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果欄被幾個大欄主壟斷,事實卻是:「辛苦錢嚟㗎,競爭激烈,生意唔易做。」甫開腔,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張志祥大吐苦水說。父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業,寶號:大益欄,是果欄最具規模的批發商之一,自己亦從六十年代接手,足足四十多年。人們常常有個誤解,以為果欄只有幾個大欄壟斷市場,「其實,果欄是非常開放的,最高峰時有足足三百多個欄(時為七十年代);現在都有二百多個欄。」
左青龍右白虎
果欄的歷史,或者已街知巷聞,長話短說。1912年成立,前身是九龍一個傳統果欄,專門批發珠三角水果。初期只以草棚搭成,直到1920至30年代,政府開始批地讓欄商興建固定樓房,多幢一、二層高的磚石建築逐漸組成今貌。最初渡船街、窩打老道一帶賣雞、鴨等家禽,東莞街賣菜,而後面是九龍魚市場;果欄只佔新填地街一帶;其時,果欄並非只賣生果,主要是賣蔬菜。直到1965年長沙環蔬菜批發市場啟用及1974年長沙環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啟用,雞欄和菜欄搬遷後才全部變成果欄。
最早期的果欄的老闆和工友大多是東莞人,同鄉人流落他鄉搵食,鄉里好幫手。「讀書唔多,唯有賣勞力。」水果利用駁艇運到碼頭,再靠苦力拉回果欄。苦力的形象,總是打大赤肋左青龍右白虎的紋身彪形大漢,扯大嗓門媽媽聲不絕。原來,那是有苦衷的。昔時,拉貨只用木頭車。「想像一下,一架車仔二十箱50kg貨,足足成噸重,你話甘唔甘。」還不止,更是分秒必爭。「人工都是斷車計的,多勞多得。」遇着人車爭路,唯有粗口相向。「你試下把1噸重貨物停下,再重新推車子,唔講粗口就假!」當然,工作過後,又是一班朋友。
黃賭毒的罪名
苦力生涯艱苦,放工鬆一鬆,午後就到油麻地的戲院買張票,油麻地戲院曾全日放映日活色情電影各個階段,一張戲任睇,「其實,可能不過是跑到戲院裏睡覺歎空調。另外,的確也有一些學歷不高,手上又有錢,不慎染上惡習——毒癮和賭癮,很多人一收工就買毒品,甚至公然排成了長龍;都讓果欄蒙上黃賭毒的罪名。當然,那是陳年舊事了,今天環境在變,人和事都在變,「木頭車換了電唧車,工作較輕鬆,脾氣也較好,粗口也不多聽見了。」庸俗的油麻地戲院也變了高雅的油麻地戲曲中心。
豈止環境在變,果欄的經營模式亦隨着人們的消費方式有所改變。果欄最輝煌是七十年代,當時有足足三百多個欄。「六十至七十年代是小販的全盛期,一架車仔或擺個地攤便可買水果謀生,每天都會有很多小販來買生果;是果欄的黃金年代;只是及後政府以街頭擺賣造成嚴重的環境滋擾和環境衞生問題,全力打擊小販。當時的市政局於1993年提出強制性取消流動小販牌照的政策,在三年內逐步取締市區內所有的流動小販牌照。不贅。
另外,近年日本、韓國的水果興起,也令石龍街的風景漸漸改變(容後再說)。「無疑,香港人愈來愈捨得花錢買水果,日本、韓國的水果能買得好價錢,利潤更高,所以,不少欄商也會傾向引入日、韓水果。」最後,我老實不客氣直接問:日、韓水果品質真的最好?一分錢是否真的一分貨?張志祥只聳聳肩打個哈哈說:「百貨養百客吧,我可捨不得吃。」張志祥賣了水果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