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moi ce que tu manges, je te dirai ce que tu es”
最早說出這一句是法國美食寫作和評論家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英文譯作是: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at you are. 及後德國哲學家Ludwig Andreas Feuerbach亦寫出類似的一句,英文是:Man is what he eats.
怎麼說呢?吃些什麼,便像些什麼?答案似是而非。說穿了,其實是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或多或少受着民族、宗教、社會、身份或地位所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食物已不單單是為了裹腹,它可以是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也不單單是為了健康,它也反映一個人的慾望與追求;當然,更強大的支配力量是宗教信仰。
看你的選擇,從中或可窺見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誰會吃烏龜、野味、穿山甲?
歷史上有趣的故事也不勝枚舉。如果告訴你,有一個人常吃的是醃漬食物像鯷魚和沙甸魚,時而會吃上新鮮垂釣而得的海鮮如鮪魚和烏魚;或許你會想像這是一位海員。不錯,他就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Colombo),在其航海日記上記錄所吃的食物。
又例如,這個人只吃燕麥粥、水果、果醬、乾麵包、咖啡;晚餐則吃米飯和薯仔,戒肉吃素,還過着苦行僧的克己生活,戒煙戒酒,拒絕慾念;他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他的妻子在札記中寫過,托爾斯泰(Leo Tolstoy)說肉類為「屍體」;於是他的作品中《戰爭與和平》訴說戰爭的殘酷;《懺悔錄》反省以往的過失;而《謝爾基神父》中,探索靈與肉的掙扎……
如果有個人凡是背脊向天的都來者不拒,甚至最愛吃烏龜、穿山甲等野味,你倒百分之九十九相信,那是咱們中國人。最後或許有點以偏概全,以下是一個人一星期七天二十一道菜式,你能估計她的身份和職業嗎?
Morning | Lunch | Dinner | |
Monday | All Day Breakfast (植物蛋) | 粟米斑腩飯 | 韓式:炒粉絲/石頭鍋飯/煎餅 |
Tuesday | 素菜包 | Super food藜麥沙律 (quinoa, baby spinach, rocket, kale, mango, avocado) | 印度咖哩 |
Wednesday | 豉油王豆卜炒麵 + 豆漿 | 純素漢堡 (vegan cheese) | 魚香茄子煲/咕嚕肉(其實是猴頭菇) |
Thursday | 甜薯素丸子熱烤卷 | 上海雲吞麵 | 雪裡紅黃耳燒豆腐/椒鹽素鮮魷 |
Friday | 彩虹沙律 + 番茄湯 | 越式素食:越南扎肉湯粉、喇沙湯米線、炸越南春卷、扎肉濱海生菜包 | 黑蒜羽衣甘藍純素薄餅 |
Saturday | Brunch – Omnipork | 海南雞飯(植物雞肉Beyond Meat Chicken)+日式豚肉煎餃(植物豬肉) | 素菜懷石料理 |
Sunday | 素點心 | 菠菜雜菌焗薯 | 上海菜:葱油拌麵/雪菜毛豆百頁/手抓餅/ 八仙腐皮卷 |
吃,可以改變能量
我叫Alayana,是一個塔羅師。早在十六、七年前便開始茹素,因為慈悲。在街市看到豬牛羊或雞鴨鵝的「屍體」,便想到動物也有生命,人們怎能忍心殺生?!吃素以後,更覺得食物可以提升的敏感度,改變能量。塔羅師需要心靜和直覺。素食使人心靜,使人身心走向喜悅和平,身心比較靈敏,容易感覺到自己內心與外界的變化。
另外,早有外國權威的證明,動物在被宰殺之前會有恐懼,以及被殺之時的痛苦,身體內的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分泌會亢進,而把大量的荷爾蒙留在肉;在動物死屍的肉中,含有有毒的血液,人進吃肉也會把毒素吃下,這些正是一種負能量。
其實,我不想多說spiritual的事,在臉書專頁是未能吃肉,說的是吃素後味蕾反而自此開竅,從未如此這般享受食物過,吃素其實好好味。我很為食。大多人有個誤解,以為吃素「無啖好食」,事實上近年香港的素食選擇愈來愈多,菜式也愈來愈多元化,味道愈來愈好。就像今天跑到女人街「意歐」,很多人沒想過旺角都有好的素食餐廳,驟眼像普通不過的茶餐廳,但老闆特意加設了一個素食菜牌,讓你「無綠不歡」,試試這個素雞槌吧,不是什麼素肉假肉,是以腐皮捲製而成,加上香濃的醬汁,比真雞腿還要好吃呢。
Café Retour
旺角通菜街6號地舖
2668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