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每次相約朋友到Café,翻開餐牌,第一時間不是看有什麼咖啡好喝,而是尋找「窩夫」的身影。外脆內軟的窩夫,不論是配上雪糕和糖漿當作甜品,還是放在all day breakfast中取代多士成為鹹點,同樣是我的心頭好。
所以,每逢到國際窩夫日(3月25日)那天,都成為我吃窩夫的藉口,應應節嘛;不過今年想來點新意思,決定一試Croffle!
Croissant + Waffle = Croffle
一直有留意幾位韓國Foodie的社交媒體,記得在上年疫情初期,他們先後介紹着一款外形跟窩夫一樣,但卻叫作Croffle的東西;後來發現,這是由當地Café創出的「牛角包窩夫」。顧名思義是將一個卷好的牛角包麵團放進窩夫機,將它壓制成窩夫的形狀,再以三文治形式般夾着雪糕享用,光是想像都覺得邪惡!
最近,這款新興的韓國小食已漸漸在香港流行起來。那天經過鬧市中的台式茶飲店,撲鼻而來的不是黑糖的甜,而是令人不禁駐足和付款的牛油香。兩個由法國製造再空運到港的牛角包麵糰,靜靜地躺在已預熱的窩夫機中;一夾,麵團瞬間被壓扁,牛油沿窩夫邊湧出,吱吱作響。
兩分鐘後,在壓烘至金黃色的Croffle上鋪滿芝士、奶蓋、牛油果醬……一咬,Croffle口感比傳統窩夫更酥脆鬆軟,牛油味出眾,窩夫芯位仍保留牛角包一層層的酥軟,真的值得一試,難怪能掀起熱潮。這麼多種口味,不知你想試甜的,還是鹹的呢?
一個純粹發錯音的節日
話說回來,世界上的節日何其多,究竟「國際窩夫日」從何而來?其實,窩夫日源自瑞典,而節日來源卻是純粹發錯音……原來,3月25日是瑞典的「聖母領報日」(Vårfrudagen),而它的發音與「窩夫日」(Våffeldagen)相近;誤打誤撞下,那天亦被定為「窩夫日」,這麼隨心的起源真是突顯瑞士人熱愛窩夫的心。
不要對我尖叫,日常茶間
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利舞臺廣場1樓6號舖
2345 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