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味十分簡單:要求不高,最好就行(My tastes are simple: I am easily satisfied with the best)。」—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在澳門新開的「邱吉爾餐廳」,眾人魚貫進出,復古典雅的用餐空間像極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火車站,成了重聚與離別的地方。這不免讓人想到英國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滿布情感與冒險的況味;但牆壁上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巨型畫像,那充滿慧黠的笑容,讓呷着番茄凍湯、吃着半生熟牛柳的我,彷彿聽到畫中人在開口說話。
關於名人和食物之間的關係,我們總有着接近狂熱的興趣,特別是一國之首的品味,就像慈禧太后為何愛吃清燉肥鴨、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於就職國宴中為何破格加入台南小吃……藉此窺探該時代的口味、飲食議題,甚至是政治意涵。
一封家書 看出作風
「寄過來的食物愈簡單愈好,最好包括:一大塊粟飼牛肉、斯蒂爾頓(Silton)藍芝士、牛油、火腿、沙甸魚、果乾;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試試寄一個大牛肉批……」
甚為瞭解邱吉爾生平的記者Cita Stelzer,曾於《Dinner with Churchill: Policy-making at the Dinner Table》一書中講述邱吉爾參與一戰時,不滿軍隊配給糧食太差,覺得肉老而無味,於是寫信給太太請求接濟寄上食物。縱然從現代人看,上述食物也許平平無奇,但它們無疑代表了一百年前部分英國貴族的品味;而邱吉爾的飲食愛惡分明,與他的信念作風貼合:不畏首畏尾,敢於承擔風險,早年已具備政治家應有的膽識。在他眼中,餐桌的功能從來不是「放空獨處」、「感受時節」等現代人着眼的果腹之慾,而是充滿政治意味的工具:拉攏關係、收集情報,鞏固盟友彼此間的情誼。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數他在二戰時一九四一年聖誕節探訪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期間透過十多場的午、晚餐,成功說服他和美國政界將軍事戰略從「日本優先」變成「歐洲優先」,讓英國於歐洲西線不再孤單作戰。
豐富調味 貼合現代口味
餐廳的招牌「邱吉爾的喜愛晚餐」,主菜「極佳牛柳」無疑就是源自一封一戰家書;至於凍海鮮、凍湯和魚柳,則是他日常餐桌的吉光片羽。不過可以想像是:舊時的調味料不如今日這麼多,口味相對單純,若是好吃,關鍵絕對在於食材新鮮。為了貼合現代人口味,餐廳廚師在配搭上顯然下了不少苦功,像西班牙凍湯拌進士多啤梨,增加味道層次;鯛魚柳則加檸檬泡沫提鮮。
當然,餐廳沒有把這些二戰知識硬塞給客人,倒是想盡法子試圖讓用餐體驗變得有趣,適合一家人到訪。聽說通關後,餐廳以英國著名兒童文學《愛麗斯夢遊仙境》作主題的周末下午茶套餐已經一位難求。這天看客人們忙着拍照打卡,若然邱吉爾依然在世,又會拋出什麼耐人尋味的「名言」呢?
Churchill's Table邱吉爾餐廳
澳門倫敦人1樓
+853 8118 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