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 到小店實習去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大學生 到小店實習去

澳門鳳城手信由澳門起家,杏仁餅自然是生招牌。
(左起)實習同學Paris,老闆娘李太,老闆李先生,實習同學Paco。
老闆每天都在店內炒製花生糖,即炒即切即賣,實習同學可以見識到傳統手藝。
同學主要負責輕巧工作,例如包裝,將各種糖果入袋。
在露天街市,大部分光顧的都是街坊熟客,同學觀察到社區內的鄰里情誼。
剛切好的海鹽花生糖香脆酥甜,吃得出老字號紮實的功力。
山城士多成員Vincent希望透過實習,同學們能了解到小店運作,社區生態,以及露天街市的價值。

暑假快到,也是大學生的實習季節。實習不外乎到各種企業或機構待上幾個月,讓履歷漂亮體面。今年2月至4月初,卻有一班大學生走到小店實習,不為CV為什麼?

舉辦這計劃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山城士多,一直在大學出售本地手製花生糖、光酥餅和涼茶等,分享小店故事:「同學仔買到,係覺得好食,但唔知背後嘅故事。我地將相擺上網,但只流於知道。」山城士多成員Vincent說。

即使用社區遊形式,也只是在小店停留一、兩小時,不可能深入了解。於是他們便找來賽馬會「創不同」學院贊助這次實習計劃,要求參與同學每星期最少花八小時,合計實習最少六十小時。每周須提交實習日誌,計劃結束後再用不同形式向同學分享所學。

實習是虛名

「舖頭不太認識實習是什麼。我們就講成是同學仔來幫手,一星期一次來八卦下、了解下,嘗試不同崗位。另一個難題就是店家都怕要付薪水,但我們強調是來幫手,不用錢的,他們就放心了。」

雖說幫手,但一切都得從頭教起,也不是每家店都願意:「信心好重要,我們盡量找認識很久的店舖。」例如在大埔的澳門鳳城手信。

其中一個實習同學是讀城市研究一年級的Paco:「一般實習就是在寫字樓坐,好辛苦。來這裏什麼都可以做。」他形容自己更像一個觀察者,可以在店舖長時間逗留,察看細微卻值得保留的事物,也看到街市的價值。

「人們可能覺得街市落後污糟,但人與人的交流是最好的。吉之島當然都有試食,但這裏是真誠熱情,食幾多都不要緊。」他以前很少踏足街市,透過實習才第一次來到大埔墟市,認識小店與社區的連繫。

Paco主要負責舖面和雜務:「想給他們體驗一下,學做下生意。做花生糖的話對他們來說太辛苦了。但起碼知道怎樣做,回去可以跟同學講解。」老闆李先生隨和友善,對客人和學生都如是。Paco可以隨時過去,時間日子自由,不用被實習時數規限,實習完了也可照樣來,Paco說「件事就好似阿仔返去幫爸爸手咁自然。」

嚴格來說,這算不上是實習。Paco坦言計劃對履歷未必有用:「要睇你對學習嘅定義,唔一定要學識手藝,其實每日接觸到新事物就係學。外面實習都未必學到咁多。雖然工作重複,但每個客人都唔同。」即便一塊杏仁餅,他現在也可以侃侃而談:「原來真係一滴水都唔加!完全沒有水分,才可以咁實淨。」實習只是虛名,不須拘泥。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