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中環閣麟街逾百年歷史唐樓磚牆遺址,相信是香港現時碩果僅存的「背靠背」式唐樓,惟因不獲古諮會給予評級,並位處市建局重建範圍內而面臨清拆。市區重建局早前(3月13日)宣布新保育方案,以保育融合方案為原則彰顯磚石構件的歷史意義,包括考慮原址保留約二十米較完整的磚石構件,佔全長超過一半;重置部分狀況良好的磚石構件於公共空間反映昔日「背靠背」樓房地段模樣;及展示民生的歷史資料和圖片形成一個三維博物館等。
中西區關注組認同當局建議原址保育唐樓羣遺址,但認為方案犧牲了閣麟街廿九號及吉士笠街六號來興建行人通道,是犧牲了遺迹最好最特別的部分,因為只有吉士笠街六號保留了青磚樑托(corbelling),而其達十二呎高的青磚牆身亦為最高最完整,期望市建局能保留該部分,令遺迹能展現1879年的建築特色。
關注團體根據歷史檔案資料、文獻、圖則、歷史照片和土地註冊等紀錄,發現閣麟街唐樓羣遺址建於1879至1880年間,為1878年中環歷史性大火摧毀大量房屋之後重建,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背靠背」式唐樓遺址。
此唐樓羣遺迹位處中環位處市建局H18地盤C,即卑利街/嘉咸街項目範圍內。市建局於去年9月提出重置磚石構件方案,但引起關注團體反對。市建局完成現場抽取土壤樣本及分析後,根據獨立土力結構工程師的意見,認為「磚石構件」的現時狀況安全系數低於土力結構標準,若將整幅擋土牆原址保留,技術上並不可行。
(圖片由中西區關注組提供)