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確定,我跟銅鑼灣新派麵包店Hashtag B主理人James是同代人,憑藉着菠蘿包的記憶。
James將菠蘿包放在店入口當眼處,改良配方,做成伯爵茶、黑芝麻味;我則是有次連趕兩場訪問,沒時間吃午餐,胡亂走進一家餅店,巧遇一盤剛出爐的菠蘿包,眼睛為之一亮:除了溫度,也有回憶。
回想四、五十年前,菠蘿包、雞尾包、腸仔包……這類「港式麵包」幾乎遍布港九各區的大街小巷中,若不以「國民麵包」命名,無法形容它在當時香港生活何其普及;無奈疫情催化,不少老店(如近期天后惠籮餅店)決意結業,師傅乘勢退休,讓港式麵包仿成了上個世代的懷舊產物。
「小時候,我很愛吃個菠蘿包、腸仔包才上學,不過每間味道差不多,吃多自然會悶、覺膩……」James回憶着,無意點出了它們的老毛病:做法千篇一律,始終不敵香港人的新鮮感。
如今James招募了志同道合的麵包師傅們,一起改良食材和配方,就像雞尾包用紫薯蓉、椰絲作餡,幾可亂真;菠蘿包做出五種口味帶來驚喜;腸仔包不用廚師腸而是法蘭克福脆皮腸。所有麵包都用日本麵粉,又以法國牛油代替豬油,連紙袋、包裝盒也設計用心,印上一個用戴紳士帽的可愛卡通公仔,更貼合現代人對麵包糕點的期待。
然而,一道哲學問題來了:若然不用豬油、不用廚師腸這類傳統食材,味道就會跟五十年前人們吃到的相距甚遠,那麼眼前的麵包還說得上是「港式麵包」嗎?
我相信「港式麵包」是一個流動的概念。它曾經活在很多香港人的童年回憶裏,有心人都想盡辦法延續它的生命。港式麵包的內涵是現在進行式,至今仍然在不斷改良與擴展;再者,它生來就帶着混血的身世:兼容俄羅斯、英國的麵包款式,也吸取了廣州師傅做酥皮的手法。
所以,當你見到架上的陳皮紅豆包、鹹蛋黃肉鬆卷時,你會覺得標新立異,還是樂見我們終於創出了自己的款式?
Hashtag B
銅鑼灣利園山道73號寶榮大廈地下F號舖
6396 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