得到允許的私人地方生火煮食,這次地點則屬後者,而且他們亦以金屬爐隔開泥土,防止直接燒地,玩火都玩得誠惶誠恐。

1-6

反思山野無痕

燒柴捉魚本來都是原野烹飪的技能,但現在就如同行山「罪行」,大部分人只敢低調進行,二人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是對自然有尊重與謙卑的心,這不是一個人的錯。我們不是貪心、也不是求飽肚。」

摸蜆捉蠔只是他們行山時的體驗與娛樂,摸到的只是額外獎勵:「有時只有三隻都無所謂,絕不是要摸夠一桶,餵飽所有人。」這天他們煮了四個小時,食物眨眼就吃光,「其實是為求過癮、出身汗醒下神,煮完都不夠你食個M記飽啦。」Sam說。

1-9
Thomas(左)與Sam認為只要不貪心,「用幾多,拎幾多」,大家都可以享受野炊之樂。

Thomas瞭解過其他國家的做法,例如新西蘭人也愛在政府的郊野用地摸蜆掘生蠔,但政府有數量限制,例如一次五十顆蜆,亦有大小規定,太小的要放回去。政府適度規限,當地人自律,兩邊雙贏。

相反,香港有部分盲目追求「山野無痕」的人,說穿了是在推卸責任,「在家中用電用冷氣,不用自己處理、看不到的就OK。卻說洗米是污染水源、撿柴是破壞環境。」他們相信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大自然有它的負載能力。

像今天只用了一公升溪水來煮這頓飯,「比在家中煮餐飯的水更少,開水喉可能更加揮霍。」一切在乎心態,站在道德高地的人,何以不同時追求在家無痕、地球無痕?

1-7
若用青竹來煮,食物會更加清香。除了做臘腸飯,也可以蒸蛋糕和焗菜。

二人回憶最開心的野炊時刻,就是做童軍時做柴火燒雞,大家都等不及燒雞上桌,傳來遞去,狠狠撕咬竹叉上的嫩肉。這時,Sam一手拿起牛扒大快朵頤,說這就是野炊的獨有滋味。在原野上野炊,就是要放開文明的規條,釋放自己的狂想,感受原始生活的況味。

Don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山徑加油站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