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凱撒沙律的原創地是墨西哥,但它卻銘刻了美國實施禁酒令的歲月。現時的美國國慶日,其實也就是國際凱撒沙律日(Caesar Salad Day)。凱撒沙律的出現,除了讓全球人類的午餐多了一個美味的選擇,沒想到也影響了快餐和農業的生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美國快餐店一窩蜂地賣起加了烤雞肉的凱撒沙律。這讓原本種植冰山生菜(Iceburg lectuce)的農民立刻轉軚,改種羅馬生菜,成為一時熱潮。
這個風行將近一百年的沙律食譜,至今竟還啟發着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一輩的廚師,成為了他們凸顯個人風格的舞台。
「以前在美國讀書,我很喜歡四處試新餐廳。想知道廚師的功夫是否了得,我通常都先點一道凱撒沙律。」在美國長大的主廚周思薇(May),便視凱撒沙律作一個能分辨高下的指標。「作為精髓的醬汁,因為加入了鯷魚,味道偏鹹且豐腴,所以一定要襯托清新又多水份的爽脆菜種。」她分享着吃過數以百碟凱撒沙律後悟出的公式。一濃一淡,相輔相成,其實這也蘊含着圓滿關係的智慧。
互相換替 開拓更多可能性
及後於香港落地生根、開設餐廳,她努力探索美國人與香港人共同的comfort food。凱撒沙律便是其中的一項,只是當中的製作材料,並不常存放於平常本地人家的冰箱。有一次,她在大牌檔吃到豆豉鯪魚油麥菜,意外發現兩者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於是動念做成沙律版本——用油麥菜及本地椰菜代替羅馬生菜,又取豆豉鯪魚罐頭的鯪魚肉、芝麻油、魚露、日式米醋、蛋黃、巴馬臣芝士等做成沙律醬,拌勻時還打趣地用上中式木筷子。「我最想說的是,即使平日想吃凱撒沙律,其實不用刻意到高級超市買十數樣貴價食料回家。當然吧,我也希望讓外國人試試香港的家常菜。」May娓娓道來她的創作初衷。
有趣是,這道豆豉鯪魚油麥菜的涼拌版亦叫作「凱撒沙律」。綜合各個凱撒沙律食譜,讓人不禁思考是,「究竟怎樣的配搭才能喚作『凱撒沙律』呢?」說到底,也許就只有Caesar Cardini當年創作的那一碟而已。不過,它無疑包含了鹹鮮平衡、就地取材的精神。
不妨就握着美味的定理,展開一部沙律狂想曲:要是做成素食版本,可以用腐乳代替鯷魚;做成日本風味的,可以試着用麵豉及柴魚;台灣人應能採用屏東東港的野生烏魚籽入饌;至於中國版本嘛,如果不用鹹魚,未知金華火腿又是否可行?
Little Bao Diner
銅鑼灣Fashion Walk 京士頓街9號地下H1號舖
2555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