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不消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藍屋不消失

15.10.2016
劉玉梅徐子豪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好鄰居計劃」以會員制度運作,按單位面積收取會費,首個單位位於黃屋,單位面積367呎,以比市價稍低的租金$13,212出租,讓有興趣貢獻社區的人士入住。
藝術家葉家偉製作的Fotomo作品,記錄了2005年藍屋的本來面貌,是留屋留人的最好見證。
與藍屋相連的黃屋現已完成翻新,地舖是社區二手物資交換點時分天地和香港故事館新址,將會繼續向公眾開放,讓人認識藍屋歷史。
藍屋和黃屋背後的空間將成為街坊聚腳地,可以舉行放映會等活動,更計劃成為小型的社區園圃。
聖雅各福群會文化保育及社區參與團隊主任周希旋,在灣仔深耕多年,積極推動社區凝聚力量。

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藍屋,一直以來被視為較成功的保育方案,因為2006年開始聖雅閣福群會與居民已開始與政府商討留屋留人方案,讓居民繼續居住,同時保留藍屋、黃屋及橙屋建築羣。

討論多年,去年有了新進展,聖雅各福群會連同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及藍屋居民權益小組為建築羣修繕及改善基本設施。記得四年前曾走進黃屋一個單位,當年單位已空置,踏上斜斜的窄長木樓梯,每步都傳來呀吱呀吱的聲響,不禁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地走,生怕踏破老房子。單位內地板殘舊,塵埃滿佈,還保留了一個木造閣仔,在斜陽下若隱若現。

聖雅各福群會文化保育及社區參與團隊主任周希旋(Suki)事隔多年,再領我們前來參觀,走的已不是長樓梯,而是屋後升降機與連接兩座建築物的走廊,正因為要保護樓梯,以及減少出入時聲音對鄰居的騷擾。

留屋留人

以往藍屋單位不設廁所,曾有倒夜香工人半夜來收集夜香,後來倒夜香行業消失,居民便要到附近公廁解決,甚為不便,故此,首要工程就是加設廁所、浴室,增設升降機,讓老人家出入更方便,另外亦改善消防設備,符合現代樓宇安全規管。由於建築物屬木造建築,為了避免受祝融之災,新建的廚房安裝電磁爐灶,不可明火煮食。

單位雖然翻新得簇新,但仍保留了舊時生活痕迹,抬頭一望,天花板如髹上淺藍、粉綠和白色三種顏色,每片顏色都佔了一片百來呎空間,「一直以來,藍屋都是基層居民的住所,以前藍屋所處的石水渠街仍是一條大明渠,藍屋對出未填海造地,皇后大道東就是海岸線,當時很多灣仔居民都是依靠灣仔碼頭工作,尤其是擔擔抬抬貨物當苦力,生活艱苦,負擔不起租,所以藍屋單位都劏成多個小房間,甚至成人不能站直的閣樓也被分租。」Suki把街坊的歷史娓娓道來,為了讓人們了解居所故事,他們刻意依照以前「劏房」牆壁髹油,讓人從舊時間隔,了解前人如何走過來。

現在藍屋正在裝修,居民暫時搬到黃屋居住,待工程完成後就可以搬回原來單位。給尼龍網和竹棚包圍的藍屋與黃屋以樓梯和走廊相連,後面一處空地原本空洞洞的什麼也沒有,暫時寄存藍屋門外的盆栽和木瓜樹,計劃將來成為居民的公共空間,舉行各種社區活動。之前就曾舉行小型放映會和大食會,拉一張白布幔,擔來凳仔觀賞,好似回到舊時,讓人們享用這空間。

好鄰居計劃

整個計劃首兩年虧蝕由發展局補貼,上限是500萬,但營運行政則由聖雅各福群會與居民自行負責,屬多方合作項目。Suki有份參與計劃,她坦言,聖雅各福群會一直擅長的是社區營造,建築保育並非專長,對此也很擔心,因為從未有人試過這種保育方案,成功與否仍有待驗證,「由於第三年開始,我們便要自負盈虧,單靠現時居民的租金不足以維持藍屋的日常保養,故此我們最近推出『好鄰居計劃』,邀請其他新居民來租住,亦讓社企租用地舖,希望能達到平衡收支。」

計劃涉及一共三十二個單位,除部分單位由原來居民居住,將會陸續推出十一個單位,開放予公眾申請入住,單位比同區唐樓租金低一成,約一萬三千元,租用三百多呎單位,不是便宜很多。也不是有錢就能住,還要付出技能,遞交計劃書,道出想入住的原因及技能,聽來門檻不低,但Suki解釋,「所謂的技能指,可能有人精於會計,可以幫我們管數,也可能有藝術家,可以來辦街坊的藝術活動,其實不一定要專業人士,亦有有興趣者說自己沒什麼特別技能,但如果彼此理念相近,有志貢獻社區者也有機會入住。」

《「We嘩藍屋」──「好鄰居計劃」》
查詢︰2835 4372
網址:society.sjs.org.hk/SOBH2016

劉玉梅徐子豪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