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間泰國菜館,總被一條條有半隻手臂長的炸肉吸引,外貌是否神似我們熟悉的「燒肉」?雖同是豬腩肉,卻是「泰國版燒肉」—— 鹹豬肉!曾在藍田屹立了二十多年的泰國小店,如今這滋味終於重返藍田。
初在藍田舊邨時
一九八八年,在藍田邨二座的街市地舖,老闆娘珍姐接手了朋友轉讓的泰國菜館。「當時未做過熟食檔,但我是泰國華僑,對泰國菜式的味道都有信心!」她憶起當初的自己像「半張白紙」,雖對湯粉有研究,炒飯類卻略知一二,「初初都有客人嫌炒飯偏甜。」她虛心接納街坊的意見,邊做邊鑽研。
舊時的街市位於屋邨入口的走廊,魚檔、菜檔、生果檔、熟食檔……通通擁擠在一條通道上,「不用『走鬼』的檔口仔」,是珍姐形容舊邨時期的「珍記」。用鐵皮的頂棚撐起一隅之地,不銹鋼的推車是煮湯河的地方,後廚則用來炒飯麵。「當時只有數張摺檯摺櫈,街坊就坐在走廊和屋邨的樓梯口邊。」她說每朝清晨七點的檔口已非常熱鬧,街坊們買完餸後都愛吃碗麵才回家。
後來藍田邨重建,店舖遷至附近的啟田大廈,舖位從冷巷到大街地舖,名字也由「新珍記」變成「珍味盞」。直到二零一五年,無奈新業主大幅加租,屹立二十多載的店舖最終結業收場,街坊們無一不覺惋惜。
「如果不是藍田我就不開返啦!」珍姐笑言,她的「根」早已深紮在藍田,對這一方天地有深厚的感情和回憶,巧在上年看見有舖位出租,開店的心已蠢蠢欲動。相隔七年之久,藍田街坊人人熟悉的泰國滋味總算回歸根本之地,「終於食返珍姐的味道了!」,「吃落肚的是兒童的回憶!」舊邨老街坊來到新店後紛紛感嘆。
招牌泰式鹹豬肉
從小在泰國長大的珍姐煮得一手正宗泰國菜,好奇下,我問她:「是否要學懂泰國鹹豬肉的手藝,才能煮出如此特別的『燒肉』?」誰知,這些炸脆的鹹豬肉是她自己改良的菜式,而泰國當地的鹹豬肉從不用炸的方法製作豬腩肉。
聽得此言,看來精髓在於「炸」,但鹹豬肉卻不拍上任何麵粉,靠的是過夜醃製的香料。煮熟至半腍狀態的豬腩肉,不是直接丟進醃料裏隨手一撈就能大功告成,「醃製過程需要技巧和力道,鹹豬肉的味道才勻實,炸的時候更脆口。」而火候,亦是「炸」的神髓,「油未燒滾,就要放肉,開小火慢慢炸,腩肉到脆的形態時,就能用猛火收尾。」有別於其他炸物,豬腩肉需在開火前就下鑊,才能保持最美味的肉感。油炸四十五分鐘,普通的豬腩肉搖身一變成外表炸脆、肉感厚實的鹹豬肉。
鹹豬肉粉是開店以來的招牌菜式,切件鹹豬肉配以自家製的清湯底,是令藍田街坊牽魂的味道。看見珍姐捧著石臼,邊放不同的泰國香料,邊用石棍搗碎的情景,才得知湯底主要以秘製香料熬製。搗碎後的香料會裝進湯袋中,另加入調味用的肉和骨,一碗泰式風味的清湯底誕生。另一「響噹噹」的招牌菜—— 鹹豬肉炒飯則將豬腩肉切碎至一口尺寸,「炒飯用的鹹豬肉會特別選擇更咬口的部分。」脆卜卜的鹹豬肉粒,加入菜粒和炒蛋,是最簡單的滋味。
「現在媽媽終於有以前獨有的光彩。」當初店舖結業後,Kennie認為退休後的媽媽像失去了一種「charm勁」。在女兒眼中,多年來對食材一手包辦,在廚房主持大局的媽媽,才是「真正」的珍姐。幸好有機會重回舊地,令這間泰國菜館繼續薪火相傳,也讓一班舊街坊嘗到回憶之味。
珍姐泰國菜館
藍田匯景商場5樓34及35號舖
2348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